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了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于2013 年10 月——2014 年10月入住我院ICU 监护室的72 例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 例,对研究组患者采取干预护理,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3.2%,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33.29%,研究组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发原因有多种,在临床护理中采取干预护理的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发几率。
【关键词】呼吸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病发因素;护理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183-02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是ICU 监护室中由于呼吸机应用造成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指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MV)48 小时后到拔管后48 小时这一时间段内出现的肺炎,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类型,是对患者使用呼吸机失败的主要因素之一 。通过分析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入住我院ICU 监护室接受治疗的72 例患者资料,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合理的相关护理措施,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 年10 月——2014 年10 月入住我院ICU 监护室的72 例患者,通过随机分配的形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6 例。研究组中男性患者20 例,女性患者16 例,年龄在56~81 岁之间,平均年龄(68.7±11.8)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2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在53~82 岁之间,平均年龄(67.4±10.6)岁。所有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时间均在48 小时以上,原发病主要包括脑外伤、农药中毒、脑血管意外伤等等。人工气道的建立时长在3~86 天之间,机械通气时间在2~90 天之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对比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患者胸部X 线显示中出现进展行、持续性浸润,并伴随发热现象,直肠温度<36℃或>39℃;白细胞>10×10 /L;呼吸道中有脓液积留,经检查脓液并未发现致病细菌。
1.3 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嘱咐患者注意休息、止咳化痰、保持患者水电解质正常和酸碱平衡,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方法如下:1.31 口腔护理在患者病情允许的前提下将其头部抬高至30°左右,进行鼻饲时抬高至30°~45°左右并保持抬高状态1h 以上。若患者腹部听不到肠鸣或有大量物质潴留在患者胃内,要立即停止鼻饲,避免造成胃内物质反流到气管引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严重的会导致窒息,特别是在对患者进行口鼻面罩通气时更要重视口腔护理 。
1.32 控制吸痰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时要随时注意观察湿度变化、管径大小、间隙时间、插管深度等事项,一般来说,要根据分泌物量的多少和性质来决定吸痰的间隙时间,通常为1h~2h 左右进行一次吸痰,每次时间保持在15s/次,并将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切勿过大;吸管管径应为插管深度的1/2,插管时要由2 人同时操作完成,在此之前要对呼吸机进行彻底消毒,吸痰要由浅至深,切勿一插到底,避免外痰进行气管;吸痰完毕后拔管或者拔气囊时,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洗净患者咽部的分泌物。
1.33 无菌操作吸痰用的插管要使用一次性无菌管,避免引起交叉感染,此外,对呼吸重症监护室要进行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质量,并将陪护人员和探访人员与患者接触的时间控制在45min 以内,降低感染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4 湿化气道在对患者进行插管或者切开气管时,患者暂时丧失呼吸道功能,要将湿化液注入患者气道内,以1h/次为标准,避免患者因呼吸道分泌物干结发生堵塞气道的状况。对进行口鼻面罩通气的患者要定时对其进行翻身拍背,并使用听诊器辨别患者肺部情况。
1.35 营养支持由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自主进食有一定难度,在患者营养不足时会出现呼吸肌功能降低的状况,为防止出现这一状况应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支持,将每日摄取的脂肪量控制在总摄取脂肪量的1/5 左右,葡萄糖摄取量控制在总摄取量的1/3 左右,蛋白质摄取量保持在1.5g/kg 左右,并用胰岛素将患者血糖水平调节在合理状态 。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 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x±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x2 检验(或者采用T 检验);对比以P<0.05 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研究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13.2%,对照组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33.29%,研究组在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如表1 所示,P<0.05)。
表1 两组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和满意度比较[n(%)]
组别例数(n) 发病率 治疗满意度
研究组 36 13.2 97.4
对照组 36 33.2972.6
T 值 -- 4.46 8.83
P -- <0.05 <0.05
3 讨论
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发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自身机防御功能、医护治疗措施、药物治疗等方面。国内文献证明,年龄过大、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因素均可引发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容易遭受机械刺激形成创口,致使病菌非常容易进步肺部从而引发肺炎。此外,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导致冷凝水进水气管也会引起肺炎,使用抗生素虽然能够减少患者出现感染现象,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用药风险,造成细菌感染,再加上机械创伤从而引发肺炎 。
根据上述现象,在呼吸重症监护室中,要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严格确保操作的无菌性,保证室内的空气质量,并定时进行呼吸机和室内消毒,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避免吸痰时发生误吸或反流,在机械通气前要先对气囊进行充气,湿度要保持在65%~70%之间,保证患者能排出肺内分泌物,有效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发几率。
在本文研究中,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发原因有多种,在临床护理中采取干预护理的对策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病发几率,提高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 徐丹.呼吸重症监护室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分析及护理对策[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3):244-244.[2] 罗书兰,余利丹,朱春燕等.ICU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12):91.[3] 刘清宏,周春兰.外科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4,(10):13-16.[4] 王峥,张连心.重症监护室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对策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6):31-32.
论文作者:吴华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患者论文; 性肺炎论文; 机械论文; 重症论文; 对策论文; 呼吸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