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基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实证研究_集群效应论文

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分析——基于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实证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省论文,集群论文,服装行业论文,中小企业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浙江省是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各种块状经济、中小企业集群数量达到519个①,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之所以中小企业以集群和网络的形式生存与发展,是因为企业之间开展分工与合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反映了单个中小企业孤军作战的本能弱点和相互合作的优势。集群网络产生的基础是企业组织及产业组织的联系和互补,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管理学界的高度重视,集群网络的功能及竞争力已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及其竞争力概念

(一)中小企业集群网络

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是指企业与相关支撑机构在交互式的作用当中建立的相对稳定的、能够激发或促进集群发展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关系总和,它可以没有地域上的限制,为实现商品价值增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和研发等过程的跨地域、跨企业网络组织。中小企业的集群网络不是中小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的简单扎堆,而是由大量具有共同性和互补性的有机体构成的②,彼此间有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对市场的经济状况变化有着很强的应变能力(图1)。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地域性的企业和机构集聚③,其网络组织的兴起和中小企业集群的勃勃生机存在必然的联系,凸现中小企业集群的网络特性。

图1 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构成模式

(二)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

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竞争力体现为集群网络对集群产业及其企业竞争力,它的作用包括集群网络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通过配置或创造资源,形成的外部规模经济④、范围经济、高度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费用等⑤,使得群内企业在占有市场、满足顾客需要、创造价值、维持发展等方面与其他企业竞争而形成的一种比较能力。它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涵义:

(1)集群网络间的竞争所涉及的市场是开放的、竞争的市场;

(2)集群网络竞争力的实质是若干个集群网络间相比较的能力,是综合市场竞争力;

(3)决定和影响集群网络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间又经常发生着相互的作用,所以构成评价体系的各种因素也都不会孤立存在,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对集群网络的存在状态发生着作用的。

二、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集群网络竞争力概念和涵义的分析,得出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的评价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图2):

图2 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评价内容

1.反映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现阶段整体实力的指标,是体现竞争力的基础;

2.反映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有效运用资源创造价值能力的指标,是体现竞争力的关键;

3.反映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在未来或潜在竞争中获取优势的指标,是体现竞争力的保障;

4.反映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有独到吸引力、凝聚力的指标,是体现竞争力的要素。

因此,根据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的指标内容,把影响其竞争能力的因素分为四个子系统,即实力系统(Strength System)、活力系统(Energy System)、潜力系统(Potential System)和魅力系统(Fascination System)。系统间相互影响、交叉作用,因此,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是实力系统(SS)、活力系统(ES)、潜力系统(PS)和魅力系统(FS)的函数关系。

对四个子系统进一步分解,得到包涵了16个二级指标的评价系统,在这16个二级指标之下又有43个三级指标对其进行详细评估,三级指标还有54个四级指标作为取值的依据,从而有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三、基于浙江省纺织、服装行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一)行业样本选取

本文根据基本统计数据和可比较性两个原则,“按行业(产业)划分的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分布情况”(池仁勇,2005),选取纺织、服装制造业为样本行业,在每个样本行业中选取三个区域集群网络进行竞争力评价分析。由于样本行业中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区分集群网络,因此,根据城市经济统计年鉴作为基本数据。

1、纺织行业。浙江自古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纺织业得到迅猛发展。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资料显示:到2001年,浙江省纺织业拥有法人单位12423家,从业人数95.48万人,实收资本356.54亿元,全年营业收入1319.93亿元。除单位数列制造业第三位外,其余指标均位居制造业首位。纺织业已成为浙江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全省范围内,绍兴、杭州、宁波三地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本文选择绍兴、杭州、宁波三个地区作为研究样本。

表2 2002年绍兴、杭州、宁波纺织行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产值统计

集群网络所在区域

纺织行业 绍兴 杭州 宁波

产值占全省比重 40.19% 24.05% 10.27%

2、服装制造业。浙江是服装业大省,也是服装强省。2001年公布的全国最大规模服装企业和最佳经济效益服装企业名单中,浙江服装企业独占鳌头。在产品销售百强中,浙江服装企业占32个席位,接近1/3;在利润百强中,占据了38个席位,超过1/3。在当年新增加的25个百强企业中,浙江拥有8家,也占据了1/3左右。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浙江服装制造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的服装名牌和名牌企业,成为全国服装名牌最多的省份之一。尤其,宁波、杭州、温州三地服装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网络扮演着重要角色。

表3 2002年宁波、杭州、温州服装制造业的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产值情况统计

集群网络所在区域

服装制造业 宁波杭州温州

产值占全省比重

27.69% 12.85% 14.15%

(二)指标数据采集

上述指标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统计数据,主要取自2005年《浙江省统计年鉴》以及各市地的2005年《统计年鉴》。二是问卷调查。依据中小企业集群网络评价指标体系,问卷分为企业版和政府、研究版。问卷主要根据表1所示的四级指标设计,实行9分制打分,分别以9、7、5、3、1代表“很高”、“较高”、“一般”、“较低”、“很低”,如果实际比较认为介于这几种类型之间,则可以选8、6、4、2、0分值⑥。此次调研共向企业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79份;从政府职能部门科员、研究院所的专家回收有效问卷22份。将两类问卷结果汇总量化分值,计专家分值权重为2,其余分值权重为1,加权平均得出指标分值。

(三)研究分析方法⑦

首先,对集群网络竞争力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所获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根据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以指标体系中的所有三级指标为单位计算四级指标的相关矩阵,并通过相关矩阵得到特征值和累计特征值占总方差的百分比,及主成分的载荷(为简化结构,因子载荷矩阵经过方差最大旋转)。根据最初的几个特征值在全部特征值的累计百分率大于或等于90%,选取主成分的具体数值。我们选用了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整理计算。

(四)网络集群竞争力综合指数

根据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的结果,经整理如表4所示。经一致性检验,该矩阵的不一致比例(IR)=0.019<0.1,可以进行模糊层次分析。

表4 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各要素矩阵

实力 活力 潜力 魅力

实力1 3 4 5

活力

1/31 2 3

潜力

1/4

1/21 2

魅力

1/5

1/3

1/21

将以上矩阵输入层次分析模型,用MATLAB计算出各表现要素权重α[,i],实力α[,1]=0.55,活力α[,2]=0.23,潜力α[,3]=0.14,魅力α[,4]=0.08,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模型为:

F=0.55V1+0.23V2+0.14V3+0.08V4

将纺织行业各集群网络数据代入评价模型,计算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指数,结果如表5所示。表明纺织行业集群网络三个样本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绍兴、杭州、宁波。

表5 纺织行业集群网络样本竞争力评价排名表

综合F 实力V1 活力V2 潜力V3 魅力V4

总分名次总分名次总分名次

总分名次总分名次

绍兴0.500 10.306 20.647 10.8401 0.795 1

宁波

-0.515 3

-0.809 30.125 2

-0.3772-0.598 3

杭州0.015 20.503 1

-0.773 3

-0.4633-0.197 2

同样,将服装制造业各集群网络数据代入评价模型,计算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指数,结果如表6所示。表明服装行业集群网络三个样本的综合竞争力排名为:宁波、杭州、温州。

表6 服装制造业集群网络样本竞争力评价排名表

综合F 实力V1

活力V2潜力V3魅力V4

总分名次总分名次 总分

名次

总分

名次

总分名次

杭州0.114 2 0.650 1-0.811 3 -0.6563 0.4461

宁波0.329 1 0.109 2 0.556 1

0.7841 0.3882

温州

-0.443 3-0.759 3 0.256 2 -0.1282-0.8343

四、浙江省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存在问题及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以集群网络的形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我省的集群网络产业也成为了“独特风景”,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展示浙江工业化水平的品牌之一。但是,它们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集群网络大都以内生型方式形成为主,政府整体规划不够;产业层次低,缺乏龙头企业,品牌意识薄弱;群内企业组织程度低,创新网络优势不明显;未建立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发展的行业支持系统;专业市场功能低下等等,所有这些都制约着集群网络竞争力的提升。借助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的实证研究,对我省纺织、服装行业中相对较强的集群网络进行比较和排名,本文认为要提升我省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综合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进行改进:

(一)从政府角度

1、加强对集群网络理论研究和政策引导,从战略上重视集群网络发展。政府要加强对集群现象的研究和探讨,从经济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结合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城镇建设规划和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点,通过整顿规范、合理布局来规划建设特色产业;以中小企业为载体,实施集群网络发展战略,把各地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集群网络纳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制订相关产业政策,规范市场行为,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努力消除不利于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发展壮大的各种因素,推动产业发展。

2、大力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带动提升主导产业集群化网络。政府要大力培育并扶持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骨干企业,鼓励他们加速发展,力求骨干企业在工艺、技术、装备、产品开发等方面能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真正成为集群网络中的龙头企业,以带动整个集群网络的共同发展,提高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政府也可鼓励、引导相关中小企业以资本为纽带、产品为核心、技术为依托,进行重组、联合和股份制改造,营造集群网络中的“航母”和“专业舰队”,带动提升主导产业集群网络化。

3、加快与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相配套的专业市场建设。政府要围绕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加大投资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积极发展各类辅助市场,不断壮大市场规模;进一步强化现有专业市场的管理,改善市场发展环境,完善市场功能,注重市场的形象塑造,提高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市场辐射面,为加快集群网络建设发展拓展更大的空间;用信息技术改造专业市场,包括市场局域网络建设、宽带布置、网站建设、虚拟交易中心、电子竞价交易平台等设施建设,实现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有机结合、现场交易和网上交易互动,将交易中心的专业市场转变成为商务中心、产品集散地和信息集散中心。

4、加快中小企业集群网络发展的支撑系统建设。政府要通过引导、培育逐步建立、健全行业组织,规范同业竞争,建立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群内企业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和管理机构在行业协调、行业自律、政策研究、信息传递、技术交流、专业培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优化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生存环境,大力培育各种规范的中介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息咨询、融资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和人才培训,从而加快集群网络发展的支撑系统建设。

(二)从企业角度

1、建立集群网络内企业间的信任保障关系。信任是企业间交流与合作的捷径机制,也是减少交易成本的有效途径,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受市场利益驱动,但在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前提下,信任成本会降低。群内企业间可建立一个信用历史的查询和公正体系,客观、公正的提供企业的信用信息,逐步使群内企业间建立文化、价值和目标一致性的信任保障关系。

2、促进集群网络专业技术人才充分流动。一个企业如果对产业网络和人脉网络共同发展、经济科技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会只从眼前利益出发,阻碍或限制专业技术人员的流动,或者不愿意增加职业培训投入,制约了集群的技术创新。因此要打破该类现象,能否使知识型人才在行业内自由流动并获得地方正式或非正式的支持就成为了关键了,企业要建立既有利于企业加强员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又有利于技术人员流动的两性互动机制。

3、加快技术创新,形成产业集群网络的技术开发优势。积极尝试建立中小企业集群网络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关系,联合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在本集群网络内共创、共建技术开发、服务分支机构,构建公用技术开发服务平台,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要积极跟踪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技术,加强新产品研发,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间要多开展技术交流与合作,实现技术创新在集群网络内的整体效应,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企业要尽可能多地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加大技改投入,不断提高档次和规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中小企业产业集群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4、加快建设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的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企业要提高信息化水平,以相关行业的集群网络为单位,可设立“集群网络产品在线”等信息网,充分运用现代电子商务手段传播集群网络的产业产品信息,为集群网络中的企业服务。

注释:

①池仁勇.区域中小企业创新网络形成、结构属性与功能提升:浙江实证考察[J].管理世界,2005(10):102-112。

②池仁勇,陈宝峰.创新网络的功能:基于绍兴纺织中小企业集群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5(6):18-20。

③Porter M.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Nov.-Dec.( 6) :77-90。

④Alfred Marshall.Principles of Economics[M],London:Macmillan and Co.Ltd.,Eighth edition,1920。

⑤Coase R.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2-( 1) :386-405。

⑥杨建梅,杨静.评价企业集群竞争力的GEM模型及其应用[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9):33-38

⑦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6)

标签:;  ;  ;  ;  ;  ;  

中小企业集群网络竞争力评价与分析&基于浙江省纺织服装业的实证研究_集群效应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