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论文_赵永继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论文_赵永继

赵永继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乔庄镇蔡寨中心学校 256502

当前小学品德教育仍有些“假、大、空”,尤其是乡镇小学,这种情况更加显著。造成这方面的原因众多,比如校领导缺乏对品德课程的深刻认识、教师素质差强人意、学生家庭因素等等。那么如何才能促使小学品德课程不再拘泥于形式、不再成为可有可无的副科,进而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有效性呢?作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对话教学法的运用

在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学生带着知识、经验和情感参与其中,是一种鲜活的力量,进而给课堂教学带来众多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案,而应独具匠心地引导对话,置于课堂教学中。

1.对话──生成预设目标的“弹性”。鉴于课堂教学具有不稳定性,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条件会随时随地发生变化。然而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目标需要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接纳一些突发信息。随着课堂的推进,预设目标通过增加、删除,日趋完善,会显出它的不完善,然而这些生成目标具有不同性,因此,小学品德教师应及时捕捉这些生成性目标,并有效融于课堂教学。这样一来,使得全班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自我教育。通过这些动态生成的目标,教师可以及时有效调整教学目标,通过学生亲身体会,挖掘课堂教学活力。

2.对话──生成教学流程的“变奏”。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习惯于把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作为一件正常的事。有些教师为了又快又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标,把整堂课预设得满满的,生怕出现一些“节外生枝”进而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他们对一些另类的思想和方法视而不见和充耳不闻,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然而,正是这些节外生枝,是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最迫切需求。作为教师,不应盲目排斥而要睿智解决,想方设法营造一种学生踊跃参与、积极体验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体验和收获。因此,我们的课堂应为学生留有余地,只有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勃勃生机。

3.对话──生成教学内容的“扩充”。富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师生、生生积极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品德教师必须树立全面教育观,积极动员全体学生参与,为课堂教学注入崭新活力。这样的课堂需要品德教师精准把握,贴近学生客观实际,充分挖掘其自身潜能,根据学生思维动态转化和生成的过程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由此一来,学生敏捷的思路、独特的创见不仅令笔者感慨不已,而且活跃了全班创新氛围,促使各种思想、各种智慧进行碰撞,进而实现了品德课堂的丰富、鲜活与深刻。正是教师的这种审时度势,以足够的教学机智,将这个问题变成了新的教学资源,凸显教学亮点,焕发了课堂的活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对话──生成学习方式的“更新”。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合作,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因此,我们应及时有效地把这些新理念植根于课堂教学中,进而给学生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由于贴近学生实际需求,学生不仅学有所乐而且学有所获。

5.对话──生成教学评价的“润滑剂”。新课程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兴趣、自我评价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因此,教师应跳出教案的束缚,紧紧抓住一些流逝的资源,激励学生敢于质疑、锐意进取和善于表达,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动员全体学生分析和解决,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紧扣目标

课堂教学活动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因此,品德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中要注意制定和观测教学目标。

1.每节要有教学目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一般由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三个方面组成。(1)认知目标分知道、懂得二级。“知道”是指学生具备回答初步道德知识的能力;“懂得”是指在“知道”的基础上追本溯源。(2)情感目标是检测学生道德认识和行为表现的主要依据,由于操作上的困难,一般融于认知、行为目标之中。(3)行为目标一般分学会、初步养成二级。“学会”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初步养成”是反映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活动,按正确的行为方式去做。

2.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层次性,把握好教学目标的“度”。整体性即体现大纲学科目标,层次性则体现在各个二级目标。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灵活把握好“度”,不能人为降低或者提高目标。

3.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要围绕目标。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一般分揭示课题、学文明理、联系实际、深化导行四部分。各个环节的目标应紧扣课时总目标,形成一条目标链,使学生形成较为完整的道德认识。

三、教师要充分把握,设定相应的教学要求

小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对学习目标缺乏深刻认识。因此,上好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在整体把握教材精髓的基础上,对教材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和重要方法不仅要懂得,而且要熟悉,运用自如,认识角度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溶为一体才是教育最高境界。教学时必须贴近学生认知习惯和年龄特征的基础上拓宽延伸,通过一些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实例,使小学生的认识结构和教学结构融为一体,帮助学生走出低谷。要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双方处于最佳状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

言而总之,虽然眼下小学品德课程依旧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不足和缺陷,但这些依旧可以逐步完善,只要我们小学品德教师高度重视、正确理解、锐意进取、不断实践和反思,我们的小学品德教育不仅能够达到大纲要求,而且能让品德真正地走进学生内心深处。

论文作者:赵永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5月总第2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6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品德教学有效性论文_赵永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