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情报海外#183; 美国信息研究工作的源起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研究工作论文,情报论文,海外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认为美国信息研究工作始于软科学研究机构。并对美国信息研究机构类型及其工作、信息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以及美国信息研究业的新动向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信息研究美国思想库 发展动向
信息研究国人俗称情报研究,它是通过对已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加工,向用户提供数据、资料和研究报告,用以帮助用户掌握动向、了解情况,或者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工作。信息研究是信息机构开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各国都在花大力气抓这项工作。美国的信息研究工作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具体做些什么,有什么特点,目前有什么新动向,这些大概是情报界比较关注的热点,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粗浅探讨,今不揣浅薄,披露于此,诚望读者诸君的指正。
1 美国信息研究工作的源起
美国信息研究工作不是首先发端于情报机构,而是肇始于软科学研究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是美国战略情报局,该局成立于1940年。美国国家技术情报服务局则成立于1970年9月, 其前身可以追溯到收集和解密第二次世界大战技术资料的商业部出版局,但那也是1945年以后的事情。在此以前, 美国颇有名气的软科学机构已达数10 家之多:1919年胡佛战争,革命与和平研究所成立;1920年全国经济研究局成立;1921年对外关系委员会成立;1927年布鲁金斯学会成立;1929年巴特尔纪念研究所开始活动;1934年全国计划协会创建;1943年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学院成立。
美国软科学研究机构虽然各有其不同的出台背景,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结合紧密。革命与和平研究所的出现,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证。1907年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对它视若洪水猛兽,总想把这个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胡佛出于其反对共产主义的立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主持美国救济总署期间,向他的母校斯坦福大学捐赠5万美元,供青年学者去欧洲收集有关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资料,以研究共产主义思想为名,企图从各个方面“证实马克思学说是邪恶的,并以此保护美国的生活方式”。胡佛的这种信念奠定了该所的思想基础,与其后相继出现的其它右翼思想库不同,胡佛研究所的右翼反共立场有深厚的历史渊源。自1937年以来,该年出版我国和我党的书籍、报告和资料,有目录可查的就有42种。60年代初,该所出版各种研究报告、书籍、目录汇编、手稿、史料等120余种,主要是对苏联、中国、东欧和各国共产党的研究,成果中充满了极右翼的反共色彩。
美国某些思想库还带有浓厚的党派色彩。布鲁金斯学会是美国著名的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它与民主党关系密切,从杜鲁门总统以来的历届民主党政府都起用该学会人员充任要职,故有“民主党流亡政府”之称。美国企业公共政策研究所则是保守派的重要政策研究机构,共和党尼克松、福特政府下台后,许多重要官员纷纷加入该所,舆论界称其为共和党的“影子内阁”。美国思想库的另一特点是与政治结缘,对外关系委员会是美国东部最有权势的集团,自该会成立以来,凡美国的对外重大方针政策,无不与该会有关,或由其酝酿提出。不管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执政,都摆脱不了它的影响。经济发展委员会对当权者的影响不亚于对外关系委员会,它们是美国统治集团制定内外政策的左右手。
2 美国信息研究机构类型及其工作
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各行各业的分工相当精细,信息研究亦不例外。摄其要而言之,美国有五种类型的机构承担信息研究工作。第一类机构是情报分析中心,如美国国防部情报分析中心、美国全国气象中心、全国教育统计中心、珀杜大学情报综合中心、国会图书馆下属的国会研究部等。情报分析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由专家就某一问题及时写出评价性的、分析性的综述。第二类机构是思想库,如布鲁金斯学会、兰德公司、赫德森研究所等,思想库的主要职责是为统治集团在政治、外交、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进行调查研究,出谋划策,并为美国政府培训、储备和输送人才。第三类机构是咨询机构,就其工作范围可分为政策咨询、管理咨询、工程咨询、科技咨询、工程与科技咨询等,据1988年出版的《咨询指南》一书估计,美国咨询业从业人员有100多万人,约占全国就业人数的1%,年营业收入约700亿美元。第四类是联邦信息研究机构,这类机构一般由美国政府出面组织,如美国国务院情报和研究司,它隶属于国务院,其情报主要来自美国驻外大使馆和国务院其他驻外人员,一方面它将国务院收集的情报提供给情报界分享,另一方面又将从情报获悉的情报报告给国务院高级官员。第五类是企业信息研究机构,即公司或企业中的情报分析中心,美国有人把它称之为“准公司”,有些准公司在企业内被明确定义为“成本中心”,其职责是审时度势,帮助企业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确定当前的和长远的经营目标。
据1979年统计,美国有信息研究人员25 万多人, 占信息人员总数165万人的15.79%。但这25万人中包括计算机操作、财务分析、图书馆档案馆人员,如果将这些人排除在外,真正从事信息研究的大约4 万人。由于美国信息研究人员数量庞大,其工作领域也相当广泛,上至施政大纲、经济发展,下至市场调查、产品营销,几乎无所不包。概括起来,美国信息研究开展以下几项工作:a.编写评价性、分析性的综述。这类工作一般由情报分析中心组织权威专家来完成,其成果可以是数据或资料汇编、手册,某一主题领域文献的综述,专业会议论文的报道和评述等等。情报分析中心大多由政府机构、大学、研究所和企业创建。b.编写动态情报。每天向国务院和其他政府要员送交每日情报小结和当前(或突发)事件要闻,以此影响政府部门的重大决策。这项工作由美国国务院情报和研究司完成。c.收集其他国家潜在能力和意图的情报,并鉴别哪些国家是友好的,哪些国家是敌对的,将作出分析评价后的材料提供给政策制定者。这项工作由美国中央情报局等谍报组织承担,情报局的班底由准军事和秘密行动人员、情报分析员(学者和研究专家)两种人组成。d.了解情况、分析形势、出谋划策、提供对策,充当政府机构、重要财团的幕后决策机构和咨询机构,这些工作由思想库承担。思想库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外交、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科技等各个方面,它是美国信息研究的一支生力军。e.提供政策咨询、管理咨询、科技咨询、医疗技术咨询、工程咨询等各种类型的咨询服务。如FORST and SULLIVAN是一家私营赢利性市场咨询公司,它生产的每篇报告都要分析技术发展趋势、竞争环境、政府影响、进出口情况、价格、市场成熟度、产品特性、推销战略、零售商概况和产品销售渠道等。
3 美国信息研究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
美国信息研究机构齐全,分工细密。在美国,有对特定专业领域的资料(数据)进行评价、分析和综合,编写述评、专著和资料汇编的情报分析中心;有为企业服务的准公司和首席信息经理;有由政府出面组织的通过公开或秘密渠道获得情报,从事政治、经济分析的联邦信息研究机构;有直接为用户决策提供建议或方案的思想库;有为管理、工程、科技提供咨询的咨询机构。这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思想库的信息研究成绩斐然,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美国思想库服务上乘的主要标志是研究工作的超前性,研究报告结论的准确性和分析的透辟性。一个有口皆碑的例证是,早在朝鲜战争爆发的前8天, 美国某思想库就写出了一份300多页的研究报告,告试美国政府不要发动侵朝战争,否则中国将出兵援助朝鲜。
美国思想库之所以工作出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所处的良好的信息环境。美国是一个超级大国, 其国民生产总值一直居全球之冠, 1985年世界上有8个国家(苏联除外)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3000 亿美元,美国是39153亿美元,排在首位,以下依次是日本13660亿美元、西德6679亿美元、法国5266亿美元、英国4741亿美元、意大利3710亿美元、加拿大3473亿美元、中国3189千亿美元。此外,自90年代以来,外国资金不断涌向美国,1993年流入美国的外国资金达720亿美元,1994 年又增加约700亿美元,外国持有美国政府证券总值约为3100亿美元, 1994年增至3300亿美元。在雄厚的财力支持下,美国得以在图书、期刊等的出版上,在数据库建设和计算机网络建设上投入较多的资金,以致美国在这些领域均高居榜首、傲视群雄。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9年统计,美国人均印刷费用245美元,日本是216美元,前苏联是46美元,中国只有2美元。据《世界电信》1990年第4期披露,1988年每100 人拥有电话机数是美国77门、苏联13.1门、韩国29.58门、中国0.86门。 目前世界上500台超级计算机的分布是美国232台、日本109台、欧洲140台、英国23台。
信息资源丰富,自动化程度高,获取信息便捷固然是美国信息研究的优势,如果缺少高素质的人,美国思想库也很难做出高质量的工作。美国经济实力雄厚,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3年对173 年国家人文发展指数统计,在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一项中,美国居首位, 人均21449美元。1991年美国教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仅低于加拿大的7.4%,而高于瑞典、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美国全国约有3400多所大学(包括学院),其中450所大学能授予博士学位。 各国成人中具有大学文化水平人口所占比重,以加拿大为最高,每千人中有347人, 其余依次是美国319人,澳大利亚215人,民主德国173人, 在这样的经济投入和文化氛围中,美国培养出了大批科技精英,从1945年以来,全世界有20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金,其中美国公民占60%。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共有工作人员1.4万人,其中2500人具有博士学位;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在纽约的中央实验室有研究人员3000多人,其中有4 人获得过诺贝尔奖金;贝尔实验室自1925年创建至今,已获得2万多件专利,先后有7人获得过诺贝尔奖金。在美国,大型实验室和研究所人才济济,思想库也不例外。美国防务分析研究所主要从事战略和战术研究,对武器进行评估和制订反暴计划,该所60年代末有621名专业人员,其中297名为各方面的著名专家。全国经济研究局是美国历史悠久颇享盛名的重要财经政策研究机构,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发展委员会研究顾问委员马丁·费尔德斯坦曾任局长,该局拥有100多名研究人员, 其中高级研究员占1/3。耶鲁大学经济发展中心的情况更是令人咋舌,该中心规模不大,1981年只有专业研究人员14人,但其中教授却有8人, 其余是副教授3名、助理教授2名、讲师1名。
美国思想库之所以工作出色,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靠近决策层,与政府部门和商界的关系密切,联系渠道畅通。对外关系委员会是美国东部最有权势的集团,这个集团由银行实业界巨头、政界要员、学术界的专家和学者、著名律师、专栏作家以及其他社会名流组成。大通曼哈顿银行董事长戴维·洛克菲勒,第一花旗银行董事长沃尔特·里斯顿,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会副主席罗伯特·鲁萨,前财政部长迈克尔·布卢门撒尔,前国务卿塞勒斯·万斯都曾担任该会的理事长或理事。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是美国具有保守色彩的重要战略和政策研究机构,基辛格离开政府后,特地选择它为其华盛顿的活动基地,1981年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事物助理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成为该中心的高级参事,里根竞选总统时的顾问班子,大约有2/3是该中心的顾问和研究人员,里根当选总统以后组阁时,启用了中心不少人才,如任命该中心顾问黑格为国务卿,该中心咨询委员会成员威廉·弗伦奇·史密斯为司法部长,研究员切斯特·克罗克为负责非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美国思想库的研究人员,既是学者、专家,其中一部分还在(或曾经在)政府和商界充任要职,这些人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专业知识深厚,进行课题研究游刃有余;第二,他们本人掌握了大部分课题研究所需要的资料,欠缺部分可以通过密切的私人关系方便地获得;第三,他们熟悉决策层的文化背景、政治倾向和思维方式。如果说美国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手段先进是外因,那么,上述三点则是内因,在如此优越的外因和内因的交互作用下,美国思想库的信息研究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应当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4 美国信息研究业的新动向
在讨论美国信息研究业的新动向以前,根据信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把美国信息研究粗略地划分为两个阶段是重要的:第一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此阶段政治情报研究在美国占有重要地位;第二阶段是80年代中期至今,这一阶段美国开始注目于以企业运作为核心的竞争情报研究。
立国伊始,美国对政治情报表现出浓厚兴趣。在美国,除了中央情报局通过秘密的和公开的渠道收集各国情况,判别敌对国和友好国,策动敌对国反对派政变以外,美国国务院情报和研究司也编写动态,每天向国务院和其他政府要员通报突发事件和重要新闻,美国思想库更是替政府对外政治斗争出谋划策的主要机构。这一时期之所以政治情报研究的地位比较突出,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第一,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居世界第一位,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美国拥有世界第一流的实验设备,而且可以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因此,美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是第一流的,它在航天技术、计算机、海洋开发等很多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既是一个经济大国,又是一个科技大国,他对于科学技术情报的需求不象发展中国家那么迫切。第二,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分化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阵营,美国一直是资本主义阵营首领。对于社会主义国家,美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人身上,妄想通过和平演变,让社会主义国家“和平长入”资本主义。而且,二战以后美国一直扮演着世界警察的角色,对于那些不听他们摆布的国家,不是间接策划政变,就是直接武装入侵,迫使其就范。为了维护世界霸主的地位,美国需要准确判断哪些国家是友好的,哪些国家是敌对的,哪些国家可能对它构成威胁,以及世界上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应变措施,等等。正因为这样,所以美国对于政治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一直非常重视。
进入80年代以后,美国信息业界以其特有的敏感,开始钟情于竞争情报,1986年美国率先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全(SCIP)。在此以前,美国已经大大加强了企业的情报工作,举措之一是在公司(企业)中成立“成本中心”,帮助企业审时度势,顺应外部环境变化,确定当前的和长远的经营目标。举措之二是设置首席信息经理的职位(相当于副总经理),负责沟通企业最高决策层与信息管理层之间的联系,参与企业长远规划和总目标的决策。据80年代末对美国500家大型企业的抽样调查,已有40%的公司设立这个职位。
美国信息研究业界的这些动向,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不无关系。1991年苏联解体以前,世界基本划分为三个部分: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一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是比较贫穷的处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国家。美国和苏联由于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旗鼓相当,长期以来,两个国家互相扼制、互相防范,因此,世界一直处于冷战状态。1990年柏林墙被推倒,标志着二战以来几十年东西方冷战的结束。随着苏联的解体,德国、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政治格局变为多元化。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选目标。在这种气候下,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主干的企业,其地位就显得日益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固然是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只有科学技术先进,生产出来的产品才有竞争能力。然而,这种产品以什么价格、在什么时候、投放到哪个地方才能获得更大利润,却不是科学技术情报本身所能解决的问题。因此,当冷战结束,战争由战场转向商场的时候,各个国家为了加强自己的竞争能力,都在强化获取和分析经济信息、市场信息、商贸信息的手段和能力。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协会名称的变更,更说明美国信息研究业界见微知著的能力。协会成立之初,其英文名称是Society of Competitor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时隔不久又改名为Soo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竞争者情报(Competitor Intelligence)可以理解为参与竞争的双方的情报,诸如原料的产地和价格、技术设备和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市场范围、营销方法等。竞争性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则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包括环境要素,诸如政治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等。企业的兴衰,商战的胜负,正是需要竞争者和竞争环境两方面的情报。协会的改名,说明美国信息研究业界工作伊始,很快就领悟到了竞争的真谛。对于美国同行这种超人的敏感性和此后的一系列举措,中国信息研究业界千万不可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