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

王永煜[1]2001年在《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应用从中国鲎血细胞内分离提纯的小分子肽——鲎素以及化学诱导分化物正丁酸钠和中药有效成分人参皂甙Rgl单独和联合处理人胃腺癌BGC-823细胞,比较鉴定鲎素与正丁酸钠、人参皂甙Rgl对BGC-823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性质,并进一步探讨鲎素及其诱导分化物组合对胃癌细胞的诱导分化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2.0μg/ml鲎素,2.0mmol/l正丁酸钠及50μg/ml人参皂甙Rgl均能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作用,并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鲎素与正丁酸钠作用较强,而人参皂甙Rgl的作用较弱。1.0μg/ml鲎素+1.0mmol/l正丁酸钠组合与1.5μg/ml鲎素+50μg/ml人参皂甙Rgl组合同样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分裂增殖活动,使细胞出现G0/G1期阻滞,而且组合处理效果比单独处理的效果好。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的结果显示,经鲎素及其诱导分化物组合处理后BGC-823细胞形态较为一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变小趋于规则,核仁数量减少,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质内线粒体数量增多,结构较为一致,高尔基体较为典型发达,粗糙内质网增多,多聚核糖体减少,细胞表面微绒毛及边缘丝状伪足减少,片状伪足增多,从而表现出与正常细胞相似的形态结构变化,其中鲎素处理效果与正丁酸钠比较接近而强于人参皂甙Rgl,组合处理组强于单独处理组。碱性磷酸酶细胞化学结果表明,酶反应产物不同程度减少,酶的活性相应降低,其中组合处理组酶活性下降程度大于单独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揭示了鲎素及其诱导分化物组合对BGC-823细胞中癌基因C-erbB-2,c-myc,mtp53的表达产物具有下调作用,组合处理组比单独处理组作用更明显;而对抑癌基因P16表达具有上调作用,其中组合处理组上调程度大于单独处理组。 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鲎素及其诱导分化物组合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活动,使细胞阻滞于G0/G1期,改变相关酶活性,逆转其恶性形态结构特征并能调节和干预癌细胞内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证实鲎素具有与正丁酸钠和人参皂甙相似的诱导分化作用,而且鲎素与化学诱导物或中药有效成分的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诱导胃癌细胞分化。

李祺福, 李长友, 欧阳高亮, 洪水根[2]2000年在《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文中指出应用从中国鲎血液中提取的鲎素处理人胃腺癌 BGC- 82 3细胞 ,研究鲎素对胃癌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光镜观察显示经 2 .0 μg/m L鲎素处理的 BGC- 82 3细胞形态较为一致 ,细胞体积增大 ,趋于扁平铺展状态 ,细胞核质比例变小 ,核仁数量减少、体积缩小 .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鲎素处理后 BGC- 82 3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 ,细胞边缘丝状伪足减少 ,片状伪足增多 ;细胞核形态较规则 ,核内异染色质减少 ,常染色质增多 ;细胞质内线粒体数量增多 ,结构较为一致 ,高尔基体呈较为典型发达状态 ,并出现粗糙型内质网增多和多聚核糖体减少等变化 .结果表明 ,鲎素能有效改变胃癌细胞恶性形态结构特征 ,从而对胃癌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田长海[3]2001年在《中国鲎鲎素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应用从中国鲎血细胞中分离提取的鲎素处理人肺腺癌SPC-A-1细胞和人胚肺二倍体成纤维WI-38细胞,观察和鉴定鲎素对SPC-A-1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及其作用性质,并进一步探索鲎素对肺癌细胞的作用机制。 实验结果表明,6.0μg/ml的鲎素能有效地抑制SPC-A-1细胞增殖活动,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8.64%,分裂指数峰值下降至27‰,细胞周期发生明显阻滞,G_0/G_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下降。光镜、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经鲎素处理后的SPC-A-1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了显着的变化,表现出与相同来源正常细胞相似的结构特点:细胞形态较为一致,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变小且形状较为规则,核仁数量减少,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相对增多;胞质内细胞器的数量明显增加,线粒体增多,结构规则且嵴的数量增加,粗面型内质网增多,高尔基体较发达,多聚核糖体减少;细胞表面微绒毛变少,边缘丝状伪足减少,而大型的片状伪足增多,而鲎素处理后人正常二倍体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未见有明显变化。细胞化学观察显示,SPC-A-1细胞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下降,分布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进一步显示,SPC-A-1细胞表面癌胚抗原(CEA)的表达量下降,与增殖分化有关的c-erbB-2、c-myc、NF-κB、PCNA等癌基因以及p53、p21W/k}'‘、pRb、p16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活性受到不同的调节,同时鲎素对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DK4、CyclinD1的表达具有显着的下调作用。另外,WI-38细胞CEA和p185及p53、c-myc基因的表达在处理后无显着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鲎素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的增殖活动,而且可以从细胞生物学、细胞周期动力学及细胞形态学水平上逆转肺腺癌细胞的恶性表型特征,调节和干预细胞内与细胞周期调控相关癌基因、抑癌基因的表达,但对人体正常二倍体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从而对肺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诱导分化作用。

欧阳高亮[4]2001年在《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文中提出应用从中国鲎血液中分离提取的小分子多肽——中国鲎鲎素处理人肝癌SMMC-7721细胞,以分化诱导剂HMBA处理为平行对照,并应用鲎素与HMBA组合进行处理,运用细胞生物学、免疫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手段,观察鉴定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研究鲎素对人肝癌细胞的作用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3.0ug/mL鲎素、5.0mmol/L HMBA和1.5ug/mL 鲎素+2.0mmol/L HMBA均能有效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增殖活动,细胞生长受到抑制,分裂指数下降,集落形成能力降低。生化测定、细胞化学与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显示,经鲎素、HMBA及其组合处理后的SMMC-7721细胞甲胎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均明显降低,γ-GT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减弱,而TAT酶活性显着增强。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鲎素、HMBA及其组合处理后的SMMC-7721细胞趋于扁平铺展状态,细胞体积增大,核质比例减小;核形状较为规则,核仁数量减少、体积变小,核内常染色质增多而异染色质减少;细胞质内线粒体数量增多、线粒体嵴发达,高尔基体较为典型,粗糙型内质网增多,多聚核糖体减少而游离核糖体增多;细胞表面微绒毛较少,边缘丝状伪足减少而片状伪足增多,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对照组细胞而与正常细胞相似的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光镜、共聚焦显微镜与免疫荧光观察显示SMMC-7721细胞经鲎素、HMBA及其组合处理后,细胞骨架排列较为有序,微丝减少而微管、中间纤维增加;细胞核骨架纤维排列有序,通过核纤层与中间纤维一起形成贯穿细胞核质的完整的致密网状骨架体系。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SMMC-7721细胞经鲎素、HMBA及其组合处理后,S期细胞均明显减少,Go/Gl期细胞明显增多,细胞被阻滞于G/G1期。免疫细胞化学与核酸原位杂交检测显示,鲎素、HMBA及其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SMMC-7721细胞p21WA/:I/CIPl、p16蛋白表达并增强p21WAFI/CIPl mRNA表达,下调突变型p53、Cyclin D1、CDK4、Rb、c-myc蛋白含量并降低c-myc mRNA表达,同时也能有效降低NF-K B、PKC、p185蛋白表达,对bc1-2蛋白表达也具有微弱的下调作用,但不影响TGF-p RⅡ蛋白表达。 研究结果表明,鲎素与分化诱导剂HMBA一样能有效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恶性增殖活动,改变人肝癌细胞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肿瘤相关抗原表达,逆转人肝癌细胞的恶性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改变人肝癌细胞骨架与核骨架的构型特征,并将肝癌细胞停滞于G/G,期,从而对人肝癌细胞具有显着的诱导分化作用。其诱导肝癌细胞分化的作用机理与其调节和干预突变型p53、c-myc等癌基因、p21“”“”’小l6等抑癌基因的表达、调控受体酪氨酸激酶P185蛋白介导的RTK干肪信号传导通路以及G蛋白介导的DG-PKC磷脂酞肌醇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具有密切关系。同时低浓度的HMBA与低浓度的鲨素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鲨素或HMBA的作用浓度,并增强其对人肝癌细胞的诱导分化效应。

李鹏[5]2002年在《僧帽牡蛎天然活性肽组分BPO-1诱导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作用与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酸抽提、凝胶柱层析、SDS-PAGE 等方法,从僧帽牡蛎(Saccostreacucullata)体内分离提取到牡蛎天然活性多肽组分(BPO-1,Bioactive Peptidesof Oyster in Peak I),处理人胃腺癌BGC-823细胞,观察研究BPO-1对胃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以细胞凋亡诱导物姜黄素和癌细胞分化诱导物HMBA为平行对照,比较研究BPO-1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并进一步探索其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40μg/mL 的BPO-1 能有效抑制BGC-823细胞增殖活动,细胞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细胞分裂指数下降。免疫细胞化学观察显示,经40μg/mL BPO-1处理后的BGC-823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下降。光镜、透射电镜观察显示经处理后的BGC-823细胞趋于固缩状态,细胞体积减小,核膜崩解,细胞核出现断裂现象形成多个小体,异染色质增多且多为凝聚状态,细胞质空泡化明显,出现凋亡小体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和超微结构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和DNA电泳实验显示BGC-823细胞经BPO-1、 姜黄素及其组合处理后,亚G1期细胞增多,出现DNA降解,细胞进入凋亡。BPO-1这一作用与10μg/mL姜黄素对BGC-823细胞的凋亡作用一致,且BPO-1与姜黄素联合处理作用更强,而与HMBA诱导BGC-823细胞的分化作用不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BPO-1、 姜黄素及其组合均能不同程度地上调BGC-823细胞p16、 c-myc、Fas、p21~WAFI/CIPI 蛋白表达,下调突变型p53、 bcl-2蛋白表达。研究结果表明,BPO-1 能有效抑制人胃腺癌 BGC-823 细胞恶性增殖活动,改变人胃腺癌细胞代谢相关酶活性和肿瘤相关抗原表达,改变人胃腺癌细胞的恶性形态与超微结构特征,并诱导胃癌细胞周期发生变化,出现亚G1期,从而对胃癌细胞具有显着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癌细胞作用机理与调节和干预bcl-2、 c-myc等癌基因、p53、 p16、 p21~WAFI/CIPI等抑癌基因的表达有关。

石松林, 王永煜, 梁盈, 李祺福[6]2006年在《中国鲎素和正丁酸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以正丁酸钠为平行对照,比较观察鲎素和癌细胞诱导分化物对人胃癌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光镜、扫描电镜与透射电镜,观察经2.0 mg/L鲎素、2.0 mmol/L正丁酸钠和1.0 mg/L鲎素+1.0 mmol/L正丁酸钠组合处理的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结果光镜观察显示,鲎素和正丁酸钠以及鲎素+正丁酸钠处理的BGC-823细胞形态均较为一致,细胞体积增大、趋于扁平铺展状态,细胞核质比例减小,细胞核形状较圆整,核仁数量减少。扫描与透射电镜观察可见经鲎素、正丁酸钠及其组合处理的BGC-823细胞均出现细胞表面微绒毛稀少,细胞边缘丝状伪足减少,片状伪足增多;细胞核形态较规则,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细胞质内线粒体增多,结构较为一致,高尔基复合体呈较为典型发达状态,并出现粗面内质网增多和多聚核糖体减少等变化。结论鲎素具有与正丁酸钠等诱导分化物相似的改变人胃癌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恶性表型特征的作用,和与诱导分化物协同加成的诱导分化效果。

赵鹏[7]2007年在《中国鲎鲎素Ⅰ抗肿瘤与免疫活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鲎鲎素Ⅰ(Tachyplesin-Ⅰ,简称T-SS)是从古老的海洋生物中国鲎(Tachypleustridentatus,Chinese horseshoe crab)血细胞中分离纯化的一种小分子多肽。现已证实T-SS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T-SS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探讨,并对T-SS体内抗肿瘤实验中的抗肿瘤免疫活性和T-SS对正常小鼠与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活性作了研究。1、T-SS体外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选用人肝癌细胞系BEL-7402和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细胞,应用MTT方法检测T-SS对这两种细胞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T-SS对BEL-7402和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6.25μg/ml和5.2μg/ml。T-SS对BEL-7402和Hela细胞生长抑制率最高为62.76%和65.46%,相应的T-SS浓度分别为10μg/ml和8μg/ml。说明T-SS对BEL-7402和Hela细胞体外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2、T-SS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分别建立小鼠移植肉瘤S_(180)与小鼠移植腹水型肝癌H_(22)模型,对荷瘤小鼠的瘤重和生存时间作了研究。用免疫器官重量法、病理组织学方法、白细胞计数法、MTT方法、碳粒廓清法对荷瘤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免疫器官形态学变化、外周血白细胞数、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单核细胞吞噬活性等进行了测定。剂量为0.15mg/kg的T-SS对小鼠肉瘤S_(180)瘤重抑制率为67.8%,对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的生命延长率为62.96%,其余T-SS剂量组的相应指标低于0.15mg/kg组。剂量为0.15mg/kg或0.6mg/kg的T-SS抗肿瘤免疫指标整体上相对较好。从而说明,T-SS对小鼠肉瘤S_(180)和小鼠腹水型肝癌H_(22)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T-SS具有一定的体内抗肿瘤活性与抗肿瘤免疫活性。3、T-SS对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用CTX建立小鼠免疫抑制模型,研究了T-SS对正常小鼠与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免疫指标的测定方法同体内抗肿瘤试验。剂量为0.15mg/kg或0.6mg/kg的T-SS各种免疫指标整体上相对较好。剂量为0.6mg/kg的T-SS对免疫抑制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但不足以恢复至正常水平。说明T-SS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上述结果表明T-SS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抗肿瘤免疫活性与免疫活性。

王国红[8]2005年在《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应用课题组所建立的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终末分化模型,系统研究中药有效成分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以及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组合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作用,以进一步鉴定中药有效成分对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效果并初步探讨其诱导肿瘤细胞终末分化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显示,经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处理后,MG-63细胞增殖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抑制率分别为22.06%、54.94%、52.10%、59.23%和72.37%。细胞倍增时间由对照组的47.96h分别延长至52.69h、67.29h、65.27h、70.88h和89.39h。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经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处理后,细胞均发生G0/G1期阻滞,G0/G1期细胞比例由对照组的47.5%分别上升到56.6%、59.8%、59.5%、67.9%和72.5%,S期细胞比例则由对照组的20.0%分别下降至11.8%、10.3%、9.0%、8.2%和7.3%。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结果显示,经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处理后的MG-63细胞出现了细胞形态规则,大小趋于一致,细胞体积增大,核质比例减小,细胞核形状规则、核内异染色质减少、常染色质增多,线粒体数量增多、形态较为一致,粗糙内质网增多、游离核糖体增多而多聚核糖体减少,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等变化。成骨肉瘤细胞终末分化标志物Ⅰ型胶原、骨钙蛋白、骨粘素表达增强、钙沉积增加,有典型骨结节形成且数目增多,其中联合处理组的效果强于单独处理组。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显示,经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处理之后,细胞增殖分化调控相关的癌基因c-fos和c-myc表达活性降低,抑癌基因Rb和p27的表达活性升高。研究结果表明,中药有效成分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能够有效抑制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的增殖活动,将细胞周期阻滞

张秀艳[9]2008年在《维甲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论文在鉴定维甲酸(retinoic acid,RA)诱导入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终末分化基础上,应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对SK-N-SH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蛋白质组变化进行初步研究。分析鉴定与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特异性蛋白,并探索它们在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的调控作用,以期能够在较为整体水平上进一步认识细胞癌变与逆转机理问题,从而找出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研究的新方向。实验结果显示,经1μmol/L RA处理之后,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增殖受到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36.16%;细胞周期发生了G_0/C_1期阻滞;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显示,RA处理后SK-N-SH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恢复性变化,产生了细胞呈极性状、伸出多个轴突树突状突起、细胞逐渐变小变圆并融合在一起形成类似神经节样结构、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核仁变少变小、常染色质增多、细胞器丰富发达等显着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RA处理后SK-N-SH细胞癌基因c-myc、C-fos的表达下调而抑癌基因p53、p27的表达上调,并进一步促使SK-N-SH细胞NSE、MAP2、Synaptophysin等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双向凝胶电泳分析显示在RA诱导SK-N-SH细胞分化前后存在26个差异表达蛋白点,质谱分析鉴定了其中16个蛋白,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点有:Rab GDP dissociationinhibitor,RABGAPIL protein(RAB GTPase activating protein 1-like),DNM1T protein,SP110,Myoneurin,DNA topoisomeraseⅡbinding protein,Human iroquois-classhomeodomain protein IRX-5和Alpha-enolase,而BCL2/adenovirus E1B 19kDainteracting protein 1(BNIPl)和PHD finger protein 20-like 1为新出现的蛋白点;表达下调的蛋白为cell division cycle 73,interleukin-8,RAB37,Methyltransferase(DNMT)和Vav 3 oncogene protein,而HP protein为诱导处理后消失的蛋白点。获得鉴定的16个蛋白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因子、肿瘤相关基因表达产物、神经细胞功能性蛋白、DNA损伤修复蛋白等,其中DNM1L、Myoneurin、IRX-5首次发现与细胞的癌变和分化相关,而PHD finger、SP110、IRX-5首次发现与神经细胞分化、神经母细胞瘤分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μmol/L RA对入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具有显着的诱导分化作用,通过抑制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调控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以及促进分化相关标志物表达促进细胞分化。在SK-N-SH细胞分化的同时,细胞蛋白质组成也相应发生明显变化,差异表达蛋白包括基因表达调控因子、肿瘤相关基因表达产物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性蛋白等,在神经母细胞瘤分化过程中的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D]. 王永煜. 厦门大学. 2001

[2].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 李祺福, 李长友, 欧阳高亮, 洪水根.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0

[3]. 中国鲎鲎素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作用的研究[D]. 田长海. 厦门大学. 2001

[4]. 中国鲎鲎素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诱导分化作用与机理研究[D]. 欧阳高亮. 厦门大学. 2001

[5]. 僧帽牡蛎天然活性肽组分BPO-1诱导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凋亡作用与机理研究[D]. 李鹏. 厦门大学. 2002

[6]. 中国鲎素和正丁酸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形态与超微结构的影响[J]. 石松林, 王永煜, 梁盈, 李祺福. 解剖学报. 2006

[7]. 中国鲎鲎素Ⅰ抗肿瘤与免疫活性研究[D]. 赵鹏. 广西大学. 2007

[8]. 人参皂甙Rg1、肉桂酸、丹参酮ⅡA及其组合对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终末分化的诱导研究[D]. 王国红. 厦门大学. 2005

[9]. 维甲酸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 张秀艳. 厦门大学. 2008

标签:;  ;  ;  

中国鲎鲎素对人胃腺癌BGC-823细胞的联合诱导分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