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秋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产科 212000)
【摘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并比较子宫背带缝合术和药物治疗两种止血方法的优缺点;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06月01日—2015年05月31日2年之间收治的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症状的36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观察组及对照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在宫体肌内注射缩宫素10U,然后再以10 U加入葡萄糖或氯化钠500 ml中静脉滴注。出现出血后观察组予采用子宫背带缝合术的处理方法,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的方法,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包括患者的满意度、止血效果和预后调查;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两组孕产妇均无死亡现象,其中,观察组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预后较好,感染现象要少于对照组;结论:针对剖宫产术中出血,不仅要在止血的方法措施上重视,更需在术前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风险评估及预防方面引起重视。通过系统的孕产妇围产期保健,对有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高危人群进行严格管理,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上减少产妇危险系数和并发症。
【关键词】 剖宫产术;出血处理;子宫背带缝合术和药物治疗;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11-02
引言
产后出血是分娩过程中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已成为医学界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和解决疑难性问题。导致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损伤和凝血功能障碍等,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因素,占出血总原因的67%[1-2],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回顾性研究我院2013-06至2015-05两年间3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病例,探讨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产后出血原因及处理方法的比较。本次探究中出血量评估采用联合称重法。近些年,不断有报道产后止血的方法措施,如应用宫缩剂、胎盘剥离面“8”缝合、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髂内动脉栓塞、宫腔填塞纱条、或放置宫腔水囊等,这些方法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产后对症止血,效果尚理想。本文采用的子宫背带缝合术和药物处理两种止血方法,是临床最为常用的针对子宫收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的治疗方法,方便、有效、经济,容易操作,在本次探究将比较两者在止血效果、预后优劣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不同和优缺点。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06月01日至2015年05月31日2年之间收治的在剖宫产术中出现出血症状的36例待产妇,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8人。观察组产妇的年龄在21-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2.3)岁,孕周38.16周,新生儿的平均体重为3.56Kg;对照组产妇的年龄在21~3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4±2.4)岁,孕周为38.45周。两组产妇的年龄和孕周没有统计学差异,除此之外,两组产妇的体重、体质、健康状况、孕产史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作为两个相互对照进行研究比较。
1.2方法
1.2.1观察组
对于观察组产妇的止血治疗是采用子宫背带缝合术进行处理,该方法是基于手术B-Lynch外科缝合术的基础上经过改进完善后的手术方法。其主要步骤是:首先清除宫腔积血,然后用1号可吸收肠线从子宫下段切口右侧中外1/3处距切缘4cm左右切口下半部由外向内垂直进针,于宫腔内对应切口上半部出针,在子宫浆膜向上纵型褥式缝合,垂拉至宫底加压于宫底距宫角4cm垂直绕过宫底到后壁再与前壁褥式一样缝合至前壁进针对应部位进针至宫腔,出针至左侧后壁继续左半部缝合,最后在子宫左侧中外1/3交接处的切口下半部相应部位缝线穿出,拉紧缝线的首尾部位打结于子宫切口中点下沿3cm处,止血后缝合子宫切口。在观察到子宫出血渐止、生命体征平稳时,才可以关腹。子宫背带式缝合术采用的是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子宫,效果极佳,可避免子宫切除。其手术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比动脉血管结扎手术还要简单,安全可靠。首先不会损伤周围脏器和组织;其次可以避免输血或医源性感染,控制出血比较迅速,能够在血液发生凝固之前完成止血,不会引起子宫坏死。
1.2.2对照组
对照组产妇采用药物止血,主要处理方法如下:在常规应用缩宫素的同时进行子宫按摩,还可以热盐水纱布热敷子宫刺激子宫收缩,待宫体变硬时,立即缝合切口恢复子宫肌层的完整性,并迅速补足血容量。还可用10%葡萄糖酸钙10 ml加等量葡萄糖稀释后静脉注射,加强子宫肌纤维收缩,也可达到止血的目的。如缩宫素无效时应尽早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卡前列素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等。
1.3诊断标准
在剖宫产中,如果产妇出血量大于或者等于500ml者,即可判断为产后出血,出血量的估计方法为联合称重法,并进行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检测,一旦诊断为产后出血应该立即采取措施。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产妇的手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指症和治疗后止血效果,以及有无并发症或感染进行统计,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收集到的可靠数据整理后输入计算机,并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的比较应用t检验,并以P<0.05表示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以下数据分析调查可知,子宫背带缝合术的止血效果要优于药物治疗。在P值得比较中,两组的p值小于0.05,说明两组产妇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
3.讨论
3.1 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分析
在剖宫产手术中,能够引起产妇出血的原因主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子宫切口裂伤和凝血功能障碍。其中,子宫收缩乏力是最常见原因,导致子宫收缩乏力的常见因素:1)全身因素: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体质虚弱或合并慢性全身性疾病等;2)子宫因素:子宫肌纤维过分伸展(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肌壁损伤(剖宫产史、肌瘤剔除术史、产次过多)及子宫病变(子宫肌瘤、子宫畸形、子宫肌纤维变性等);3)药物因素: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剂、麻醉剂或子宫收缩抑制剂;4)产科因素: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高症、宫腔感染等[3]。前置胎盘种植在子宫下段前壁,在此处切开子宫时易损伤胎盘或者羊水通过创面进人子宫血窦,发生急性DIC大出血。胎盘早剥所致出血是由于剥离的胎盘绒毛中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激活了凝血系统。胎儿、胎盘娩出后,由于子宫下段菲薄,胎盘种植部位血管丰富,子宫缺乏有力的收缩。子宫切口损伤:切口位置过低或过高,切口弧度欠大,胎头深嵌入盆腔或高浮,手法不正确,暴力娩出胎头等引起切口向两侧撕裂,发生难以控制的出血。DIC,即凝血功能障碍,一般是由于患者术前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未及时纠正或者手术中出血时输入库存血、晶体液而导致血小板和可溶性凝血因子缺乏[4-6]。
3.2 两种出血处理方法的分析
子宫背带缝合术用于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具有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优点,但是费用较高,是一种有创治疗。因此临床上一般使用药物进行止血治疗,当药物联合子宫纱布填塞等一般方法止血无效时,才会采用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的预后和康复效果都要优于一般的药物治疗。因此,在临床上对产妇的出血情况要进行准确判断,采用合理有效的止血方法进行止血,尽量在保证产妇安全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必要时行子宫次全切除术,以减少出血挽救患者生命[7-8]。
3.3 预防措施
首先要将出血的预防提前到妊娠期,对于患有凝血障碍症或者慢性疾病的育龄妇女要及时避孕及治疗,在疾病痊愈后再适时妊娠;对于已妊娠的妇女,要积极做好孕期保健,注意饮食和营养搭配,定期产检,避免过于疲劳和紧张,防治并发症。剖宫产手术医生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和过硬的手术操作水平,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症及时机,并注意止血;正确应用宫缩剂预防产后出血。胎肩娩出后,常规宫体注射缩宫素10U,5%葡萄糖液500ml加入缩宫素10U静滴。胎盘未完全剥离前严禁暴力推压子宫和牵拉脐带。监测产妇生命体征、注意子宫流血及宫缩情况,及早发现出血及休克,一旦发生异常及时处理,并于术前详细询问产妇的手术及孕产史,明确产妇有无并发症和合并症,评估出血风险并做好术中出血的预防措施,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4.结论
由于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可能会威胁产妇的生命和健康,因此,剖宫产中有效止血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的两种止血方法显示,采用合理的止血方法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在剖宫产术中的危险系数,其中采用子宫背带缝合术治疗因子宫收缩乏力引起的剖宫产术中出血行之有效,可广泛适用于应用宫缩剂无效或缺乏有效宫缩剂时的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在日常工作中,处理产后出血要果断迅速,必要时多种方法联合应用,尽量降低产妇危险系数,减少并发症。
【参考文献】
[1]叶玲.再次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07):14-15.
[2]程长秀.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对比和预防[J].中国处方药,2014,(02):27-28.
[3]谢幸、苟文丽、王晨虹等.产后出血[J].妇产科学,2013年3月第八版,211-215.
[4]吴丽霞.两种方法对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评估的比较及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原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5,(04):13-15.
[5]吴艳萍.剖宫产术中出血的预防与治疗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24-25.
[6]易晓芳.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与预防[J].航空航天医药,2010,(2):22-25.
[7]Christopher M.Bladder Injury During Cesarean Delivery[J].Current Women`s Health Reviews,2013,9 (2):70-76.
[8]Hueston W J,Variations in cesarean delivery for fetal distress[J].The Journal of family practice, 2011,43(5):461.
论文作者:刘艳秋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子宫论文; 产妇论文; 切口论文; 方法论文; 胎盘论文; 产后论文; 背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