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A股市场新股扩容的节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股论文,股市论文,节奏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我国A股市场新股扩容节奏应该继续加快。具体来说是:全年可安排新上市公司650至750家,每家公司3000万股左右,在年内均衡安排发行与上市。本文所说的新股,限定于新发行的社会公众股和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定向募集公司经批准新上市的社会公众股票。
一、加快新股扩容节奏的必要性
⒈从企业改革的需要来看。企业改革的直接目标之一,是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组成形式,股份的社会性和流动性则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特征。企业的股票上市后,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可以降低筹资成本,可以受到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另外,作为上市公司,其经济效益与广大投资者息息相关,因而公司的财务状况要公开披露,企业的经营状况要受到社会公众的监督,企业的行为要受到政府的监管,企业要承受来自广大股东的压力,这些都会促使企业去努力经营,提高效益。因此,应陆续选择好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在证券交易所发行与上市,目前,我国的股份有限公司达数万家,而在沪、深两市上市的A股公司还不足600家,还需要继续增加。
⒉从金融改革的趋势来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这是一个长期发展趋势。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无疑会方便外资的流入流出,会冲击我国的股票市场。只有增加股票上市量,并且达到相当大的规模,才会增强股票市场的耐冲力。另外,通过发行股票等直接融资方式融通的资金,在整个融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逐渐扩大,这也是投资融资体制改革的一大趋势。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是由各种客观因素所决定的。首先,对于股票发行公司来说,直接融资可以免除还本付息的压力,降低资金成本,甚至可以得到溢价发行所带来的额外收获;而间接融资,则会加重借款企业的负担。目前,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为了扭转这种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必然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其次,对于银行而言,资产质量普遍较差,特别是贷款,逾期甚至是呆账部分占的比例过大,严重影响了银行的经济效益,这说明我国的间接融资已无优势可言,在间接融资所存在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之前,开辟直接融资的新路子是当务之急。再次,从抑制通货膨胀的角度来看,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可以将社会上暂时闲置的货币吸引到股市中来,将大量的消费性资金转化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性资金或股市交易后备金,这样,既提高了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又减少了消费品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抑制了通货膨胀。近期国家把降低通货膨胀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1996年的目标是10%以下,1997年的目标是6%以下。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而要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必然要有大量的新发行的股票进入二级市场流通。
⒊从上市公司股票交易量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看,下表列出的是1992年以来我国股票交易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情况。
股票交易量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时间股票交易量国民生产总值 股票交易量占国民
(亿元) (亿元) 生产总值的比重%
1992年693240362.9
1993年
41873447712.1
1994年
82004491818.3
1995年
401957600 7.0
1996年1—10月 13000
资料来源:股票交易量取之于1995年10月25日和1996年1月2日的《中国证券报》;国民生产总值取之于1996年第2期《经济与信息杂志》及1996年3月7日的《中国证券报》。
从表内数据看,我国股票交易量还相当小,有很大的发展余地。在国外,股票交易量一般达到或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由此衡量,我国的股票交易量就更小了,因为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大于国民生产总值。例如,1993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4515亿元,1994年为45006亿元,1995年为57700亿元(资料来源:1993年和1994年数据取之于1996年第2期《经济与信息》,1995年数据取之于1996年1月6日《经济日报》)。
从股票总市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即证券化率来看,也说明我国的新股扩容还有很大的余地。以1994年为例,部分国家的证券化率为:美国70%,日本30%,法国136%,德国97%,韩国149%,瑞士79%,荷兰60%,加拿大51%,马来西亚119%,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则在1990年时就分别达到了85%和140%;而我国证券化率只有6.76%,如果扣除不流通的国家股和法人股,则只有1.83%。可见,股市扩容的潜力是巨大的。
⒋从抑制过度投机的角度来看,增加新股上市数量,可以削弱少数大户左右大盘的能力,避免股市行情因少数人的操纵而大起大落,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降低股票交易的风险。
二、加快新股扩容节奏的可行性
⒈从资金来源上看。总的说,我国股市的资金供给潜力是很大的,其依据有两点。第一,截止1996年9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7369.8亿元,达36992亿元。如果这些存款由全国居民平均持有,即每人拥有存款仅仅3000多元。那么,考虑到居民需要建立医疗后备基金,购建房准备金、应付意外事件准备金等因素,居民很少会将这点存款投入到高风险的股市中的。但是,据1996年第6期《求是》杂志公布的数字,占全国2%的高收入者的储蓄占储蓄总额的30%;全国拥有100万元以上资产的人超过100万人,而全国有7000万人的人均年收入不足300元。另外,从城乡对比看,城镇人均储蓄存款相当于农村人均存款的10倍。以上数据表明,财富的分配是很不均匀的,有一部分人积聚了相当多的财富(含货币形式的财富),手中有大量的闲置货币,需要寻找出路,以求保值增值。这些闲置货币,是增加新股上市数量的基础条件。第二,从1996年深、沪股市申购新股的中签率看,1996年新发行的A股股票200多只,绝大部分股票的中签率不到百分之一。这说明股市中的资金是比较充裕的。
⒉从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来看。投资者对股票供给扩容的心理承受能力已大大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1996年新股连续不断地发行或上市,但股市的行情走势几乎不受其影响,上海股市的综合指数从年初的512点持续涨到1000多点,深圳的成份股指数从年初的900多点涨到年末的4000多点。以前就不同,一到新股发行或上市的时候,股市行情就下跌。例如,1995年,当上海股市涨到900多点时,国家公布了55亿新股额度要完成的消息,第二天,股市就跌去了100多点。其二,尽管1996年新股大量地发行,但中签率却一直很低,说明人们不再“厌新”,而是“喜新”。1995年就不同,当时人们对新股发行普遍感到反感,抵触情绪很大。例如,“粤金曼”的中签率竟高达95%。
⒊从社会资金的投资流向上看。社会投资流向主要有11个方面,即炒外汇、买黄金饰品、储蓄存款、购置房屋、学历投资、买债券、买股票、买基金、期货投资、直接投资办实体、收藏投资等。炒外汇,受到国家政策和专业知识的限制,很少有人涉足其中。黄金饰品投资,缺乏流动性,而且黄金饰品的价格变化对投资人缺乏诱惑力,所以买黄金饰品以求保值者已经不多了。储蓄存款,在存款利息率一再下调的情况下,其对闲置货币的吸引力已大大减弱,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转向了股市。据统计,1996年第一季度,全国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平均月增加1196.5亿元,二季度平均月增加717.8亿元,到第三季度,月平均增加额只有542亿元。购置房屋,带有一次性投资的特点,即居民一般不会买入卖出、频繁交易、因此,尽管它会分流一部分货币,但这种分流有一定的极限。学历投资,不具有普遍性,而且也有一定的极限。买基金,对股市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从近几年的经验看,当股市行情向好时,人们就会放弃基金而转向股市,只有当股市看跌时,人们才会将基金当作“避风港”。再者,如果基金是属于股票投资基金,则新设立基金反而会增加股市中的购买力。债券市场会分流相当数额的货币。1997年全国仅国债一项,发行规模就将达到2400亿元左右。但同时也应看到,1997年国债还本付息就接近1800亿元,净发行也不过600亿元左右。1996年,国债发行1952.57亿元,兑付1331.69亿元,净发行620.88亿元,但股市还是呈上升趋势。期货市场,这是对股市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但国家对期货市场监管很严。预计1997年,国家在期货市场与股票市场二者之间,仍然会向股票市场倾斜。
⒋从投资环境上看,对增加新股上市数量是有利的。首先,从政策环境上看,显然有利于股市的供给扩容。政府对股市的态度是积极支持的。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例如,1996年10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只能有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对于扩大直接融资的比重,政府是持赞成态度的。其次,从经济环境上看,宏观经济向好。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的抑制,例如,1996年1至9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比1995年同期涨幅分别回落11个和10个百分点;反映在保值贴补率上,就是保值贴补率逐月下降。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平衡发展。1996年全年粮食总产量比1995年增加1000万吨以上。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增长势头,1996年1到10月,全国乡级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2.8%。对外贸易形势好转,外汇储备继续增加,从1996年7月开始,出口由降转增。可以说,从1996年开始,我国进入了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在这一宏观经济背景下,投资者的心态容易稳定,投资积极性比较高,这对于新股扩容是非常有利的。
⒌从股票市场条件来看。近年来,我国股票市场的基础建设加快,证券交易的技术水平提高。根据《上海证券报》1996年11月8日提供的资料,我国投资者开设的股票帐户达1800多万户,证券从业人员10万多人,证券公司96家,证券兼营机构230多家,证券营业部2000多家。实际上,每天都有新开户者,各大中城市的股票交易厅也在陆续增加,而且,技术装备也比以前开办的交易厅先进。这就为新股扩容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三、加快新股扩容节奏应注意的问题
⒈在股市行情的控制上,应以“慢牛”为宜。就是说,一方面,要珍惜来之不晚的牛市行情,维持人气,保护投资者的积极性,以吸引大量的资金陆续入市。如果人气受到损伤,股市行情下跌,进入“熊市”状态,就难以吸引大量买盘,影响新股的扩容。另一面,股市的上升行情要有节制,不能升得太快,因为按照股市自身的运动规律,有涨就有跌,而且暴涨总是伴随着暴跌,股价升得快,短期内见顶,没有给新股扩容留下充足的时间。
控制股市行情,主要靠政府。虽然股市的行情定势受客观规律的支配,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政府的行政措施对股市行情定势有巨大的影响,甚至有决定性的作用。也正因如此,所以人们把我国的股市称作“政策市”。
⒉公股上市问题。国家股和法人股至少在1997年不可上市流通,否则,市场难以承受。内部职工股和转配股,可以按照公司效益优势和投资者持股时间长短择机安排上市。
⒊要发展投资基金。目前,我国投资基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投入股市的比例不大。例如,沈阳万利的实业投资占100%,沈阳农信的实业投资占94%。在此情况下,发展投资基金不但无助于股市资金的增大,相反却起到了资金分流的作用。二是数量少,总规模小。我国有投资基金近百家,总资产在百亿元左右,其中,在上海证券交易系统上市的有12家,在深圳证券交易系统上市的有10家。而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称,1996年2月份。美国共同基金资产已超过3万亿美元,与全国银行存款相差无几。相比之下,我国的基金规模就太小了。三是基金的存续期限不准确。目前我国现有的投资基金分为定期与不定期两类。由于基金投向实业的较多,所以到后期很难收回资金,恐怕多数要延期。四是基金的运用情况很少对投资者公开,投资者对基金的情况了解甚少,很难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五是开放式基金少。六是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少。七是对基金的规范不健全。针对以上问题,建议设立专门化的投资基金,特别是专门投入股市的基金,以扩大股市中的资金来源;利用高等院校或办培训班的形式,培训投资基金管理人才;对基金运作加以具体的规范,内容包括:①对入市基金的范围,如保险基金、退休统筹基金、儿童福利基金等可否进入股市,应先进行充分论证,再确定意见。②基金建立程序,包括发起程序、报批程序和募集程序。③基金管理办法,包括基金的用途、使用、扩容和收回等。④基金上市的条件和审批程序等。⑤基金的信息披露规则。⑥基金的收益分配办法。⑦基金的清算。⑧基金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及纠纷处理办法。⑨基金的规格、种类、期限方面的规定,等等。
据1995年初的资料,已申报待批的中资和中外合资基金就已达100多只。基金的发展,将为股市中的新股扩容提供雄厚的资金条件。
⒋引入外资问题。加快新股扩容节奏,可否将外资引入我国A股市场中来,以增加新股扩容所需要的资金?笔者认为,至少在1997年,不宜将外资引入A股市场,起码不能直接进入A股市场。因为,我国的A股市场规模还不大,而等待进入我国A股市场的外资实力相当雄厚,具有使我国股市动荡的能量,而且,我国还缺乏对股市中外资进行规范的法规和管理经验,处理不当,既会产生股市剧烈动荡的局面,又会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1997年,不能急于对外资开放A股流通市场,而是探讨、制定比较系统的和可行的外资入市交易管理办法,内容包括:外资入市条件;外资入市操作规程;如何防止外资突然撤出股市;如何杜绝外资在我国股市搞恶性投机;涉外纠纷的处理机构和处理办法等。
⒍股市中的融资手段问题。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与上市以及投资者队伍的不断扩大,融资问题就显得日益突出。1996年下半年,中国证监会对某些券商和银行在融资方面的违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实际上,融资行为有合理与不合理之分,但目前我国在股市中还缺乏正当的融资途径。一方面,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例如,中国人民银行1995年7月27日发布的《贷款通则》(试行)第21条规定:“不得用贷款从事股本权益性投资”,“不得用贷款炒买炒卖有价证券、期货和房地产”。1995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这些规定,无疑都要严格执行。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增加新的、合理合法的融资手段。例如,可以设立特殊的投资银行,通过发行金融债券或投资受益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然后,从事股票、债券的投资业务,或者向企业发放投资性贷款,企业用这种贷款可以进行股权投资。这种设想与现行法律法规并不矛盾,因为现行法律法规是约束非投资银行的。另外,现在投资者可以利用股票帐户进行国债交易,这就为开展债券质押融资提供了方便条件。当投资者帐户上资金不足,但又想买入某种股票时,可以用帐户中的债券作质押品,从券商处融入资金;当债务人不能按期偿还债务时,券商有权处置质押品。开展债券质押融资业务,可以把债券投资与股票很好地结合起来,拓宽了投资者的选择余地。投资者也可以将债券作为支付手段,在一级市场上购买新发行的股票,这时,发行公司是用股票换取债券。
标签:股票论文; 投资论文; 股票融资论文; 新股论文; 股票发行论文; 股市论文; 股票交易论文; 证券论文; 融资论文; a股市场论文; 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