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商会的绩效与发展——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温州市论文,浙江省论文,商会论文,绩效论文,民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62(2007)04-0112-09
在我国,作为公民社会组织重要组成部分的行业协(商)会日益发展壮大,“在地方治理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温州商会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与其他地区相比,温州商会是“真正的民间商会”,“发育良好,而且起到了很好的自治作用”[2,3]。在过去五年内,我们对温州商会组织及其会员企业进行了三次问卷调研,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对商会职能履行的绩效分析和商会发展状况的考察。基于上述数据的统计分析,本文首先将对 2007年进行的问卷统计结果做出一个分析,然后,结合与前两次问卷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以此来探求温州商会的最新发展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007年1月底和3月中旬,我们对温州市经贸委与温州市总商会下辖的行业协(商)会及其会员企业进行了一次有关行业协(商)会职能实施的绩效状况的问卷调查。在此次问卷调查中,协会版问卷主要涉及协会组织基本情况、行业发展、职能绩效等内容,企业版问卷则主要是从会员企业角度考察行业协(商)会各项职能履行的绩效状况。
截至2006年底,温州市共有行业商会(协会) 400余家,其中市本级行业商会(协会)125家,其中挂靠在市经贸委和市工商联(总商会)的市本级行业协会(商会)都是工商领域商会,具有较强的经济性,民间性也更为突出。按照约定俗成的惯例,归属温州市经贸委主管的行业组织,称为行业协会,可统计的为48家,工商联(总商会)主管的行业组织则被称为行业商会,实为29家,两者共有77家。我们对经贸委系统的32家行业协会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比例为66.67%;对工商联所属的27家行业商会进行了问卷调查,被调查比例达到 93.1%,两者相加达59家,被调查比例为76.62%,超过3/4,属于大比例调查范畴。
对行业协(商)会的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采取的方式是,通过与温州经贸委和工商联的前期联系,对所有愿意接受调查的行业协(商)会,我们首先访谈协(商)会的主要负责人,然后由负责人当场填写问卷,在59位接受采访者中包括了3位会长、 39位秘书长、3位副秘书长、5位办公室主任,他们对行业组织的了解比较充分,确保了问卷的回收率和内容的真实性、可靠性。
被调查的59家行业协(商)会中,从成立时间来看,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有6家,90年代产生的有29家,2000年以后产生的有24家。从会员企业数量来看,最少的为27家,最多的为1200家;会员企业在行业内企业数量中的比重,在45家有效统计数据中,最少的是温州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只占0.26%,其次是温州市烹饪协会为1%,最高的是温州市陶瓷工业协会、温州市煤炭商会2家,为100%,平均为48.78%,其中会员比例在50%以上(含)的有25家,90%以上的有9家。
对会员企业版的问卷调研,我们采取随机抽样选取样本,采取面对面访谈、当场填写问卷的方式,有的是由被访者直接填写,有的则由访问者与被访者之间采用一问一答方式填写。受访者大都是管理人员,其中包括总经理33位、经理56位、老板45位、厂长4位、主管7位、负责人6位、办公室主任 5位等。
通过随机抽样,企业版调研共发出302份问卷,收回问卷302份,回收率达到100%;其中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达到97.68%。根据对295份有效问卷的SPSS统计分析表明,被调查的295家企业组织中,除去4家行业不明外,剩下的291家企业组织分别归属44家行业协(商)会,占到被调查 59家行业协(商)会的74.57%。从行业归属来看, 295家会员企业中,加入行业商会的159家,占 53.9%,加入行业协会的132家,占44.7%。从企业所属行业领域来看,生产行业企业占29.0%,流通商业行业占34.6%,服务行业占24.6%,其他行业占11.8%。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在有效统计的 279家企业组织中,成立时间最早的是1949年,最迟的是2007年,其中20世纪80年代之前有2家, 80年代有20家,90年代有132家,2000年后的有127家。在企业在行业协(商)会中的职务情况的统计分析中(212份问卷),有16.0%的企业属于协会的会长(含副会长)单位,21.6%的属于理事单位,62.0%的企业是普通会员企业。借助SPSS软件对上述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本文的数据除注明外都来自上述调研。
2 温州市行业协(商)会的绩效评估
是否拥有相应的行业管理职能是行业协(商)会得以存在的基础,而能否有效地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则是行业协(商)会得以不断发展的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行业协(商)会的职能也呈不断发展趋势。温州行业协会的职能经历了从少到多、不断完善的过程。温州市政府早在1993年便赋予烟具协会4项管理实权:同业企业开业登记初审权、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权、同行议价制约权、新型产品维护权。1999年4月15日,温州市人民政府以第30号令发布了《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赋予行业协会16项职能。2004年10月19日,温州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鼓励和支持行业协会实行安全生产自律管理的意见》(温政发[2004]62号),这是全国首例由政府授权行业协会监管安全生产。 2005年1月28日,温州市政府办公室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行业协(商)会规范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温政办[2005]17号),在强调要继续强化协 (商)会在行业品牌建设、信用建设、信息与技术交流、行业自律、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行业维权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外,确认了协 (商)会参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等职能。按照1999年《温州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以及2004年和 2005年温州市政府对行业协(商)会职能的补充,我们将温州行业协(商)会的职能整理为18项:(1)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2)新办企业申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进行前期咨询调研、提出论证意见;(3)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4)参与制定、修订、实施本行业的行业标准,开展行检、行评工作;(5)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6)推荐行业内的高新技术产品、名牌产品,组织行业技术成果的鉴定和推广应用;(7)行业内部价格的管理、协调、监督、指导,组织同行议价;(8)进行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发布行业信息;(9)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10)组织本行业的展销会、展览会、报告会、招商会等活动;(11)开展国内、国际间的行业经济技术写作和经济技术交流;(12)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13)发展行业公益事业;(14)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15)承办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事项;(16)行业品牌建设;(17)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18)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
《牛津现代高级英汉词典》中对“绩效”( Performance)的释义是“执行、履行、表现、成绩”。绩效评估就是指对组织工作行为和结果的测评。360度反馈(360 Degree Feedback)是绩效考核中的有效方法,它强调从被考核对象的各个角度来形成对考核的综合信息。为体现对温州行业协(商)会绩效评估的全面性、客观性,我们的问卷设计涉及了行业协(商)会的自我评价、其主要服务对象(会员企业)的他评、纵向历史比较等多个视角。
2.1 行业协(商)会绩效的自评
行业协(商)会绩效的自我评价包括对18项职能实施情况、市场化、自主治理程度等三个方面的评价。
2.1.1 行业协(商)会18项职能的实施
从行业协(商)会的自我评估来看,在针对行业协(商)会职能履行的总体效果的定性分析中,认为“非常好”的占7.1%,“较好”的占75.0%,而认为“较差”的仅有1家,占1.8%,认为“很差”的为零。在行业协(商)会职能实施效果的历史比较分析中, 68.5%的协会认为发展“越来越好”,认为“没有变化”的占24.1%,仅有1家商会选择了“越来越差”,占1.8%。可见,绝大部分行业协(商)会的自我评价都较高。过去与现在的发展会影响协会对未来的预期,好的现状是对未来发展有好的期望的基础,反过来,对未来较好的预期常常基于现状的发展。在一项对未来发展前景预测的选项中,31家认为会“越来越好”,占56.4%,仅有1家认为未来发展会“越来越差”。通过对以上三项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两两之间都呈正相关关系。
从18项职能在行业协(商)会中的可执行情况来看(见图1),59家行业协(商)会各自能够实施的职能项数,最低的是1项,最高的17项,平均职能项数为10.67项,其中能够实施15项以上职能的行业协(商)会有5家,分别是温州市食品制药机械行业协会(15项)、温州市摄影行业协会(16项)、温州市印刷行业协会(16项)、温州市合成革商会(17项)、温州市不锈钢行业协会(17项)。能够实施10项以上职能的有41家,占69.5%,5项以下(含5项)的仅有5家,占8.47%。各项具体职能见表1,其中有效样本为59家。
图1 行业协(商)会可以实施的职能项数比较
59家行业协(商)会实施得最多的职能是“职能5: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54家),“职能9: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48家),“职能1: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47家),“职能3: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47家)等职能,比重分别达到91.5%、81.4%、79.7%、79.7%。即使是实施得较少的几项职能,如“职能18: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职能2:新办企业申报、新产品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进行前期咨询调研、提出论证意见”“职能 11:开展国内、国际间的行业经济技术写作和经济技术交流”,也分别达到9家、16家、17家。值得指出的是,并非所有行业都需要参与反倾销,因此“职能18”的可适用性较小。由此可见,行业协(商)会的职能发挥呈良性发展趋势。
行业协(商)会职能发挥的好坏,与其所受到的制约因素密切相关。行业协(商)会面临的一些共同性问题是人才、资金、法律地位、政会关系、自身建设、职能定位以及管理体制等问题。我们的问卷分析表明,在7个制约因素的多项选择选项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是“政府支持力度”,占72.9%,其次是“资金”因素,占62.7%,第三项是“人力资源”,占 42.4%,而“制度因素”“会员比重”“会员支持力度”并不明显,比重分别为10.2%、13.6%、23.7%。而在上述7个制约因素的单项选择中,“政府支持力度”与“资金”仍分别排在第一位、第二位,与多项选择非常一致。可见,在当前行业协(商)会的发展中,政府支持力度、资金、组织人力资源已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与认为“政府支持力度”是影响其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相联系,行业协(商)会呈现出对政府较强的依赖性。在对开展活动和组织发展是否需要政府的支持的评价方面,认为“非常需要”的占55.9%,认为“比较需要”的占32.2%,两者合计达到 88.1%;而认为政府支持是“可有可无”的只有 10.2%,认为“不需要”的仅有1家。这些对政府的依赖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最需要的是“职能下放给行业商(协)会”,高达84.7%;其次是“提供财政支持和项目经费”和“提供政策、法律支持及政府行业管理信息”两项,都占74.6%;此外“建立更恰当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和“提供开展活动或进行信息交流的场所及所需的物资、设备”两项分别占49.2%、44.1%。
2.1.2 市场化
我们对行业协(商)会市场化的考察主要从行业协(商)会成立原因、政会分离趋向两个方面进行。
从行业协(商)会的成立原因来看,“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要”被认作为最主要原因,选择率达 100%,还有13.8%的行业协(商)会认为是“政府职能下放”的需要,也有22%的行业协(商)会认为成立的原因是“大企业的需要”。
再来看行业协(商)会与政府的“分离”。按照政会分开的原则,行业协会不得与政府部门合署办公,这也是行业协会市场化的内涵之一。温州行业协(商)会的办公场所来源,绝大部分采用租赁办公场所的方式(占74.1%),或者由会长单位提供(13.8%),而由主管部门提供的办公场所占的比重很小,仅占6.9%。现任会长中来源于所在行业企业的占绝大多数(89.9%),来源于行政部门现职人员的仅有1家,可见行业协(商)会会长具有显著的民间性、行业性;秘书长是行业协(商)会的日常负责人,其来源最多的是“行政部门离退人员”,占44.8%,其次是来源于“本行业企业”,占25.9%,而来源于“行政部门现职人员”的仅有2家,占 3.4%。可见,温州市行业组织已全面按照政会分开、人员分离的原则运行。
2.1.3 自主治理程度
可以从行业协会自主治理程度的自我评价、会员企业对本行业协(商)会的支持程度以及行业内企业发展状况对协会发展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在59家被访的行业协(商)会中,认为行业协 (商)会自主治理程度“较高”以上的占84.8%,其中“非常高”的占15.3%。而认为自主治理程度“很低”的仅有1家,“较低”则为零。可见,行业协(商)会对自主程度的自我评价很高。
在“会员企业支持程度”一栏,“较高”与“非常高”的选择比重达到72.4%,其中认为本行业企业对行业协(商)会非常支持的有5家。没有协(商)会认为是“较低”或“很低”。可见会员企业对行业协 (商)会有着较高的支持力度,这不仅是行业协(商)会具有较高行业社会合法性的重要基础,还是行业协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行业内企业发展状况对协会发展影响一栏,有效统计的58家行业协(商)会中,有19家认为影响“非常大”,33家认为“比较大”,两者合计达到89.7%;6家认为影响“一般”,没有协(商)会选择“较小”和“几乎没有”两项。可见,作为行业性组织,其行业的兴衰对行业协(商)会的影响非同一般,行业兴则协会兴,行业衰则协会衰。部分行业协(商)会的衰败也印证了这一点。比如20世纪90年代中期,温州生产的压电点火装置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达百分之百,后因受到义乌、宁波产品的竞争而萎缩。1997年商会成立之时,会员企业有70多家,但是随着产品利润不断降低,企业处境困难加剧。 2006年4月,时任会长请辞,压电点火装置商会停止办公。据统计,温州因产业结构与规模原因而组织失灵的行业协会有12个①。
2.2 行业协(商)会绩效的他评
在绩效评估中,组织服务对象的评价是非常关键的指标之一。会员企业是行业协(商)会的主要服务对象,会员企业的评价不可或缺。我们在会员版的绩效问卷调查中,不仅设置了整体的评价内容,而且对行业协会各项职能进行了逐项评估。
2.2.1 整体评估方面的5项指标
(1)关于行业协会的服务对象的考察,包括是否将会员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和是否代表广大会员利益两个方面。第一,在“会员企业”“非会员企业”“政府”以及“社会公众”4个多选项中,80.7%的企业认为本行业协会是在为会员企业服务,其次是社会公众(19.O%),再次是政府(12.9%),最后是非会员企业(6.8%)。可见,行业组织为会员提供服务的宗旨已得到绝大多数会员企业的认可。第二,从会员角度看所在行业协(商)会的利益代表性,在 289份有效问卷中,68.5%的会员认为行业协(商)会主要代表和维护着“所有会员”的利益,而选择“普通会员”“理事会成员”“会长(含副会长)成员”的分别只占8.7%、7.5%和14.9%。可见,行业协 (商)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是广大会员而不仅仅是少数会员的利益代表。
(2)在企业对所在行业协(商)会的满意程度评价中,“较满意”以上的选择达到67.9%,其中认为“非常满意”的占27.9%,“较满意”的占40.0%;而认为“一般”的占27.9%,“很不满意”与“不满意”2个选项合计才占4.1%,可见会员企业对所在行业协(商)会的总体满意程度较高。
(3)对本行业协(商)会的职能履行效果的评价。首先表现在对所在行业协(商)会近年来职能履行效果的评价上,会员认为实施效果“越来越好”的比重最大,占45.7%,40.2%的会员认为“没有变化”,仅有7.2%的会员认为是“越来越差”,此外有 6.9%的会员选择“不知道”;在会员企业对本行业协会实际能够履行的职能项数的评价中,选择“越来越多”的最多,占41.9%,认为“没有变化”的占 35.4%,而选择“越来越少”的仅占8.6%。上述两项评价表明行业协会在职能实施效果与职能项数方面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4)对所在行业协(商)会的发展前景预测。恰好一半的会员企业认为未来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仅有5.5%选择了“越来越差”,认为“变化不大”的占37%,此外有7.5%的会员对未来发展持“不知道”态度。
(5)会员企业对行业的归属感、认同感,包括是否按时缴纳会费和加入组织的自愿性。作为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是行业协会发挥职能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行业协会凝聚力的表现之一,是否按时缴纳会费成为行业绩效的考核指标之一。在291家企业的会费数据分析中,95.2%的会员“按时交纳”,“拖延缴纳”的为3.4%,而“不缴纳”的仅有4家,占1.4%。从人会的自愿性来看,95.9%的会员选择了“自愿的”,仅有3.8%的表示为“非自愿的”。由以上两项的分析可见,温州行业协(商)会不仅对会员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而且具有很强的会员凝聚力。
2.2.2 会员企业对行业协(商)会职能的逐项评估
本项考察包括了对行业协会现有18项职能的逐一评估。每项职能评估有3个指标,包括“会员对该项职能履行情况的定性分析”“会员支持程度”以及“此项职能由谁执行更合适”等(见表2)。
总体看来,对应上述3个指标,在18项职能履行情况的分别评价中“较好”与“很好”两项之和最高的达66.7%,最低的41.0%,有11项职能的评价超过50%,其中“职能5: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66.7%),“职能3: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65.9%),“职能13:发展行业公益事业” (65.4%),“职能1: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60.6%),“职能8:进行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发布行业信息”(59.2%)分列前5位。相比较而言,两项之和最低的三项职能分别是:“职能12: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41.0%),“职能18: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42.2%)和“职能 14:指导、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43.9%)。而选择行业协(商)会的职能履行“很差”和“较差”的都较低,两项之和最高者只有15.1%,最低则为 5.2%。
会员企业的支持力度是行业协(商)会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统计数据显示,各项职能中“很支持”和“较支持”两个选项之和均超过65%以上,最高者达到82.6%,最低者也有65.1%,其中“职能 13:发展行业公益事业”“职能3: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职能1: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职能5: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职能16:行业品牌建设”分列前5位;尽管“职能18: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最低,但也有 65.1%;而选择“不太支持”或“不支持”两项之和一般不到5%,最高的占7.6%,其次占6.7%,其余都在5%以下,最低仅为1.3%。可见,温州行业协(商)会的会员企业对所在行业的行业协(商)会组织支持率很高。
在“职能由政府部门、行业协(商)会、企业三者谁来执行更合适”的选项中,会员企业普遍认为由行业协(商)会执行更合适,18项职能中选择由“行业协(商)会”来执行的比例分别都超过50%,最高的比例达到72.6%,其中超过70%以上的有3项,分别是“职能5: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职能11:开展国内、国际间的行业经济技术写作和经济技术交流”“职能8:进行行业统计调查、收集、发布行业信息”。低于60%的只有4项,最低的一项是“职能18: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占53.2%。相比较而言,选择由政府部门来执行上述职能的比例都比较低,比值分布在20%~30%,其中相对较高(超过 30%)的三项分别是“职能18:参与反倾销的损害预警、前期磋商、应诉和案件跟踪等工作”“职能17: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4:参与制定、修订、实施本行业的行业标准,开展行检、行评工作”。这也表明,反倾销、安全生产监管等职能较之于行业协会来讲,政府更具有优势。此外,也有一些会员选择了由企业自身来执行上述职能,但是比重都很低,高的占13.4%,低的仅占4.9%。由此可见,由行业协会来实施行业管理职能已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得到了广大会员企业的支持与认可。
基于协(商)会版与会员企业版两份问卷的分析,我们还可以总结出行业协(商)会职能履行的共性,即哪些职能履行得更好些,哪些职能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发展。协会版中问卷统计显示,行业协 (商)会职能发挥得最好的前五项分别是:职能5、职能9、职能1、职能3、职能10。企业版问卷统计显示,会员企业对行业协(商)会职能履行效果评价较高的前五项分别是职能5、职能3、职能13、职能1、职能8;对行业协(商)会履行该项职能的支持力度最高的前五项分别是职能13、职能3、职能1、职能 5、职能16。从上可见,职能5、职能3、职能1、职能 13等是行业协(商)会当前发挥得最好的职能。反之,发挥得较差的职能,协会版问卷统计显示是职能18、职能2、职能11、职能7、职能6五项;企业版问卷统计显示职能履行情况相对较差的是职能 12、职能18、职能11、职能14、职能6五项;会员企业支持程度较低的分别是职能8、职能18、职能 12、职能11、职能14五项。同样可见,职能18、职能 11、职能12、职能6、职能14的发挥还有待于充实、提高。
3 行业协(商)会的发展与挑战
自2002年以来,我们对温州商会进行了三期研究。在2007年实施的较大规模问卷调研之前,曾分别于2003年、2005年进行过二次较大规模问卷调研,其中2003年的问卷题为《温州商会(行业协会)调研问卷》,它是一种综合性的问卷,调研对象是温州市本级行业协会商会,试图通过问卷对温州商会各方面的数据有个大致的了解。此项调查于 2003年6月—7月间进行,共发放问卷71份,回收 63份,回收率88.7%;有效问卷62份,有效率 98.4%。2005年的问卷题为《温州市行业协(商)会 16项职能调研问卷(会员企业版)》,从行业协会会员角度对温州商会的16项职能履行状况进行了逐项调查,试图了解会员企业对温州商会总体状况及各项职能履行情况的评价等信息。此项调查于 2005年初进行,采用随机调查办法对100多家商会会员企业发放问卷,收回77份,回收率超过 70%,其中有效问卷77份,有效率100%。以下基于三次调研数据的比较来讨论温州行业协(商)会五年来的发展变化及其面临的挑战。
3.1 温州行业协(商)会的发展
考察温州行业协(商)会的发展变化,仍然可以从行业职能履行情况、行业组织自主治理程度以及其市场化和民间性三个方面进行。
3.1.1 行业管理职能的履行呈现出良好态势
从行业协(商)会以及会员企业对行业协(商)会的评价来看,可以看出行业协(商)会在职能实施方面的一致性和发展性。表3是两次不同年度会员企业对行业协(商)会职能履行变化的比较,“越来越好”的评价尽管并没有呈现梯度上升的趋势,但是“越来越好”的评价比率都是相对最高的。同样在对各行业协(商)会的考察中,也体现出能够被执行职能“越来越多”是最多的选项(见表4)。反之,“越来越少”的比重都很小,低于10%。由此可见,温州行业协会的职能履行已进入成熟稳定时期。结合前文对2007年问卷有关自评与他评的分析也可以看出,各项行业职能在温州行业协(商)会得到了较好履行。实际上,温州市政府在1999年后分别于 2004年、2005年两次赋予温州商会新的行业职能,不仅表明温州商会职能的不断扩展,而且表明了政府对行业协会实施职能的良好发展态势的充分肯定与信任。
3.1.2 温州行业协(商)会的自主治理程度得到不断提高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行业协(商)会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程度不断提高。2003年调查表明,认为行业内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程度“很高”,的仅有3.6%,“较高”的为53.6%,“一般”的为 42.9%。2007年的调查发现,行业协(商)会认为行业内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程度“非常高”的比重达到 15.3%,“较高”达到69.5%,“一般”有11.9%。(2)业务主管单位对行业协(商)会的干预程度在减小。 2003年,行业协(商)会认为政府“干预很多”与“干预较多”的选项都为3.6%,52.7%的行业协(商)会认为干预“一般”,而认为“基本不干预”和“不干预”两个选项的有32.7%、7.3%。2007年的数据表明,行业协(商)会认为政府“干预很多”是“0”,“干预较多”的选项为3.7%,42.6%的认为“干预一般”,而认为“基本不干预”和“不干预”两个选项上升到 44.4%、9.3%。(3)会员企业维持着对行业协(商)会相当高的支持程度。通过比较2003年与2007年数据,尽管2007年的“非常高”和“较高”的支持率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70%,而认为“较低”与“很低”的支持率都为“0”。(4)行业协(商)会财务支出呈增长之势。问卷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的财务支出中有12.9%的行业协(商)会年支出低于1万元, 46.6%的行业协(商)会年支出在1万~10万元之间,年支出在10万元以上的占41.3%。到了2006年,年支出低于1万元的只占5.4%,1万~10万元年支出的占26.3%,而年支出在10万元以上的占 68.4%。财务经费的增长不仅是协会运行的基础,也是行业协(商)会提升自主治理程度的经济基础。
3.1.3 温州行业协(商)会的市场化趋向与民间性进一步增强
民间性来源于行业代表性,即行业组织代表谁的利益。从数据比较来看,温州商会的行业代表性越来越广泛,行业协(商)会能代表“所有会员”的比重明显上升,从2005年的39.4%上升到2007年的 68.5%,而代表行业内核心成员即会长、副会长、理事利益的比重则从44.7%下降到16.2%。可以看出,温州商会越来越具有广泛的成员代表性。民间性还可以从企业对所在行业协(商)会的首要服务对象的评价中得以体现。尽管在2005年采取了单选形式,而2007年采取了多选形式,但是比率最大的选项都是“会员企业”,由此也可以体现出行业协 (商)会较强的民间性。行业协(商)会还在办公场所的市场化方面取得了进展。2003年数据表明, 23.3%的行业协(商)会依赖于主管部门提供的办公场所,到2007年,这一数据下降为6.9%。而租赁办公场所的行业协(商)会则由2003年的53.2%上升到2007年的74.1%,这些现象同样表明了行业协 (商)会独立性、市场化程度的增强。
3.2 温州行业协(商)会面临的挑战
(1)民间商会在不断增强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同时,并不意味着对政府的依赖性的减少。“商会在开展活动和组织发展时是否需要政府的支持”一项,在2003年,100%的行业协(商)会选择“需要”,这一数据在2007年尽管下降为88.1%,但还是占据了绝对多数。地方政府的制度支持、体制转型、财政支持、职能转移等方面仍然是民间商会不断追求的目标。两次问卷调研中,在“职能下放给行业商会 (协会)”“提供政策、法律支持及政府行业管理信息”“提供财政支持和项目经费”的选项比例都位列前三位,2007年的数据比重(多项选择)均在70%以上,其中“职能下放给行业商会(协会)”更是高达 84.7%,体现出行业协(商)会对政府较高的依赖程度(见表5)。行业协(商)会对政府的依赖性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政府的制度、政策成为行业协(商)会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从表5和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到,行业协(商)会最希望政府提供的支持并不是物资、设备、经费等财物,而是亟待政府“职能下放”。可见,即使是民间商会发展相对较好的温州,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也构成了对民间商会发展的较大挑战。
(2)一些行业协(商)会的发展面临着经费困难、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在2007年的问卷调研中,42家行业协(商)会表述了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其中25家存在资金困难,11家直接提出人才资源紧缺。从协会经费来源看,2007年与2003年相比,收入来源并没有什么新变化,最主要的仍然是“会费收入”和“企业赞助”,其他来源很少,很多协会经费仅够维持基本的工资支出与日常开支,谈不上为行业发展而开展相关活动。现任的协会秘书长中近半数是政府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年龄最高者70岁,平均年龄56.71岁,年龄老化严重;而且行业协会组织人手短缺,缺少相关专业化人才。目前,行业协(商)会平均专职办公人员为3.63人,少的仅有1人,无法满足行业管理的发展需要。在访谈中,很多工作人员向我们抱怨“待遇低,无保障”,这是导致行业组织人力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3)如何跳出行业兴衰导致协会兴衰的怪圈也是温州行业协(商)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余晖曾指出,就全国情况来说,行业协会的生存状态大致可分为三三开:三分之一难以维持;三分之一勉强维持;三分之一发展比较好[4]。温州也不例外。2005年,温州市经贸委对市本级工商领域商会进行评价,评出“突出贡献商会”“先进商会”和“规范商会” 38家。而剩下的近40家行业协会显然还有待“规范”。2007年1月底,我们在调研温州市本级工商领域商会时发现,有5家行业协(商)会已经停止办公。在调研的77家行业协(商)会中,有20家勉强维持、(曾经)瘫痪或名存实亡。因此,如何跳出“行业兴则协会兴,行业衰则协会衰”的怪圈,改变行业协(商)会的被动局面,实现向“行业兴则协会兴,一个行业因协会能通过有效的行业治理进而实现由衰转盛”局面的转型,这无疑向行业协会改善治理机制、提高行业管理绩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4 结语
基于上述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一些结论:(1)温州商会在整体上呈良性发展态势,其行业管理职能的总体实施情况较好,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商会职能在履行上有差异性,各项职能的发挥程度在不同行业之间也有所不同,其中“维护会员合法权益,协调会员关系”“开展咨询服务,提供国内外经济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行业基础资料的调查、收集和整理,参与行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等职能在行业组织中发挥得较好。(2)无论是协会组织还是会员企业对行业组织的评价都较高,会员企业对行业组织的支持率普遍较高,未来预期也较高。(3)近年来行业协(商)会的市场化、民间性、独立性、自主性特征表现明显,并不断得到增强,但是行业协(商)会的治理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4)温州民间商会的发展,直接得益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而现存的政府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新的改革。这不仅体现在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就不会存在民间商会的发展空间,而且还表现在政府职能转变的程度也深刻影响着民间商会的发展。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够促进社会力量蓬勃发展的社会管理体制,是民间商会得到快速、健康、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保证。
收稿日期:2007-07-23
注释:
①江华,民间商会的组织失灵——基于温州商会的调查研究,未刊稿。
标签:温州论文; 组织绩效论文; 绩效反馈论文; 问卷调查论文; 工作绩效论文; 商会论文; 组织职能论文; 统计调查论文; 温州商会论文; 工作选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