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智联房地产代理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摘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是社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在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作为生产关系中人这一要素的综合素质提高、流动配置、使用激励等等方面的内容和形式,结合我国人文特色,信仰理念状况和国际大环境,明确提出了适应我国现阶段乃至较长一个时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应具备的特征,可作为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参考方向。
关键词: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参考方向
前言
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指企业在招聘、筛选、录用、培训员工的过程中,对目标人力资源所进行的管理,以及有关员工报酬、员工组织等方面的规定。近年来,在公司组织形式经历不断调整的新经济背景下,更加需要加强对企业员工的管理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更好地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为了使得企业动用较小的资源,花费较小的代价,获得较高的内部控制成效和取得管理上的收益,企业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探寻新的创新路子,增强企业员工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增添内部血液和积极动力。
1 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的特点
1.1 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型员工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新技术革命的发展方向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从以前的资本密集型到知识、智能和技术密集型的根本性转变,由于人才在资本增值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带来报回报的利益,所以资本疯狂追逐人才,使其为之服务,人才选择资本知识与人才雇佣资本成为必然。因此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必须承认知识型员工的贡献与价值,所以资本单方面参与利润分享的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知识创新者和职业企业家具有对剩余价值的索取权。
1.2 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在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和计算机科学的不断发展,导致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工作中得得到广泛应用,已经进入了一种虚拟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员工自身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和员工的配合程度达到很好的默契,从而可以在员工和企业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工作关系,最终实现员工与企业在工作和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一种双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所以由于这种关系的建立,在企业和员工之间建立一种新的游戏规则就显得十分重要:企业要以新的思维来对待员工,以营销的视角来开发组织中的人力资源。
1.3 人力资源管理走向全球化与信息化
当代社会影响人力资源管理最根本的因素莫过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人才流动国际化,国际化的人才交流与人才交流市场也将出现,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利用网络优势加速人才的流动与交流,新世纪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探索领域与重要内容。
2 企业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弊端
2.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创新意识和观念落后
由于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未能够正确认识到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性,自身管理工作创新意识偏低,为了减少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工作任务量,会避免进行人力资源创新改善工作,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和方法。因此,这些管理人员普遍仍在沿用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管理水平较为落后,难以提升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满意度,影响到企业工作执行力的全面提高。
2.2 管理人员未能够坚持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理念
管理层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实施一定的员工激励措施,突出员工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主体位置,导致员工日常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偏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观念落后,直接影响到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及时更新完善,不利于企业的和谐稳定持续发展进步。
2.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缺乏人文关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必须从员工角度进行思考分析。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员工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科学观、专业水平以及文化程度,对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上自然也有着不同的需求,有的员工希望企业有着更好的岗位晋升空间,能够促使自身工作更好的发展,有的员工希望企业具备更加完善的激励体系,对于在岗位上表现优秀的员工实施物质奖励。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必须结合员工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创新设置管理内容,优化调整管理模式。然而,实际情况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忽视了与各部门员工的交流和沟通,未能够充分掌握了解到员工的工作需求,在人力资源管理内容上自我做主,缺乏他人的反馈意见,这样将会严重影响到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主动性,导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途径
3.1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之录用管理模式,建立相对公共的猎头平台
企业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要本着一种开放的意识。也就是说,企业所录用的,不仅是某一方面的专业人才,能够顺利胜任企业的某个岗位,完成某项工作任务,更多要的是,企业要寻找能够真正拥有大局意识,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挖掘自我的人才,能够在加入企业的大家庭之后,坚持把服务于企业未来发展作为其未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且有良好的沟通意识,谦虚谨慎,乐于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乐于参与企业内部各项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岗位建功、技术创新活动,乐于把自身的智慧、力量还有工作热情投放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上来。所以说,企业要打破原有思想观念,将对人才的招录、聘用提升到一个潜在地创造企业商誉和价值的过程,不仅要看到员工的才能和显性价值,更要发现员工的潜力和隐性价值。
3.2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之薪酬管理道路,建立奖勤罚懒的管理制度
企业员工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一份满意的薪酬,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体现奖勤罚懒的薪酬管理制度,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及时有好的管理方案,也会使很多优秀的员工缺乏工作动力,后进的员工缺乏工作压力,形成一种全盘惰性的不良局面。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对经他们严格把关招录进来的员工,通过薪酬这一良好的激励手段和保护措施来激发出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发挥他们创造劳动价值的积极作用。在引入市场化机制后,更加需要将企业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市场竞争机制相链接,重视企业员工的绩效工资,对绩效优异的员工多给予股权、期货等方面的奖励,绩效越高,奖励越多。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要求,只有将对员工的薪酬发放和管理,摆在一个相对公开、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里,才能保障对职工工资薪金发放的合理性,使得员工真正将自己定位为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和整个企业大家庭的一员,并广泛调动起各层次员
工工作的积极性,令他们将日常工作与企业的生命线联系在一起,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福祉。
3.3 创新人力资源管理之整体工作机制,改革工作考评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也需要工作创新机制的改革。首先,企业需要强化员工的效益意识,不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在工作中提高效益,更要带领全企业、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强化这一意识,帮助他们更好地、更快地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形势,根据企业的重点、难点组织工作、开展工作,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效益。我们知道,过去企业传统的员工工作机制,缺乏一种集约束、激励与效益为一体的运行机制,使得很多员工的工作尽管繁多,但常常缺少动能性,内容浮于表面,这就严重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长久以来也容易造成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因此,企业在对员工的工作管理上,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尤其是在对员工工作质量的考核方面,要树立起新的标杆和评估系统,从整体上建立一种可量化、可视的工作机制,发挥员工在增强企业活力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3.4 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资力度
现代企业要想适应社会的竞争发展,就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确保留住或引进更多的人才,为企业建设发展贡献出更多的力量。因此,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和条件,适当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投资力度。一方面,企业要定期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化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能力和素质,确保他们及时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培养他们的管理工作创新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到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设备和大数据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出这些资源的作用。例如,通过使用大数据技术对内部员工各项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工作,这样不仅能够提高人力资源信息管理效率,还能够确保按时为高层领导作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自身要严格要求自身,坚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分析研究企业当前人力资源发展现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改进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工作要与时俱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敢于创新管理内容和方法,明确认识到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并针对问题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管理人员要利用好大数据技术,加强对各项人力资源数据信息的高效管理,为各部门提高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各个工作环节顺利的进行。任何企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企业高层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参与专业化的教育培训活动,促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各项先进管理方法和技术,创建建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优化调整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的上升,促进企业未来发展具备更多推动力。
参考文献
[1]李燕洁共享经济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与方法研究[J]2018.09
[2]翁琳姣大数据时代工程设计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模式探讨[J]2018.05
作者简介:许黎,身份证号码:3304021981****0982。
论文作者:许黎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员工论文; 企业论文; 工作论文; 企业人力资源论文; 管理人员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2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