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过程中对帮助临床症状缓解的疗效观察论文_谢娟

谢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 550009)

【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穴位贴敷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过程中帮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医院收治的2015 年10 月到2016 年4 月66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并且依据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研究组(33 例)、对照组(33 例)。对照组中,对患者临床采取常规抑酸药物治疗,对研究组中,临床中对患者应用抑酸药物治疗的同时应用辅助穴位贴敷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疗效。结果对于临床中两组患者,研究组中患者在经穴位贴敷治疗后,辅助穴位贴敷治疗的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研究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75.8%,两组对比存在差异(P < 0.05);且研究组运用在应用穴位贴敷在治疗消化性溃疡中,患者在临床不良反应、平均止血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0.05)。结论 在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过程中,对患者应用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疗效好,病人临床症状缓解更明显,发挥积极影响。

【关键词】临床症状、消化性溃疡、穴位贴敷、疗效【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9-0158-02

据相关医学文献报道,针对临床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对于患者应用有效治疗方案,对帮助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发挥积极影响【1】,分析观察穴位贴敷在治疗消化性溃疡过程中的疗效,以探讨临床中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良好方法【2】。本研究之中,主要对近年医院收治的66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比较临床中应用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针对在医院2015 年10 月到2016 年4 月期间收治66 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患者中男性38 例,女性18 例,患者均符合临床消化性溃疡疾病诊断标准[3],依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3例)、对照组(33 例),在对照组中,男性有19 例,女性有14 例,患者年龄在17-8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0. 2)岁;对研究中男性有19 例,女性有14 例,应激性胃溃疡患者年龄在21-83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10. 2)岁;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比例、病情)对比,没有统计差异(P>0.05)。

1.2 方法对照组中,对于临床中消化性溃疡患者,采取抑酸药物治疗,对HP 阴性者,给予PPI 制剂抑酸治疗,为患者注射泮托拉唑钠(国药准字:H20067214,用量:40mg,1/ 日或2/ 日)或注射用兰索拉唑(国药准字:H20080336,用量:30mg,1/ 日或2/ 日);对HP 阳性者,给予四联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左氧氟沙星+ 阿莫西林+ 雷贝拉唑+ 胶体果胶铋干混悬液),使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国药准字:H20000655,用量:200mg,2/ 日),阿莫西林(国药准字:H44021518,用量:100mg, 2/ 日),雷贝拉唑(国药准字:H20040715,用量:20mg, 1/ 日),胶体果胶铋干混悬液(国药准字:H20052104,用量:150mg, 4/ 日)。

研究组中,应用对照组相同的抑酸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应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功能治疗仪为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为患者连接好导线、电极片与耳机,并打开仪器的电源开关,同时将电极片正极黏贴到剑突和脐连线中点右方的2~4cm 处,将负极黏贴在中点左方3~5cm 往上1cm 的位置;然后设置治疗参数,胃起博频率为2.4-3.7cpm,肠起博频率为11.5-13.5cpm,胃肠起博强度为0-15 档;最后,按动仪器开始治疗键,一次治疗时间为20~40 分钟,治疗后依次取下电机,关闭主机电源,结束治疗。

1.3 评定标准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在对治疗48h 后,患者不再有黑便,临床患者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症状消失;有效:在对患者治疗后48~72h 内,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还有黑便;无效:对患者治疗72h 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有效率=(痊愈+ 有效)/总人数×100%根据临床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止血时间均值,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疗效。

1.4 统计处理用SSPS20.0 版本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用% 行x2检验,计量用( )行t 检验,以结果中P<0.05 表示有统计价值。

2 结果2.1 对比临床两组消化性溃疡患者疗效对于研究组中消化性溃疡患者,经辅助穴位贴敷治疗后,患者临床疗效较高;研究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研究组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75.8%;两组比较存在差异 (P<0.05)。见表1。

3 讨论研究指出,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治疗中应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便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改善缓解病人临床症状【4】。在临床治疗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可以采取穴位贴敷治疗,较常规单一的抑酸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5】。针对研究组中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穴位贴敷治疗,研究组中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有效率75.8%;较对照组临床疗效存在差异(P<0.05)。

临床消化性溃疡治疗中,抑酸药物可以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减少患者体内胃酸的分泌量。同时,对于临床消化性溃疡患者,在治疗中辅助穴位贴敷治疗,应用数字化音乐电胃肠功能治疗仪为患者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以通过外部电刺激,加强修正原有胃电活动,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研究组辅以穴位贴敷治疗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腹痛、腹胀、反酸、嗳气、黑便等临床症状缓解较单纯药物治疗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更为明显。采用穴位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可以缩短止血时间,研究组止血平均时间为(27.0±5.20)h;对照组组止血平均时间为(43.2±6.70)h,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疗效。

本研究结果充分证实,针对临床中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穴位贴敷治疗,临床病人症状缓解更明显,效果优于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对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发挥积极影响,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参考文献[1] 徐建峰. 埃索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患者102 例疗效观察[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5,(5):51-53.[2] 贺慧鹏, 陈维顺. 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合并Hp感染的疗效观察[J]. 中国现代医生,2015,53(4):23-25.[3] 秦建荣. 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临床研究[J]. 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144-145.[4] 荣斌华. 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治疗应激性胃溃疡的疗效对比[J]. 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3):190-191.[5] 秦海燕. 奥美拉唑与西咪替丁防治胃溃疡复发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3):313-313.

论文作者:谢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6

标签:;  ;  ;  ;  ;  ;  ;  ;  

穴位贴敷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过程中对帮助临床症状缓解的疗效观察论文_谢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