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学中,美术教育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新一轮普通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较以往发生了很大变化,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但具体如何培养,每所职业院校所采取的措施与方案不尽相同。本文试图从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出发,谈谈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美术教育;核心素质;培养;学习兴趣
引言
美术素养,是指学生学习了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之后,所形成的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目前,教育界对大学生美术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和形式一直都是争论不休,其说法不一。一是把美术专业教育视为美术素养教育;二是把美术理论教育等同美术素养教育;三是把审美能力提升当成美术素养教育等等。总之,这些对美术素养教育的说法和观念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术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那么,当今大学生审美素质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本人认为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的树立;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三是创美能力的发展。
1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高度体现,具有陶冶情操、烘托感情的作用,通过良好的美术教育,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情趣和创造美的意识,对于学生的生活、职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核心素质的有效策略
2.1课内、课外为学生提供用专业术语清晰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在平时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闲聊时能说会道,但一聊到专业问题就表达不清,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性格等方面的原因不喜欢与人交流,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在课内、课外都要为学生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在课堂教学(包括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可提供讨论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使其学会使用专业语言来评价作品或者描述创作过程,也可让学生课前预习新课内容,若有学生对新课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了解得比较多,课堂中可鼓励这些学生来讲解这个知识点,比如,讲解山石的基本画法这一技法理论时,若有学生课前通过观看网络视频或阅读相关书籍已自学了这方面的知识,上课时就可鼓励这类学生大胆站上讲台讲解,讲完之后教师再根据情况补充。课外可让学生组织、参与社团活动,从而锻炼自己的表达、沟通能力。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可根据自身优势组织书画社团,招收本专业和别的专业的成员,组织书画创作、书画义卖、书画进校园、书画进社区等活动,这样的活动既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又能培养自身与人沟通、交流的技巧。
2.2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美,具备辨析美术作品的能力
美术素养不仅包括审美能力,还要求学生能够将美术作品中的魅力准确、形象地用语言表现出来,也就是将艺术语言转化为即使没有美术素养也能够理解的普通语言。以“塑像赏析———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一课为例,《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又被称作《断臂的维纳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展示维纳斯雕像,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雕像的魅力。艺术本身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通过图片感受原作品的魅力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通过图片赏析雕像作品,增加了欣赏的难度,因为学生要从二维平面图联想到三维立体的作品,这就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也是美术赏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观赏完图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形容一下自己对雕像的感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开始,学生也许只能用简单的“美”“优雅”“富有神韵”这样简单的形容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欣赏顺序。以这个雕像为例,可以让学生将注意力先放到雕像的身材比例上,学生可以发现这尊雕像身材比例非常完美,符合人体的美学构造。之后,可以让学生观察雕像的五官,学生可以发现维纳斯美丽的脸庞是完美的椭圆形,拥有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丰满的下巴,无论整体还是细节都透露出无与伦比的美感。这样先整体、后局部的欣赏顺序是欣赏美术作品的正确方法,学生掌握了审美方法,自然能够辨析美术作品的魅力。
2.3加强欣赏教育
美术欣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审美能力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品德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美术欣赏教育是建立在文化素养和美术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上的,只有文化修养和美术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提升后,学生才能更好地去欣赏、理解美术作品。另外,欣赏教育也可以理解为是对感知美和理解美能力的培养。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多种有效手段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一方面可以对美术作品增设相关的背景音乐、讲解美术人物及作品片段故事、甚至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来创设情境,以加深对美术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全面地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另一方面可以遴选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家或艺术作品,对其进行纵横比较、分析,从中找出他们之间的相同处和不同之处。让学生主动思考,认真体会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的动机,深层次地挖掘作品所表达的真正内涵。另外,老师要经常带领学生参观各类博物馆、民间艺术馆、美术展览馆等,使学生视野放宽,学习氛围活跃,学习兴趣更为浓厚。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美术欣赏教育,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内驱力,相信学生的审美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2.4注重各学科知识的联系,真正将专业课与文化素质课有机融合
首先,在专业课教学中适当渗入文化课内容。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专业课的学习还是不会放松的,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也比较大,因此,专业课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在教学过程中将专业课的内容与文化课的内容巧妙融合在一起。比如,中外美术史课程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一起讨论历史学方面的问题,中国画课程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中国古诗词。其次,改变文化课教学方式。大多数美术教育专业学生中小学阶段的文化成绩都不太理想,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进入职业院校后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对文化课的学习更是避之不及,教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群体应该改变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兴趣点在专业课程上,文化课教师可以联系学生感兴趣的专业知识进行教学。比如,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王维、苏轼这些大文豪的诗词肯定会做重点分析,而教师在分析诗词之前应和学生聊一聊王维、苏轼的画,让学生在钦佩画家王维、苏轼之余再谈及他们的诗,这样学生才会有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纵观美术发展的历程,从人类简单、粗陋的岩洞壁画,到如今写实派、超写实派的画风,中间经历了无数次作画的改革与审美的变迁,但是从根本上看,整个美术发展过程中唯一不变的是人类的美术素养,即人类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育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只有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美术这门艺术的精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尹少淳.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教育导刊,2015(9).
[3]李艳萍.对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养成的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7(15).
论文作者:吕琦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9
标签:学生论文; 美术论文; 素养论文; 美术教育论文; 美术作品论文; 专业论文; 雕像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