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论文

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论文

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社区教育发展研究
——以陕西省为例

张小永1寇立群2史永博3

(1.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 2.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社区教育管理中心办公室3.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合作办学与实践教学处,陕西 西安 710119)

摘 要 :随着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地方社区教育由于缺少特色,深度发展遇到瓶颈问题。社区教育发展中,很好地利用地域文化的内容,将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建立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必将会推动社区教育深度发展,也能促进地域文化传承。

关键词 :地域文化;社区教育;陕西

近年来,在终身教育、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引领下,我国的社区教育得到极大关注,社区教育发展异常迅速,许多地区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适合本地社区教育发展的路径,社区教育走上良性发展之路。但许多地区,在借鉴外来经验上下足了力气,这样虽然在起步阶段进步较快,但缺少创新,没有特色,发展后劲不足,致使本地社区教育深度发展遇到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这一瓶颈问题?笔者认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只有结合本地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社区教育,才能创造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类型,才能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教育的热情,才能推动本地社区教育深度发展。本文笔者试图以陕西省为例,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引入特色社区教育,促进社区教育发展。

一、陕西地域文化概况

陕西被称为三秦,顾名思义由三个地理单元组成,由北向南分别为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地区。据史书记载这三个地理单元为元朝时统治者为了便于统治将三个气候、民俗、地理等条件迥然不同的区域糅合在一起,建立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后这一行政区域划分基本延续下来,直至今日。因此,陕西三地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一)陕北地域文化

陕北顾名思义是指陕西北部的区域,它是相对于关中、陕南而得名的。陕北位于黄土高原中部地带,其东隔黄河与晋西黄土高原相望,西以子午岭与陇东黄土高原分界,南以北山山系与关中相隔,北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

陕北地域文化第一个显著特点是边塞文化。陕北地区在历史上一直是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过渡地带,历史时期戎狄、匈奴等少数民族都曾在此地繁衍生息,许多中原王朝为了维护王朝安全,纷纷在陕北派军驻守,移民实边,并修筑了长城。因此,时至今日,陕北依然保持着边塞文化的某些因子。在陕北榆林北部不但有秦汉长城的遗址,也有明长城的遗址。在靖边县,有匈奴大夏国主赫连勃勃修建的统万城遗址。在精神层面,陕北体现边塞文化的最具代表者当属安塞腰鼓。安塞位于延安市北部,历史上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素有“上郡咽喉” “北门锁钥”之称,中原王朝曾长期在此驻军。而军鼓在边防中与兵器同样重要。安塞地区的人民由击鼓,逐渐发展出拍打腰鼓跳舞的舞蹈形式。后来,昔日的边塞慢慢变成和平安宁的地区,但腰鼓舞却被保留下来,一直流传于当地。

陕北地域文化第二个显著特点是红色文化。1936年10月,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逐步建立了以陕北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陕甘宁边区,红军与国民党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胜利后,又与国民党进行了解放战争,直至建立新中国。可以说,陕北一直是这段时间中国红色革命的中心地带,红军在此生根壮大,完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事业。因此,陕北又是红色圣地的典型代表。据统计,陕北延安现对外开放红色景点13处,包括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瓦窑堡等全国人民耳熟能详的色红景点。榆林地区也有米脂杨家沟、靖边小河堡等红色景点。这些红色景点现不但成为旅游热点也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除红色景点外,红军在陕北期间,将陕北民歌发扬光大,并结合陕北民歌的曲调创作了许多革命歌曲,我们现在称这些歌曲为红歌。

(二)关中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某一地域文化的名片,最能体现此地域的与众不同。地域文化来源于当地独特的环境、风俗习俗,是养育一方的文化土壤,深深根植于某一地域群众的血脉中。因此地域文化最能唤醒地域的认同感,最能产生地域凝聚力。加强地域文化教育不仅对提高当地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当地群众文化自信意义重大,同时也是当地群众非常愿意接受和认可的文化教育。因此,我们将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才能创造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社区教育类型,也才能推动当地社区教育深度发展。就陕西而言,笔者认为将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陕南地域文化第二个显著特点为汉水文化。第一显著表现为茶文化,据学者研究,陕南是中国江北地区最适合茶树生长的地区,早在汉朝时期,这里便是全国七大茶区之一,生产的茶叶品质非常好。至唐朝时期,国家将陕南地区定为贡茶之乡,每年需要向朝廷进贡一定数量茶叶,供宫廷享用。之后,陕南地区一直作为贡茶特定区域,直至清朝晚期仍为贡茶区。正因为产茶历史悠久,陕南地区在种茶、采茶、饮茶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留下了浓厚的茶文化。第二个显著表现为依托汉水形成的非物质文化。陕南非物质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为安康的赛龙舟活动。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而逐步演化的一种庆祝活动,主要流行于湖北地区。安康地区与湖北接壤,深受湖北文化的影响,每年端午节都要在汉江举行赛龙舟活动,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现每到端午节,不仅本地居民热情洋溢参加赛龙舟活动,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参加活动。其次还有汉江纤夫们流传下来的汉江号子[1]

如前所述,陕西省陕北、陕南、关中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条件不同,分别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首先这三地都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址。陕北地区有以边塞文化、红色文化为内容的历史遗址,统万城、汉明长城遗址、杨家岭、枣园、杨家沟等,都是在全国小有名气的旅游景点。关中地区,遍地的帝王宫殿遗址,遍地的秦砖汉瓦,遍地的古代帝王陵寝,这些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加之保存最完整的明城墙,曾经的藏经楼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哪一处景观都是世界知名的,这些都在昭示着当年辉煌的帝都文化。陕南地区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族、汉朝的称谓都源于斯,不论是拜将台、石门栈道、张良庙,还是石门十三品、武侯祠,都是全国知名,闻名遐迩的著名文化遗址。

陕南地区是指陕西省南部,它与关中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南地区即为陕南。陕南地区气候温润,土地肥沃,适宜生长水稻、柑橘、茶叶等南方作物。由于陕南地区与四川、湖北等地接壤,受这些地方影响,其风俗习惯及地域文化又有别于陕北和关中。

(三)陕南地域文化

关中地域文化第二个显著特点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关中地区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长期以来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时至今日仍留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其大要,戏曲方面由源于关中地区,而流行于西北地区的秦腔,有迷糊、碗碗腔,有明清之际发源于陕西华阴县,近年来在全国小有名气的华阴老腔。在传统手艺方面,有皮影戏、户县农民画、宝鸡刺绣剪纸、凤翔马勺脸谱、塑木板年画等。

综上所述,二维超声联合四维超声对胎儿畸形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对胎儿体表畸形诊断更具优势,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决策信息,是降低畸形胎儿出生率的有效途径。

陕南地域文化的第一个显著特点是汉文化。秦末农民起义中,刘邦被分封到汉中。在此刘邦发奋图强,逐步打败了项羽等农民起义军,统一了全国,建立了西汉王朝。东汉末年,汉中又成为魏蜀政权争夺的军事要地,成为双方成败的关键,双方在此进行了长期拉锯战。因此,陕南地区留下了众多的汉文化遗址,诸如拜将台、栈道、张良庙、石门十三品、武侯祠等。

关中地域文化第一个显著特点为帝都文化。由于在历史时期,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即使后来建都地域东迁至别处,关中依然是西部地区最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因此,这里地域文化首先表现为帝都文化。关中帝都文化,首先表现在拥有数量众多的建筑遗址。阿房宫遗址、唐城墙遗址、明城墙遗址、钟楼、鼓楼、大雁塔、小雁塔……关中帝都文化遗址不胜牧举。其次,关中帝都文化表现为数量巨大的帝王陵寝遗址。秦始皇陵及陪葬的兵马俑、汉阳陵、茂陵、昭陵等,民间有“七十二陵”之说,但据相关研究统计陕西有帝王陵寝79座。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复杂系统化的项目,河道深基坑施工属于安全隐患较多的项目,所在水利项目建设中,切实做好河道深基坑安全管理是关键的一环,做到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河道深基坑所面临的安全隐患是可以消除在摇篮之中的,也是可以避免的。

二、陕西地域文化融入社区教育的思考

关中因东西南北分别有潼关、散关、武关、萧关四大关隘,处于四关之中而得名。关中为黄河文明发源地,曾孕育了远古人类蓝田猿人。关中地区气候优越,土地肥沃,为最早的天府之国,加之四关环峙,易守难攻,成为古代王朝建都的最佳地域,被誉为“关中自古帝王都”,曾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一)充分利用地域物质文化遗址,建立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实践教学基地

岩溶地区桩基施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的环境比较复杂,针对不同状况的溶洞处理方式应综合考虑安全性、可行性和经济性,如何选择即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对于桩基施工的成败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溶洞的几种常规处理方法及各方法的操作要点和适用情况,对岩溶地区桩基础施工的常见问题做了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保证在溶洞范围内成桩的具体措施,可供今后其他岩溶地质条件下桩基础施工参考。本工程岩溶区域内所有桩基均已施工完毕,桩基施工质量均满足要求。

在ISO24444:2010关于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测定方法中规定,可根据测定ITA°快捷准确地预测受试者的 MED,因此参考引用 ISO24444:2010修改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年版)也明确提出“可以根据受试者肤色 ITA°预测受试者 MED值”。

社区教育肩负着提高全民素质的重任,有责任、有义务宣传我们优秀的文化遗址,让本地群众更多了解本地的地域文化。如何利用好这些文化遗址?笔者以为,我们应该因地制宜,整合陕北、关中、陕南的文化遗址。打造陕北以边塞文化、红色文化为代表的社区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关中以帝都文化为代表的社区教育是实践教学基地;陕南以汉文化为代表的社区教育实践基地。让这三地的群众分别加强对本地地域文化的学习和了解,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也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提高他们地域认同感和凝聚力,构建更加美好和谐的社区环境。更为重要的是陕西作为旅游大省,未来的旅游前景非常广阔,仅靠专业的旅游服务会显得不足。只有当地群众真正对当地地域文化非常熟悉,广泛参与旅游行业,才能真正提高接待能力,真正促进地域经济发展。

(二)充分整合地域非物质文化,建立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

陕西省的陕北、关中、陕南三地不仅有各自独特的物质文化遗址,且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存。陕北地区有诸如腰鼓舞等表现边塞文化的非物质文化,且有以陕北民歌为基础创作的革命歌曲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关中地区有秦腔、迷糊、碗碗腔、华阴老腔等曲艺类非物质文化,也有户县农民画、宝鸡刺绣剪纸、凤翔马勺脸谱、塑木板年画等传统手艺类非物质文化;陕南地区有诸如赛龙舟、汉江号子等代表汉水文化的非物质文化。这些非物质文化是当地群众在千百年来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优秀文化成果,在当地人心目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缺少组织,现在这些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出现了问题。我们社区教育应该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各地社区教育机构应该组织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者,让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走进社区教育课堂,建立非物质文化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给社区教育学员传授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接受过培训的学员又可以走进基层社区教学点,给更多的学生传授这些技艺。相信这种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授课内容必将得到学员的热爱,也必将推动社区教育的不断发展[2]

三、结语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人们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最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内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深受群众喜爱,但由于种种原因,地域文化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社区教育作为提升全体国民文化素养的一种教育形式,其教育对象具有普遍性。现在许多地方社区教育由于缺少特色,深度发展遇到了瓶颈问题。我们将地域文化与社区教育很好融合起来,充分利用地域物质文化遗址,建立独具特色的社区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充分整合地域非物质文化,建立社区教育体验学习中心。以此建立独居特色的社区教育内容,既有利于社区教育深度发展,也有利于地域文化更好传承,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伊朗是世界开发油气资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已探明世界第三大石油储量和第二大天然气储量,目前伊朗油气产业贡献了国家20%的GDP和30%的财政收入[1]。

参考文献 :

[1]溥存富,李飞虎.社区教育概论[M].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2]梁忠效.陕南茶文化与绿茶产业开发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2008(3).

中图分类号 :G2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5079 (2019)13-0016-02

作者简介 :张小永,男,汉族,陕西南郑人。研究方向:远程教育、社区教育。

基金项目 :本文系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重点科研项目“社区教育区域特色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编号:17D—04—A09)及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专科高等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活动;建立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和社区教育机构联席会议制度” (编号:RW35)研究成果。

标签:;  ;  ;  ;  ;  ;  

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社区教育发展研究-以陕西省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