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课堂 引入方法
常言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讲课引入得好,不仅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学生在有意识的心理状态下能集中精力,为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了铺垫。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今天我们讲xxx”来引入新课,学生则会觉得老调重弹,索然无味。
还记得,我上高中时的那节数学课,上课前,老师拿了一个篮球让我们传递,传到最后一个同学,老师问:最后一个同学能拿到球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我们答道:要有球,还要每个同学会向下传递。然后就引入了数学归纳法。通过游戏让我们置身于有趣的课堂气氛,引导我们主动参与,能帮助我们理解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步骤。那节课的内容至今我记忆犹新。在教学实践中,我对高中数学课的引入做了以下的一些探索。
1 实例导生活入法
在人教版的课本里,大部分课前有一些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数学是实实在在在身边。例如:在讲“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那节课时,我进了教室,关上了门,又打开门,又关上门。我问学生:门为什么始终与地面是垂直?学生观察出因为门上的门轴始终垂直与地面。这样就引入了定理。利用身边物品,现象引入新课,让学生了解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理论并不是很难理解,定理也是来源于生活。
2 问题引入法
针对所要讲述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通过对问题造成的悬念来引入新课。例如:在讲“三视图”那节课时,利用多媒体展现几组物体背面图片,让学生猜测物体正面是什么样,结果和学生猜测的大相径庭,由不同角度看到的物体是不同,要看的全面,就要多角度来观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从三个角度看物体。如讲“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线垂直面内一条直线能否得到线面垂直?线垂直面内两条直线能否得到线面垂直?面内两条直线应该是怎样的位置关系?教师在课堂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让他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铺垫。
3 复习引入法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引入新课的学习内容。例如:讲等差数列之前,让学生做了上一节内容的习题,课本中的习题2.1A组第5题,这是一道有数列前几项写出后面两项,并写出通项公式的题目。学生很快写出了三个数列:①1,6,11,16,21;②1,4,7,10,13;③3,8,15,24,3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师问学生:这三个数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才写出后面的两项?学生答:三个数列后一项减前一项有规律,师又问:三个数列的规律一样吗?学生答:前两个一样,后一项减前一项差都一样,第三个不是这样的,由此就引入了等差数列。复习旧课中设计问题启发思考,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导入新课。
4 故事引入法
用各种资料,通过编排、选择引入新课。这种引课具有真实、可靠、生动有趣等特点。例如: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引入用的是高斯的故事,巧算1+2+3+4+5+…+100,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引入用的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在棋盘每格上依次放上1个,2个,4个,8个,16个…麦粒,放满整个棋盘。整个棋盘能放多少麦粒,引发学生的思考。
5 实验引入法
实验引入法最大的特点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且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便于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仔细地观察,认真地思考。例如:在讲《指数函数》时,可这样引入:准备一张纸,对折撕开,得到的两张纸再对折撕开,得到的四张纸,依次照旧下去,撕的次数分别是1,2,3,4,5…,得到的纸张数是2,4,8,16,32…,撕的次数作为自变量,得到的纸张数做为函数值。建立一个函数,同样,利用对折剪绳子的试验也建立一个函数,从而就这样引入了指数函数。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操作而引入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力、思考力,使知识引入自然,使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
6 通过游戏、迷语、诗歌、对联等引入新课
这种引课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讲求曲线方程中的相关点法时,我上课前先布置学生查阅一句话的意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引起学生的好奇。查阅后,学生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将玉器打磨好,也比喻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自己的事情。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一个点如何借助另一个点来完成它的轨迹。这一说学生兴趣大增,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7 情景再现法
即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愉快的参与。例如:在讲高中数学第一课《集合》的定义时,由于学生新入学都参加了军训,对教官所下的命令“集合”很熟悉,可这样引入,师问:教官喊集合,学生会做什么?生答:一个班的同学聚拢在一起排队,师生可共同总结出集合后有共同特点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从而引出定义。当然引入新课时也需注意一些问题。引入方法要多样。在引入新课时,要灵活多变地运用各种引入方法。引入时间要短。新课引入时占用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正课的讲解。引入要恰当。引入新课时所选用的材料须紧密配合所要讲述的课题,不能脱离正课主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基础,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不同,通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将引入的兴趣转化为所讲的主题,为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章江铢.浅谈高中数学新课引入策略[J]
2 李东涛.例谈课堂教学的导入技能[J]
作者单位:新疆奎屯第七师高级中学
论文作者:王晓丽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4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学生论文; 新课论文; 数列论文; 的是论文; 等差数列论文; 课堂论文; 定理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4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