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科技企业成长_模仿创新论文

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科技企业成长_模仿创新论文

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技术企业成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自主创新论文,高技术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模仿创新与自主创新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模仿创新是指企业通过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构想和创新行为,吸收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购买或破译率先创新者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进一步开发,在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创新环节的中后期阶段投入主要力量,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与其他企业,包括率先创新企业进行竞争,以此确立自己的市场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创新活动。自主创新则是指企业主要通过自身努力,攻破技术难关,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开发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依靠自身的能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完成技术成果的商品化,获取商业利润的创新活动。高技术企业的经营领域处于技术发展的前沿,这样的企业要想获得并保持明显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拥有自己独有的有竞争力的技术。这只能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得。然而,企业竞争力还可以通过向其他企业学习而提高。其中,技术模仿创新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的成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高技术企业,应根据其实力特点,正确地把握和运用模仿与自主创新策略。

一、模仿创新

模仿创新是一种十分普遍的创新行为,一项成功的率先创新总要引来许多后续的模仿跟进者,通常模仿跟进者的创新成果又会被进一步模仿。在这种不断模仿的过程中,新工艺得以不断改进,新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在模仿创新者的大军中高技术企业占有相当的比例。日本的佳能公司就是一个成功实施模仿创新的高技术企业。美国的施乐公司在1959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普通纸复印机,佳能公司对施乐复印机进行了模仿和进一步开发,使机器变得更加紧凑、小巧,特别是价格要便宜许多。在80年代,佳能复印机曾一度在美国市场的排行榜上超过施乐公司。[1]

1.模仿创新的特点

模仿创新这种特殊的创新行为具有许多独特之处。第一是模仿与跟随。模仿创新者最大限度地吸取率先创新者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吸收与继承率先者开辟的成果。在技术方面,模仿创新企业不做全新技术的开拓探索者和率先使用者。模仿创新者虽然也开辟“新市场”,但通常是在充分利用率先者所开辟的市场基础上进行的。第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R&D活动。模仿创新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而应属于一种渐进性创新行为。模仿创新并不照搬照抄率先创新者的技术,它同样需要投入一定的研究开发力量,对率先者的技术进行进一步开发。模仿创新企业的研究开发投入并不一定很低,如有文献称,日本许多以模仿创新著称的高技术企业每年的R&D投入均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2]只是模仿创新企业的R&D投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企业重视公开免费技术的获得,对于能够以合理价格购进的技术也不再自行开发,其R&D投入主要用于通过破译无法获得的技术秘密以及对产品的功能与生产工艺的发展与改进。第三是偏重于创新过程的中后阶段。由于率先创新者已解决了新技术开发的主要探索性问题。模仿创新者可以省去新技术探索性开发的大量投资,因而能够在创新链的中下游环节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在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大批量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努力形成自己的特色。

2.模仿创新的优劣势

由于模仿创新的特点,使这种创新行为具有许多优点,其中最主要的是它降低风险的作用。模仿创新对于降低风险的作用体现在技术和市场两个方面。在高技术领域,领先进行全新的技术开发需要进行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而全新高技术的探索又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和失败率。模仿创新却回避了率先性的技术研究与开发活动,模仿创新企业可冷静地观察率先者的创新行为,向多个技术先驱学习,在众多的可能性中进行充分的比较分析,选择最成功的技术成果加以引进购买、消化吸收与改进,它只将自己的研究开发活动集中在特定的领域,主要从事渐进性的改进,这种技术创新模式虽不免一定程度的被动性,但确实风险低、投入少、效率高。

模仿创新还降低了市场开发的风险。高技术新产品市场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用于产品概念的宣传、消费观念的引导和营销渠道的建立等方面,而其成效又是高度不确定的。某些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却不一定有很好的市场需求规模,这可能使得率先进行技术创新的企业在技术开发上的大量投入得不到回报。模仿创新企业所进入的是率先创新已成功开辟的市场,能够享受到率先开辟新市场投入的诸多外溢效益,回避新市场成长初期的不确定性,具有投入少、风险低的优势。市场方面的跟随虽然难免被动,但市场竞争本身是具有一定兼容性的,后来者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在新产品市场上占有相应的份额。

纯粹的模仿也有许多弊端。首先,模仿者往往形象不佳。率先创新一般给人以开拓者的形象,因此在市场上,众多的消费者对其有一种信任感。但模仿者却有“偷窃”之嫌,这会使一部分消费者对其不信任。其次,模仿者一般不能获得垄断利润。模仿者产品的推出较率先创新者有一定的时滞,在这一时间内,可能有大量的其他模仿者进入该产品领域,因此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模仿者的利润率不断下降。第三,关键技术的模仿越来越困难。在高技术领域,由于技术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确立与保持越来越重要,率先创新者都加强了对所拥有的关键技术的有效保护,使得模仿者进行技术破译的难度增加。同时,从技术市场上一般也很难购买到有竞争力的技术。由于模仿的这些不利的方面,使得一味模仿很难使企业获得重大发展和健康成长。特别是对那些较大规模的高技术企业更是如此。

二、自主创新

高技术企业的经营领域处于世界技术发展的前沿,谁能自主开发出独有的,有市场潜力的高新技术,谁就能够获取超额盈利的机会,公司就可能得到大的发展。例如,美国的苹果电脑公司,自创业起之所以能有持续10多年的高速成长,关键就在于他们看准了技术和市场发展的趋势,自主地开发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苹果系列微电脑。美国微软公司也是如此,由于自主开发的BASICA、MS--DOS、WINDOWS等微型计算机软件的广泛应用而迅速成长为计算机软件业第一大厂商。我国上海尼赛拉公司将其创办者,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近20年的传感器研究成果迅速商品化,开发出独有的高性能传感器;占领了80%以上的世界市场,仅用两年时间就成长为销售额达2亿元的中型企业。自主创新是当今世界上许多著名高技术企业推崇的创新战略,也是这些企业立足国际市场,保持竞争优势,不断成长壮大的重要战略。

1.自主创新的特点

当自主创新用于表征企业技术创新的行为时,是指企业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进行技术创新的活动。自主创新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在核心技术上的自主突破。自主创新并不是要求企业在研究开发方面面面俱到,独立攻克每一个技术环节,但其中的核心技术或主导技术应该是由企业依靠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而获得的。二是关键技术的领先开发。领先是自主创新努力追求的目标。新技术成果是具有独占性的,在技术的专利保护方面,法律只保护第一个申请者,其它晚于率先者的同类成果不能受到专利保护。自主创新企业必须以技术率先性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三是新市场的率先开拓。技术率先开发要想取得经济回报,必然要求市场的率先开拓,技术开发的成果只有尽快商品化,尽早推向市场,才能防止跟随者抢占市场,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的效益。

“北大方正中文电子出版系统”是我国近年来的一项重要创新成果,其中的关键核心技术---汉字信息计算机处理技术是由企业创办者自行开发而获得的,北大方正集团将这一高技术产品率先推向印刷出版市场,因而可以称之为自主创新。

2.自主创新的优缺点

自主创新对高技术企业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下面两个有利因素决定的:第一,自主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自主创新首先在技术方面具有较强的壁垒,这一方面是由新技术本身的特性造成的,因为跟进者对新技术的解密、消化、模仿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从投资到形成生产能力,发展成为较强的竞争者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有些技术的解密则十分困难。此外,专利制度可进一步从法律上确定自主创新者的技术垄断地位,保护自主创新者的权益。因此,自主创新企业能在一定时期内独占某项产品或工艺的核心技术,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此外,由于自主创新一般涉及的都是全新技术领域,很可能会引致一系列的技术创新,形成创新的集群和团簇,带动一批新产品的诞生,这会使率先创新者享受到技术创新与生产经营的范围经济。具有强大实力的高技术企业如能利用自身优势开展自主创新,则可在一定程度控制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自身在该产业领袖的地位,从而获取极大经济利益,并促进企业的进一步成长。美国IBM公司率先进入电子计算机领域,并依靠其强有力的研发和行销能力,坚持自主创新,它以数万项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利拥有量,奠定了在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计算机软件之王比尔·盖茨曾这样评价IBM公司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中的领导地位:“在主计算机业务中,IBM一直有能力控制新标准的采用。例如,公司可以限制一组新硬件的价格/性能比,这样它就不会从已有的、较昂贵的产品那里抢走生意。公司也可以发行需要新的配套软件的硬件,或者反过来,从而鼓励用户采纳新版本的操作系统。”[3]第二,自主创新一般都是新市场的开拓者和营销网络的率先建立者。在产品投放市场的初期,自主创新企业可获得大量的垄断利润。通过转让新技术专利和技术诀窍,亦可获得相当可观的收入,如日本日立公司在国内的技术转让费收入一项就是公司对研究开发投资的4倍[4]。自主创新还能较早建立起原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网,率先占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稀缺资源,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由于自主创新具有上述优点,因而成为一部分实力雄厚的高技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

然而,完全自主创新对于高技术企业也不是十全十美的。首先,进行高技术自主率先创新需要大量的投入。在高技术领域创新的技术难度越来越大,率先自主开发,往往既需要大批高素质,多学科的科技人员的通力协作,又需要大量的R&D投入。率先自主创新还需要大量的市场开发费用;第二,率先自主创新的风险非常大。风险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高技术的率先自主创新之中。

三、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

由于企业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行为所具有的基本上是互补性的特点,且这两种创新策略的运用与企业的实力积累有重要的关联,在企业实力随着企业成长而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正确地变换对待这两种创新的态度就显得很重要了。在此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模仿创新和自主创新的划分是就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整体情况来说的。在实际的技术创新中,不存在完完全全的自主创新,由于现代技术的高度融合性,使得每一项所谓的自主创新或多或少总有一些模仿的成份;同样,在现实的技术创新中,也不存在完完全全的模仿。由于技术创新的“创新性”,使得每一项模仿创新,只要它能真正称得上创新,那么不管其模仿的成份有多大,其中必然有本企业的“自有成份”。我们认为,对于企业成长过程中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关系的把握,重要的在于把握企业成长中的创新实力的积累与变化,如何正确安排技术创新中自主开发与模仿的比例。

1.模仿创新是多数企业在成长初期的合理选择

高技术企业在创业和成长的初期,企业创新能力一般较弱。首先是企业的资金缺乏,高技术企业的创业者一般是一些科技人员,他们没有多少创业资本。即使是由国有资本投入创建的企业,一般初期投入也不是很大的。在创业之初,高技术企业本身的信誉尚不高,难以获得正常的银行贷款,即使能够争取到风险投资,数额也不会很大。经过短期的经营和成长之后,其资本积累也不会很多。这时企业虽然有强烈的创新愿望,但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技术创新投入。例如,联想集团的创业资本仅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入的20万元资本金;[5]北大方正集团的前身1985年创办的“北大科技开发部”的开办费是十来个创业者每人凑起3000元人民币,到1986年更名为“北达新技术开发部”时,只是又借得了“玉渊潭乡农工商联合公司”的120万元人民币。其次是企业技术创新人力资源不充足。现代高技术的率先创新,往往涉及到许多领域,创新产品或创新工艺通常是多种技术的综合。这就要求由各领域的技术专家的通力合作方能够完成率先创新所要求的技术上的突破。在高技术企业创业和成长初期,一般难以物色到率先创新所需的各方面技术专家。而且,技术创新还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它是高技术新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实现,因此,还要求有强有力的高技术产品的营销队伍,而这也是这一阶段的高技术企业所欠缺的。例如,联想、四通、方正、时代、希望等高技术企业创立时均没有一个有过商业销售经验的员工。第三是高技术新产品的试生产能力欠缺。高技术创新要求有一定的新产品试生产能力相配合,企业在初创和成长初期一般难以具备相应条件。例如,联想、四通、时代等高技术公司创建时,都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

高技术企业在创业和成长初期,承受创新失败风险的能力脆弱。由于高技术率先自主创新不但要开发难度极大的技术,而且要开拓全新的市场,所有这些的风险都是很大的。这一时期的高技术企业,只有非常有限的资金,一旦失败,这些弱小的高技术新企业将遭受灭顶之灾。由于高技术企业在成长初期技术创新能力的限制,对比自主创新和模仿创新的特点,高技术企业在成长的初期,一般应当先选择模仿创新策略。这一结论似应有普遍性。

2.企业在模仿和成长中着力提高创新的自主能力和成份

纯粹模仿的产品不可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企业仅靠模仿也不可能获得很好的成长。前述日本的佳能公司,它刚开始模仿施乐复印机时,由于其技术开发能力弱,难以通过模仿完全吸收施乐的核心技术,模仿开发生产的复印机在性能上较施乐的差,价格上也不具优势,因此竞争力不强,这时企业也并没有取得很大的发展。靠模仿起家的企业只有在模仿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技术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公司产品中逐步扩大“自主开发的成份”,才能提高公司的竞争地位。为此,佳能依据自己当时的实力,首先在复印机外围辅助技术上下功夫,逐步提高复印机技术中“自主开发的成份”,不但使佳能复印机的性能有所提高,特别是使它的价格降低很多,开始在低档复印机市场有了较强的竞争力。然后,佳能利用在模仿中逐步积累起来的复印机技术能力,开始向复印机核心技术进攻,创造出一些独有的复印技术,最终成为复印机产业的巨头。

一项研究在分析佳能等日本企业的模仿战略时称,日本企业的战略“奇迹般地简单:先用便于制作和使用、价格低廉又有附加值的产品打入低档市场,然后通过批量生产和严格质量把关把牌子打响并发展专门技术队伍以便在整个行业中取得主导地位。”[1]

对于经济实力不强,研究开发能力弱的初创企业,充分利用模仿创新优势,开展对已有产品和工艺的模仿是必要的,但任何企业都必须在模仿时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技术和经济能力,在模仿的基础上下大力气“创新”。

中国许多成长较好,发展较快的高技术企业,有着与佳能等企业类似的发展道路和成长历程。时代公司现在是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著名高技术企业,“时代”引进开发的高技术产品从一开始就不是采用全盘国产化的思路,而是先小批量进口整机“打入”市场;同时开发半原装产品。例如第一代时代里氏硬度测试仪系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瑞士传感器、先进的日本计算机与自行开发的软件及数据转换装置,先以半原装投放市场;第二代则在第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强度”测试功能,并实现了90%的国产化,目前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这种通过模仿创新,不断融入自主开发的技术成份,不断“高档次”的开发路线,有利于产品选题的市场论证,有利于产品进入市场的速度,也有利于不断提高产品开发、生产的经验与水平。[6]

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北京中关村地区大多数民营高技术企业在80年代的创业发展过程中,利用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技术势差,凭借国家改革政策和中关村地区国际交流合作频繁的独特有利条件,引进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外国高技术产品,使之适合于中国市场的需要。这种把外国高技术产品改造成可供中国用户使用的二次技术开发是中关村高技术企业“一次创业”(系指高技术企业的初创阶段,作者注)的主要技术创新方式。[7]经过这一轮引进,有一些企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例如,四通、联想、希望等著名企业,但是大多数企业没有成长起来,有些企业消失了。仅从技术上看,那些成长得好的企业都是在引进模仿外国产品的同时,努力地吸收其中的先进技术,并在新推出的产品中越来越多地加进自己的东西,在模仿中实现了技术的持续积累。这些企业的产品在很长时期内,虽然从整体上仍然属于模仿产品,但其中“自主开发的成份”在不断增加,竞争力不断增强。相反地,那些没有成长起来的企业,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在技术上,许多企业是由于在引进后只是一味的模仿,不注意引进产品和工艺中内含技术的吸收,因而没能积累起自己的技术能力,当引进的产品没有市场的时侯,又没有能力引进新的产品。这些企业当然不能成长起来。

在计算机市场上,那些只做组装兼容机生意的企业,没有一个得到大的成长。相反的,联想集团通过在模仿中吸收学习,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企业集团。在80年代初创时,他们决定先做外国名牌微机产品的代理商,在代理的过程中他们充分了解当时的微机技术状况,积累相关技术产品的销售经验和资金。1990年联想集团开始亮出自己的联想286微机,并依靠自己逐步积累起来的相对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力量,紧紧跟踪世界先进技术的发展。1991年,世界上微机486芯片问世后半年,中国第一台486微机在联想集团问世;1993年在奔腾芯片问世3个月后,联想集团又推出了中国第一台奔腾(586)微机;而中国第一台基于奔腾Pro处理器的奔腾微机(686)于1995年11月2日在联想诞生时,与英特尔公司在美国的发布只差一天。表明联想集团在微机技术上逐渐接近和达到发达国家一流水平。联想在技术的进步中也不断成长起来,从1984年创建时的20万元资金,到1994年的54亿元销售额,成为中国第56位最大的工业企业。[5]

3.自主创新是企业在成长中追求的最终目标

在世界高技术产业中,那些真正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技术企业都是强有力的自主创新企业,如计算机硬件的霸主IBM公司、计算机软件大王微软公司、航空制造业的巨头波音飞机公司等。即使是那些靠模仿起家,后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它们的竞争优势地位也是在经过一定模仿学习过程的磨炼,在取得了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后才取得的。例如日本的松下、东芝,韩国的三星,中国台湾的宏基等世界著名高技术企业都是这样,它们在创业的初期都曾大量模仿生产其它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企业的先进产品,这时它们均不具有多大的竞争能力。但它们在模仿中不断汲取技术知识、获得营销技巧,在“模仿产品”的销售中积蓄经济实力,最终具有了强有力的自主创新能力,它们在市场上的良好形象直到这时才真正树立起来。

自主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最高境界,是企业成为高技术产业领先者和市场领袖的基本条件。考察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发展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大致相同的规律:即经历技术引进、模仿跟随等追赶学习阶段,不断积累创新能力,逐步加强研究开发投入,最终过渡到自主创新阶段,在国际市场上占据并保持领先地位。日本索尼公司在50年前刚创立时只有20名职工,开始只能生产伏特计、电褥子、电报共鸣器的发声器等简单电器产品。50年代后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逐步开发自己独特的新产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自主技术能力迅速提高,最终发展成为以自主创新著称的国际著名企业。日立公司成立之初也仅仅是一家小型电器修理厂,主要从事进口电机的修理工作,通过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而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当代新产品开发的先锋和自主创新的典范。

大量事实表明,自主创新是企业成长的最终目标和最高阶段,因此,它应成为每一个弱小企业的远大理想。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技术企业虽然还不具备推进自主创新,特别是在国际市场上推进自主创新的能力,但在现阶段积极宣传自主创新,引导我国企业为之努力奋斗是十分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的。

标签:;  ;  ;  ;  

模仿创新--自主创新与高科技企业成长_模仿创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