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人民医院,674100
【摘要】为探讨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方法,医院选取2015 年12月1日-2016年11月30日期间的医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将100位患儿分为 2 组,对其中一组患儿实行抗菌药物的常规治疗,此为对照组,另一组在正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此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发现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利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小儿患者安全程度的提升[1]。以此实验为论据,分析在儿科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关键词】抗菌药物 抗生素 儿科临床治疗 合理应用方法
儿童是一类正处于生长发育迅猛时期的特殊人群,他们的各器官、生理功能等尚未成熟,免疫能力低下,对外物侵袭的防御能力较差,因而儿童比成人更易受感染而导致疾病,且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还比成人更易被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体感染而导致疾病,且极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造成严重后果。
抗菌药物(antibacterial agents),别名“抗生素”,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在一定的浓度下对病原体有抑制、杀灭作用。抗菌药主要分为八大类,有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的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叶酸途径抑制剂类;氯霉素;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大环内酯类。因而抗菌药物的选择需要在明确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感染性疾病选用适宜的抗菌素,并采用恰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死病菌、控制感染的效果,同时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并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会出现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抗菌药物临床滥用现象增多,应用抗菌素需要根据抗感染的经验,抗菌素的剂量、疗程和给药方法等,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率高、用量大、使用强度高、用药结构不合理等现象。另外,选用对病原菌或感染无效、疗效不强的药物;病原菌产生耐药后继续用药未改用其他有效药物;量不足或过大;过早停药或感染控制已多日而不及时停药;给药途径不正确;发生严重性或过敏反应时继续用药;依赖抗菌素的抗菌作用而忽视了必要的外科处理等等问题也经常影响到抗生素在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水平。滥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医院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还会严重影响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长此以往,会造成儿科临床中无药可用的困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实验
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医院于17年选取2015年12月1日至2016年11月30日期间的医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并将100位患儿分为 2 组,对对照组的患儿实行抗菌药物的常规治疗,另一组在正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设为观察组。两组患儿的疾病类型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哮喘、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均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组:男 30 例,女 20 例,年龄 2~11(5.24±1.15)岁。
对照组:男 32 例,女 18 例,年龄 3~12(5.27±1.20)岁。
患儿的临床症状以5天作为节点,将患儿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种。若是病状消失则为显效,好转则为有效,若无改变甚至加重则判定为无效,以P值小于0.05 为标准表示两组患儿的各项资料数据进行比较差别较大。结果如下:观察组无效、有效、显效的个数分别为2、15、33;对照组无效、有效、显效的个数则依次为11、20、19。此项研究数据显示,在正规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效率比常规应用抗菌药物高出18.00%(P<0.05),由此可见,在儿科临床治疗中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用药安全性的提升,对患儿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分析儿科临床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
在病原菌尚未明了时,早期应用抗菌素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若要选用广谱的抗菌素,则尽量选用杀菌剂;在重症感染中则往往采取联合用药,常用的杀菌剂有氨基糖甙类、多肽类等;在特定感染中,磺胺类药、克林霉素以及利福平等应用较为广泛。抗菌素经验性应用时,应根据临床资料判断可能的病原菌来选用抗菌素,不同类的广谱抗菌药物在抗菌活性方面存在差异,应根据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以及耐药的变迁等因素来选用抗菌素。
在选择儿童临床使用的抗生素时,应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原则。其基本原则有:
及早确立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熟悉选用药物的适应症、抗菌活性、药动学和不良反应;按患者的生理、病理等状态合理用药;合理使用常用抗菌素并选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和选药方案。另外,还需保证所选抗生素的品种正确,符合患者的病情。若是患者得了细菌性的感染,我们应以此为依据查明感染病原,并结合药物学的特点及患儿临床表现选择相应合适的抗菌药物。
在应用抗生素之前,需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制定方案对于最终的疗效来说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合理的剂量、明确的给药方式十分重要。并非所有疾病都可应用抗菌药物,在查明病因之前切记不可妄下定论直接开药。一些由细菌引起的外伤、灼伤等可酌量使用抗生素,但在儿科临床治疗时需制定特殊的预防用药方案,例如大部分的婴幼患儿的腹泻大多由轮状病毒引起,抗生素治疗并不能减缓儿童的腹泻症状,所以对患儿实施大便常规检查及对致病细菌的详查很重要。切忌在临床诊治中,还未对疾病类型进行专业正规检查就先开药,并且在确诊以后不根据疾病的感染病菌类型就去选择与之对应的抗生素药物,这样做不仅可能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会造成严重伤害,形成医疗事故,还会损害医院与广大医护人员的形象[2]。
结论
儿童不同于成人,因其身体器官与组织发育未发展成长完善,患儿的用药风险远远大于正常的成人。因而在临床治疗中,抗菌类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患儿病情的进展,所以如果要提高治疗效果便需要根据患儿的病情进展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药物的使用价值,并降低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通过对临床应用情况的总结,加大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水平,并积极宣传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理念,促使临床应用得到有效规范,且提高儿科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应用水平,在具体使用中加强规范与监督,正确用药,提高治疗的效果[3]。
【参考文献】
[1] 张璇,探究抗菌药物在儿科临床治疗中的合理应用[J]. 贵州省安顺市妇幼保健院,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29):97,102.
[2]王岩,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17(104):209.
[3]卢彦,儿童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J]. 药物与临床,2016.101.078.
论文作者:徐清芬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
标签:药物论文; 患儿论文; 抗生素论文; 抗菌素论文; 儿科论文; 病原菌论文; 患者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2月上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