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治右倾化的背景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背景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本继70年代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后,80年代又开始了一个重要目标的追求,即成为世界政治大国。随着其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日本政治的右倾化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否认并美化侵略战争,反对通过终战决议。桥本1996年在“八·一五”前夕参拜靖国神社,自民党在1997年度11月大选前将参拜靖国神社作为一项活动原则列入选举纲领,并主张今后要让来访的外国政要到靖国神社行“参拜”之礼。2.对华提出领土要求,通过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200海里经济区,将中国部分海域划入日本领海,纵恿支持右翼分子多次登上中国钓鱼岛设立灯塔、挂旗立碑。3.能过修改《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扩大防卫范围,并试图将台湾问题纳入此文件。4.鼓吹“中国威胁论”等等。我们应看到,这种政治右倾化现象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文化、政治、经济背景。
一、文化背景
(一)独特的文化环境:日本群体结构基础是严密的家族,家族之上是地域共同体,地域之上是现代大公司,再之上是单纯的大和民族即日本,其种族之单一,在世界上很少见,这便在日本国民中长期形成一种民族认同感;而与大陆交通上的相对困难,加之地域狭小,资源贫乏,气候、地质环境差,人口密度又大,便又形成了一种积极向外拓展,而又排外的所谓“岛国根性”;历史上日本曾受过一些外来民族的冲击,尤其是在“二战”中的失败,使雄心勃勃的日本深感羞辱,这也是造成当今日本人仇外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自卑感与优越感交织的民族心态。独特的文化环境,决定了日本的文化资源贫乏,再生力差;而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发达,又是儒道的故乡,日本人为了自身的发展,如饥似渴地移植中国文化,从哲学思想到典章制度,从文学到艺术,从园林、建筑到服装、饮食等等,不一而足,即使历代天皇的年号也基本来源于中国典籍,大化革新这一历史性的飞跃,可以说就是中国文化东渐的直接结果。从秦汉开始到明治维新,日本不断努力汲取中国文化丰厚的营养,才形成了比较定型的日本文化。因此,日本一方面为自己的文化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留下了深深的自卑感。即使在本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些杀人如麻的日本武士也忘不了谈经论道、舞文弄墨以附庸风雅,其背后的真正原因,正是面对中华文化的自惭形秽;当人们提及“中日文化同源同种”、“大中华文化圈”时,便有一部分日本人认为是霸权主义言论,其实也是源于一种文化附庸国的耻辱心理。
在近现代,日本又发现自己已落后于欧美,所以以西方为师,甚至有人提出要通过与西方人通婚来改变本民族的血统,拼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当他们发展成为世界上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之后,又觉得比其它国家优越了。“二战”后,日本被美军占领,政治、经济、外交、军事都惟美国是从,甚至日本的新宪法也是美军驻日本司令部所为。日本政府的一举一动都追随着大洋彼岸的美国,日本人从衣食住行到价值观念也拼命向美国学习;但等到日本重造辉煌时,又坚定地向美国发出了“不”的信号。一个希望主宰亚太甚至世界的梦想,通过“第三次远航”这一口号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落后使日本自卑,发达又使日本高傲。这种不正常的国民心态,是产生其狭隘民族主义的土壤。
(三)神道教和天皇神国思想的影响。神道教是日本原始宗教接受萨满教,并吸收中国的儒佛道思想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宣扬天皇神国思想,奉神武皇帝“八纮一宇”圭臬。战后美国国务院一份文件曾指出,宣扬好战的狂热的国家神道是威胁世界和平的根源。现在的神道教在日本的地位虽然不能和明治维新后的国家神道相比,但其巨大的影响力,却是任何个人和团体都不敢忽视的。目前,日本共有神社七万九千多个,神职人员二万多,九千多万信徒,民间的神社团体叫神道政治聪盟,1995年5月就曾组织五百人大请愿,致使不战决议流产;而靖国神社在日本政治生活中所起的重要导向作用,恐怕更是人所共知的。
由于神道教的影响,所以战后屡有天皇亲政言论的出现。昭和时代,每逢4月29日或元旦节,便有成千上万的人在东京皇京广场向裕仁顶礼膜拜,使其又由人变成了神;1959年明仁的婚事曾使电视机在日本得到普及,1992年德仁的婚事又使日本经济增长近0.8%,这就足以说明天皇在一般日本人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地位。正因如此,许多日本人才坚信对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是正确的、有功的;而天照大神子孙的神话,又增添了当今日本人的优越感和重塑政治大国形象的决心。
(四)侮华思想在日本右翼势力中仍在蔓延。日本一些人始终不愿承认在“二战”中的失败。至今日本国内依然称其战败为“终战”,有一些人即使承认失败,也不原承认是对中国的失败,而宁肯认为是对美国的失败。现在中日之间经济的差距,又强化了这种看法。
(五)隐瞒历史,误导后人对日本过去的认识。日本现有历史教科书对明治维新后的对外战争,尤其是“二战”中的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均轻描淡写,参加战争的许多老兵对其在中国和东南亚战场的行为三缄其口。虽然也有一些揭露日军暴行的文字,但毕竟影响不大。日本政府只是强调日本的损失,却不正视战争给东亚人民带来的痛苦,这就给战后出生的一代灌输了非常不利于和平的思想。
二、政治背景
(一)“二战”后,国际社会没有对日本和战犯进行彻底惩罚。美国出于亚太地区战略的需要,保留了日本的天皇制度。天皇虽无实权,但仍是国家的象征,这就为军国主义提供了借尸还魂的机会。美国非但未向日本索赔,使其对侵略战争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反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使日本经济在战后迅速发展了起来。另外,岸介信等人重返政界,部分军国主义分子逃脱了法律的严惩,美国帮助日本建立自卫队并使其恢复军火生产,这些都为日本重新成为军事大国创造了条件。这样,日本国民便难以对整个战争产生深刻的反思。鉴于国际社会的暖昧态度,五、六十年代日本政府中都有具有军国主义背景的人入阁;以后又相继恢复在学校升太阳旗,唱君之代歌,并将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灵位搬进靖国神社。而日本政治的门阀传统,又使国会中许多议员与旧时代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所以日本政府对右倾化言论采取默许、支持甚至首相本人也直接为军国主义招魂。
(二)不愿也不敢对历史负责。日本希望成为政治大国,所以极力否认其侵略史,以免使日本人被打上残忍民族的烙印。回顾历史,从五世纪起,日本就开始了对大陆国家的进犯,在明朝中后期倭寇曾对中国东南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并一度进犯至金华。近代又占领朝鲜、中国台湾,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现代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对东亚各国人民进行了丧失人性的大屠杀,造成了人类文明的一场巨大劫难,仅在中国就有驻东北“七三一”部队,南京“荣”字部队,利用活人进行细菌武器实验,松井石根部队的南京屠城大惨案,冈村宁次在华北的“三光”政策,强征民间归女充当慰安归等罄竹难书的罪行。这些史实,使战后许多国家对日本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恐惧感和严重的敌对情绪。这无疑构成了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最大障碍。为消弥这种不利因素,日本没有象德国一样正视历史,而是采取粉饰过去,或避重就轻的办法,一些右翼政治家更是竭力美化日本对东亚各国的殖民统治,颂扬其侵略战争,并把强征“慰安妇”说成是一种商业行为,企图篡改历史,戏弄东亚各国人民和欺骗世界舆论。
(三)推行右倾化政策,以争取右翼分子的支持。遗族会是由“二战”中日军阵亡将士的后代组成的政治团体,是日本社会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也是自民党、新民党的坚定支持者,对自民党的选举成功曾发挥了并将继续发挥巨大的影响。桥本龙太郎曾任遗族会会长,所以1996年大选前自民党将参拜靖国神社写进了竞选纲领,以迎合遗族会等越来越强大的右翼势力,同时巩固自民党的执政地位和桥本的首相宝座。从战后的历史来看,除了吉田茂之外,日本的历任首相只要是执政右翼的政治路线,其政治生命一般相对持久,不然的话,只能昙花一现。
(四)冷战后的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加剧,助长了日本对华的强硬态度。冷战结束及苏联解体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则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加强,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于是美国将中国当成了自己在21世纪的最大军事敌国并加强了对中国的遏制。日本出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借机夸大中国经济发展后的危险性,在1997年4月《日美安全保障宣言》发表后,日本的态度日趋强硬,防卫政策也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在去年9月发表的修改《防卫合作指针》的第一期报告中,日本将防卫范围由远东扩大到意义更广的“日本周边”,1998年8月,官房长官尾山静六则明确指出“日本周周边”包括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对中国实行政治挑衅。
(五)日本已经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强国之一。战后50年里,日本重振军备,重新武装,防卫费不断递增,武器装备迅速高科技化和现代化,建立并发展了独立的海陆空三军,其实力早已超出了防卫范围,现有陆上自卫队13个师(15万人),1200辆主战坦克,人数超过英国,主战坦克超过了英法两国,海上有160艘舰艇,规模超过了英意位居世界第五,航空自卫队有510架飞机,接近英意两国水平;在质量上,陆上自卫队校级军官以下军人全用89自动步枪装备,完成了324套地对空导弹的部署,装备了新式防化车,海上自卫队已经部署了16艘“若潮”级最新式、最高水平的常规动力潜艇,在长崎县部署了宙斯盾驱逐舰,排雷能力为世界首位,反潜作战能力仅次于美俄,日本已预定1998年部署130架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FSX战斗机,日本军费已超过5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的军事技术已有部分领先于美国,日本早已掌握了制造钚、浓缩铀氚的技术,并积蓄了足够制造1000枚广岛级原子弹的核燃料。日本专家估计,一旦需要,日本可在3-6月内生产出原子弹和氢弹,在一年内生产出1000-2000枚中程和远程导弹。
三、经济背景
(一)第二经济大国的地位。日本经过战后重建,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1995年GNP已超过5亿美元,现在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国内固定生产投资、人均储蓄额都已超过了美国,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科技发展水平也居世界前列。这种实力是日本人谋求政治大国的基础,也使日本具备了雄厚的战争潜力。
首先,与美欧在经济上三足鼎立的局面,奠定了日本在世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也使日本成了西方大国中重要的一员。现在日本每年提供给联合国的会费居会员国第二位,并参与了安理会的一些维和行动;美国为谋求稳固的霸权地位,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21世纪的世界新秩序,越来越需要日本在经济上、科技上给予支持;另外,欧盟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日本的经济联系。这样作为西方盟主的美国和世界重要政治经济集团的欧盟,尽管担心日本复活军国主义,但又不得不在其谋求政治大国的进程中给予合作。
其次,日本以强大的经济实力为依托,以经济援助为手段,换取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支持,开始是在亚洲一些国家推行经济外交,最明显的例证就是以巨额的日元援助为诱饵,删除了一次东盟会议声明中对日不利的部分。另外,日本政界要人也带着各种经援项目,在非洲、拉美各国频繁走动,扮演乐善好施、急人所难的角色,从而实现其政治图谋。今年日本能在联合国击败印度而成为安理会理事国,很大程度上就是金钱外交的结果。
第三,经济和科技大国的地位,使许多日本人产生了一种错觉,似乎许多国家有求于日本,鉴于这种错误理解,便屡屡出现一些政客不负责任的言行,日本政府、议会也作出了一些令国际社会难以接受的决定。例如,在与中国的合作中,日本朝野总认为日方主动、中方被动,常常以冻结贷款和限制技术出口相要挟。而中方每每以“和”为贵,着眼长远、无形中也就延伸了日本这种错觉;在遍及世界各地的日本跨国公司中,日方员工和所在国员工也形成了一种固定的上与下、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些都逐渐造就了一般日本国民的优越感和对它国居高临下的心理。
第四,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为进一步建立强大的军事大国提供了有力保障。现在日本的国力完全可以支撑起一支600万人的军队(据专家测算,日本1亿2千万人口可寓兵600万),目前还未显山露水的日军与寅食卯粮的俄军比起来实际潜力要大得多。若进入战时,富强的日本完全有能力在短期内建成世界一流的武装力量。
(二)企图通过否认侵略历史,避免因索赔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日本在“二战”中不仅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创伤,而且对世界经济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以1938年可比价计算,仅给中国就造成了直接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4000亿美元,中国军民死1200万、伤1400万,对中国生产力造成了一场空前的破坏,将中国国家经济推向了崩溃的边缘;同样也使朝鲜、东南亚各国及英美两国蒙受了巨大的灾难。现在东亚各国纷纷采取各种方式索赔,日本怕因此而背上巨大的债务,所以极力否认并美化其侵略战争。
(三)资源贫乏,是日本经济持续发展的致命弱点,也是历史上日本对外扩张的主要原因。日本的绝大部分工业原料和燃料都需要进口,石油90%依赖进口,约占世界石油进口总量的16%,煤76%依赖进口,天然气的82%需要进口,钢铁、造船、化工等原材料进口占的比例很大,羊毛、棉花、天然橡胶等都是100%的进口,粮食自给率也仅及50%。鉴于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经济所遭受的严重打击,日本下决心改变严重依赖国外资源的被动局面。去年日本批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宣布排他性的200海里海域的权利,公然将我国钓鱼岛也包括在内,使日本历届政府和多数政党所坚持的日本对钓鱼鸟的主权一说有了法律依据。60年代联合国亚洲远东委员会提出的报告断定,钓鱼岛附近水域有可能成为第二个中东,因此现在对于钓鱼岛之争不再是几座荒岛的争议,而是对巨大的海底石油资源的争夺。所以可以肯定,日本这样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今后在钓鱼岛问题上采取扩张态度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四、结束语
现在中日关系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如果日本能正视历史,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积极发展同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则将对亚太地区以至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较大的贡献;如果重复历史上“发达——扩张”的老路,则无论对周边其它国边家还是日本国本身,都将带来新的悲剧。
标签:日本政治论文; 军事历史论文; 世界历史论文; 美国政治论文; 日本中国论文; 美国史论文; 世界政治论文; 政治背景论文; 历史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