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词艺术网络探析

纳兰词艺术网络探析

张龙[1]2001年在《纳兰词艺术网络探析》文中认为中 文 摘 要清词中兴运动中,纳兰以自然深挚的情致和婉丽凄清的风格别开生面,是清初在朱彝尊、陈维崧而外独树一帜的词人。本文着重分析了纳兰词的艺术风格和这一风格形成的原因。本文共分叁部分。第一部分从作品入手,着重分析了纳兰氏的爱情词、友情词和塞上之作及各自的艺术风格。第二部分从文化的角度、心理的角度和词人的词学思想入手,探讨了纳兰词艺术风格的成因。第叁部分从风格特色,语言特色和美感特色入手,重点探讨了纳兰词的艺术特色。

陈水云[2]2017年在《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文中提出新世纪的纳兰性德研究在史料发掘、文献整理、生平思想、题材类型、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新的开拓,特别是在现地研究和传播接受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纳兰性德研究从一种单纯的文学现象转变为历史的、民族的和文化的现象,随着研究者学术视野的不断开拓,研究方法的不断更新,纳兰性德研究将进一步朝纵深方向发展和推进。

樊淑媛[3]1987年在《纳兰词艺术感染力探析——从艺术形象的似真性和幻真性谈起》文中提出纳兰性德是我国清初一位杰出的满族作家。他的词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杨重华先生在为黄天骥的《纳兰性德和他的词》作序时说:“纳兰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记得我自己还是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时代,读了他那些‘凄惋不可卒读’的词,也曾为之‘心动神摇’”。杨先生赞美纳兰词的艺术感染力强,这是许多读者的共同感受。从审美角度来看,在文艺欣赏过程中,审美关系的建立,是从对艺术形象的观照开始的。艺术形象是文艺作品作为审美对象的基本构成单位。文艺作品的审美感染力,主要是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决定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即艺术感染力)强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反映现

李夏鹂[4]2013年在《万里阴山万里沙 谁将绿鬓斗霜华——纳兰性德边塞词艺术探析》文中认为纳兰性德是清代着名词人之一,有"满清第一词人"之称,王国维更赞其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早期的纳兰研究多关注其感伤抒情的词作,而他的边塞词作也不容忽视,尤其在数量上超越前人。纵观其边塞词,我们会发现他的边塞词在立意、取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其边塞词既有沉郁豪放之气,又有凄婉迷离之美,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成为中国文学诗词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李京[5]2017年在《清初《花间集》接受论》文中指出《花间集》是中国第一部文人曲子词总集,迄出现始影响巨大。明中期至清初是其接受的高潮期之一。本文旨在观照清初艳情词对《花间集》的吸收内化以及创造新变,分析清初名家艳情词写作特点,并梳理清初《花间集》接受过程。本文第一部分立足词史,分析清初艳情词写作的背景,探析《花间集》接受热潮的原因。第二部分通过词论,分析清初艳情词整体写作风貌,总结《花间集》对清初艳情词创作的影响,同时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归纳艳情词写作出现的新特点。第叁部分结合词作,肯定清初名家对《花间集》的拟作,以个案分析的方法,从词作内容和艺术两方面论析词人对《花间集》的继承和新创。第四部分以词选为线索,摘取清初最富代表性的词选,结合清词选本对《花间》词作的选词态度,观照清初不同时期《花间集》的接受热度,梳理清初《花间集》接受的脉络。

李秋瞳[6]2018年在《纳兰性德词风及其成因探析》文中认为纳兰性德词风的形成原因,主要在于深远的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社会现实是纳兰性德感伤的根本源头,生活当中的苦闷和固有的悲哀更构成了他的悲剧情结。

李昊[7]2014年在《纳兰词与满汉文化研究》文中提出“清词叁大家之一”纳兰性德给清代词坛增添了奇光异彩,传世的《饮水词》享有盛誉,为文人学士高度评价。本文把文学研究与民族文化研究相结合,将纳兰词放在清初满汉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从文化学、民族学视角切入纳兰词,立足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在文艺学研究的基础上更新整合。在一定程度上对纳兰词做出新颖、独到的阐释,力争将纳兰词的研究拓展到一个新的层面。本文深入发掘了纳兰词中所蕴涵的文化特征,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概况,以及纳兰性德的生活环境、家庭背景对纳兰词的创作产生的重要影响。然后整理、归纳了学界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的成果,我们发现在众多研究成果中几乎没有关于纳兰词与满汉文化的专门研究。继而本文从纳兰词的文化渊源入手,深入探索了纳兰性德在写词时对满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继承与接受。第二部分探析了《饮水词》中不仅有明显的儒家思想,也渗透着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印记。纳兰词中有儒家的忧患意识和参与精神,但当现实不尽如人意之时,纳兰性德又徘徊在在儒道的矛盾之中,通过佛老之学寻求解脱。纳兰词中用典绵密,常常圆熟灵活地化用前人的诗词文章。纳兰词风也深受以后主为代表的花间词风的影响。这些充分体现了纳兰性德丰厚的汉学修养。在深刻接受汉族文化的同时,纳兰性德并没有舍弃其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本文第叁部分深入挖掘了纳兰词中的满族文化因素,纳兰词中有对满族活动地区风光景物的描绘,有对满族人民骑射游猎生活风俗的展现,有对满族祖先历史的追怀,还有对满民族性格的揭示,对萨满信仰的流露。生长在两种文化背景下,纳兰性德承担起了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的历史使命,促进了满汉文化交流。本文第四部分阐明了纳兰词中的满汉文化是没有冲突的,二者相互渗透,达到了自然的融合,成就了纳兰词独特的魅力。纳兰性德是满汉文化交流的使者,纳兰词唱响了满汉民族友谊之歌。

庞祖雪[8]2012年在《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语研究》文中提出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颜色认知系统,但基本颜色词却具有普遍性。不同民族种族对颜色有不同的心理认知,就算是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对颜色也有不同的认识和偏好。同时,每一个词语都有着字典内的规范含义,以及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这体现着语言的主观成分。纳兰性德作为清初的满族词人,身世特殊,标榜言情,重视情致,词境清新凄美,在词中广泛运用了颜色词语。本文结合认知语言学、语法学、修辞学、色彩学理论对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语进行分析研究。全文共分为八部分,其中第二至七章是主体部分。第二章在姚小平归纳的汉语基本颜色词的基础上把纳兰性德词中颜色词分为“红、青、黄、黑、白、紫”六个颜色范畴。纳兰性德词中使用了22种颜色词,这些词以颜色词、颜色词组和借物呈色叁种形式出现。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在构词上分为单纯颜色词和复合颜色词。单纯颜色词有单音词和多音词两种情况,以单音词居多,单纯颜色词在充当主语时部分活用为名词。复合颜色词数量比较少,但构词语素比较丰富。总体上看,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的句法功能比较多样,但是独树一帜的用法也极少。第叁章是对颜色词语的句法功能进行描写。第四章是结合具体例句及相关古典文献资料对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的语义进行分析。颜色词单独使用时,表示性质的颜色词单纯表达性质,占据的是一个比较大的量幅,是无界量值;表示状态的颜色词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情状,占据的是一个量点,为有限量值,具有量的规定性,可以兼表性质和程度。当颜色词与事物名词组合成颜色词语时,一是颜色词直接表达新词的颜色意义;二是颜色词不直接表达新词的颜色意义,而是通过象征、借代和隐喻等方式来婉转表达。当颜色词表达象征意义时,其表示颜色的基本语义弱化乃至逐渐丧失,而象征义得到凸显。同一个颜色词可以有不同的象征义。由于颜色往往是事物中最鲜明的特征,也最容易为人们所识记,因此能够以事物最突出的颜色特征唤起人们对所借代事物的经验和印象。隐喻是“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①,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种感知和形成概念的工具。颜色词语的隐喻对实现含蓄的艺术追求具有重要意义。第五章在对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的语义进行具体分析后,对六个范畴的颜色词语的句法和语义的关系各自进行总体概括。纳兰性德词中颜色词大部分可以充当定语和谓语,它们充当定语和谓语具有突出的语义特征,颜色词作定语时表示性质的恒久性;颜色词作谓语时表示主语的临时状态。第六章是对纳兰性德词中的借物呈色的情况进行分析。借物呈色就是借用含有特定色彩的事物来临时指称特定的颜色,其中借用的事物的基本意义还是表示名物的,表示颜色只是在具体语境中的临时状态。借物呈色增加了语言的多样性,使得语言的表达更加准确生动,是汉语尚含蓄的艺术风格的体现,同时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第七章是分析纳兰性德词中呈现的颜色所构筑的色彩对举美。色彩之间互相配置对举,呈现色彩的交错和层次,才能充分体现色彩美。纳兰性德词中的颜色词广泛使用了颜色词的对举,包括无彩色系颜色词的对举和有彩色系颜色词之间的对举。同时通过色彩的相对冷暖进行了冷暖对举。这些都从色彩的角度更加突出事物的特征,强化了句子的色彩表达效果,反映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对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语的研究,体现了汉语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以及语言的主观性。

刘慧[9]2009年在《纳兰性德词风辨》文中研究说明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纳兰性德勤于笔耕,作品涉及诗、词、文、赋诸多领域,是位多产的作家。参照诸体,纳兰性德的文学创作以词为最具特色。纳兰词之所以动人心弦,主要因为其词以情感内容的真切和艺术表现的哀婉取胜,展示人间的至性至情,体现了悲剧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纳兰词自面世以来就颇受欢迎,由清代至今评价不绝。本论文在讨论纳兰词之前,首先对其文化语境清词中兴略作探讨,第一章先介绍清词中兴的概况及其出现的缘由,分析纳兰词产生的必然性。将清词中兴的外在标志与产生缘由区分开来,这是介入“清词中兴”这一文化语境与纳兰词风二者关系的一个契机,然后,着重分析纳兰性德的创作,突出纳兰词。关于纳兰性德的词风,过去通常以哀感顽艳统称之,这种把纳兰词多种风格简化的做法显然是不全面的。纳兰词中题材不一,他的创作中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因而呈现在词风上具有多种风格。根据纳兰词的创作实际,我们把纳兰词的风格概括为叁种类型论文的主体部分第二章着重论述纳兰词幽艳哀怨、真切自然及雄浑悲慨的典型风格。第叁章从时代背景、政治生活、家世家史、婚姻生活、词人的个性特征等方面逐一探索以上风格形成的原因。论文余论部分列举历代词学家对纳兰词的诸多评论,探讨纳兰词的地位和影响,大家的评价十分中肯,认为性德可谓继承南唐余绪,词风极似李后主,纳兰词中的小令成就不凡,可以独步有清一代词坛。纳兰词与陈朱词鼎足,却以天趣取胜。在清代词坛,纳兰词的地位举足轻重。

魏云芳[10]2015年在《严绳孙及其诗词研究》文中指出严绳孙是明清易代之际颇负盛名的文人,在清初众多的文学流派中他不拘泥于某一流派而取各家之长,标举“性灵”并形成了自身“深雅”、“灵秀”、“清新自然”的风格。他一生创作丰富,诗、词、书、画皆工,着作有《秋水集》、《明史列传》,又曾与秦松龄合纂《无锡县志》。今存诗歌208首,词110首。严绳孙主张诗词同源,作诗贵在于“真”,强调抒心中之块垒,要有真性情。其诗题材丰富,风格平淡冲容、含蓄蕴藉,语言晓畅。他推尊词体,以词写志,曾尝试“以曲风入词”,将散曲式的语言“雅化”,将浅易通俗之句变为清新雅丽之语而入词,使含蓄婉约的词变得亲切自然,开创了清初词风的新境界。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主要对清代以来关于严绳孙诗词的研究状况进行梳理,以期找出一条清晰的研究思路。第一章,对严绳孙生平经历及其交游情况进行概述。第二章,重点探析严绳孙的心态及对其创作的影响。第叁章,以严绳孙的诗为研究对象,分析诗歌的题材内容,总结出诗歌的艺术价值。第四章,对严绳孙的词进行论析,阐释词独特的艺术魅力。结语,总结严绳孙在清初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参考文献:

[1]. 纳兰词艺术网络探析[D]. 张龙. 西北大学. 2001

[2]. 新世纪以来纳兰性德研究述评[J]. 陈水云.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3]. 纳兰词艺术感染力探析——从艺术形象的似真性和幻真性谈起[J]. 樊淑媛. 承德师专学报(综合版). 1987

[4]. 万里阴山万里沙 谁将绿鬓斗霜华——纳兰性德边塞词艺术探析[J]. 李夏鹂.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5]. 清初《花间集》接受论[D]. 李京. 南京师范大学. 2017

[6]. 纳兰性德词风及其成因探析[J]. 李秋瞳. 参花(下). 2018

[7]. 纳兰词与满汉文化研究[D]. 李昊. 吉林师范大学. 2014

[8]. 纳兰性德词的颜色词语研究[D]. 庞祖雪.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9]. 纳兰性德词风辨[D]. 刘慧. 青海师范大学. 2009

[10]. 严绳孙及其诗词研究[D]. 魏云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15

标签:;  ;  ;  ;  ;  ;  

纳兰词艺术网络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