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选用一些探索型问题,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因而,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强调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索新型的中考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探索 创新意识 思维创造性
中图分类号:G6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9)10-102-02
香港教育署潘忠诚总督在创新学习理论与实际国际研讨会的致辞中说:“踏入21世纪,新科技、新概念不断涌现,知识型的社会己成为世界发展的主流,知识的创造、更新及应用成为个人和社会的成功关键因素。单靠传统的智慧己不足够,我们必须与时俱进,时刻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并怀着好奇的睿智,不断探求新的知识,终身学习己是世界教育的一大趋势。而创新学习则是我们处于知识日新月异的社会的社会必备的条件。”新编《初中数学大纲》关于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明确指出,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创造、实验、探索、猜想等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是培养学生这些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而,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选用一些探索型问题,把数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可以达到训练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又如何设计探索型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新教材中已有许多数学问题来源于生产实际和生活实践,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连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问题,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例1、(2017?安徽)如图,游客在点A处坐缆车出发,沿A﹣B﹣D的路线可至山顶D处,假设AB和BD都是直线段,且AB=BD=600m,α=75°,β=45°,求DE的长.
(参考数据:sin75°≈0.97,cos75°≈0.26, ≈1.41)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锐角三角函数、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利用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例2、(2015年梧州中考)如图,某景区有一处索道游览山谷的旅游点,已知索道两端距离 为1300米.在山脚 点测得 的距离为500米, ,在 点观测山峰顶点 的仰角 ,求山峰顶点 到 点的水平面高度 .(参考数据: , , )
此两例均以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背景,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探索问题结论,并加以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好处。
二、强调动手操作,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开发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动手操作,各地中考都扩展了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其目的是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结论的来历,在操作过程中获取“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的成就感,养成学生良好的动手,动脑和实验操作进行探究的学习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3、(2018?贵港)如图,将矩形ABCD折叠,折痕为EF,BC的对应边B'C′与CD交于点M,若∠B′MD=50°,则∠BEF的度数为.
【分析】设∠BEF=α,则∠EFC=180°﹣α,∠DFE=∠BEF=α,∠C'FE=40°+α,依据∠EFC=∠EFC',即可得到180°﹣α=40°+α,进而得出∠BEF的度数.
点评:本题是借助折叠而设置的开放探究性试题,图形的折叠问题是近两年中考试题涌现出的一类新题型。在解答此类问题时,要明白折痕两边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再利用轴对称变换的性质解题。这样的操作能真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道题的目的也就是要求学生通过先动手操作,发现某种关系,再通过思考、探索,从而完成用数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过程。
三、探索新型的中考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纵观近年来中考数学试题,很多试题都是以图表、图像为背景展现在考生面前,这方面的试题不拘泥于大纲和课本,形式多样,这类题目一般是通过观察图像、整理信息,抽像出数学问题,并用数学语言抽象成数学模型,使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例4 (2015河池,12,3分)我们将直角坐标系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均为整数的圆称为“整圆”,如图,直线l:y=kx+4 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OAB=30°,点P在x轴上,⊙P与l相切,当P在线段OA上运动时,使得⊙P成为整圆的点P个数是( )
A.6 B.8 C.10 D.12
第12题
正确阅读并理解数学学习材料是自主学习的要求,但这一点常常被教师和学生所忽视。本题从学生熟悉的数轴入手,利用字母通过分类的形式给出了数轴上两点间距离的计算公式,让学生阅读试题的同时,解决简单的两个数字表示的两点间的距离,进而讨论一个字母与一个数字间的关系,再进一步讨论两个绝对值之间的关系,试题层层深入,不仅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还渗透着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旨在考查学生正确阅读理解问题的能力。
近几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探索型试题不断出现,折叠型试题也越演越烈,因此,课堂教学中,设计探索型问题进行教学,已是刻不容缓。随教育的发展,要达到创新的目的,更要让学生多探讨探索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教育创新是历史的必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使教育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 ,2002年第2至6期
[2]《初中数学教与学》,2017年1、2、3、4期
[3]中学数学教育(初中版),2017年1月
[4]季素月:中学生数学能力培养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数理化学习》:初中版(哈尔滨),2016.12
[7]5年中考3年模拟(中考数学)广西专用,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论文作者:向连康
论文发表刊物:《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数学论文; 学生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操作论文; 目的论文; 试题论文; 《教学与研究》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