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制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_股份合作制论文

股份制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_股份合作制论文

股份合作制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乡镇企业论文,制度创新论文,股份合作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乡镇企业面临着第二次创业。如何在它已有的辉煌基础上克服目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关键是制度创新;而股份合作制则是集体所有制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最优选择。

一、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是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新探索

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使股份制与合作制融于一体,既发展了合作制,又改造了股份制,使合作性与明晰产权两大特点相融。这一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既适应目前我国农村生产力现实水平,又超越了我国原集体经济的模式,实现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创新。

1.乡镇企业股份合作经济的兴起,冲击了“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乡镇企业本身就是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结合,但由于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产权没有根本明晰,因此,它并没有完全解决农民“离土”与“离乡”的矛盾,工农分割、城乡分离仍未彻底打破。乡镇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通过明晰产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以从土地上解脱,农民不但可以种地,而且还可以务工、经商,农民既可离土也可离乡。随着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彻底转到非农产业上来,有力地冲击了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有利于解决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矛盾。现在全国有1 亿多农民不但从土地上解脱出来,大力兴办乡镇企业, 而且建设1.6万多个小城镇,还走到大中城市甚至走出国门经商办企业,加快了农村致富和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2.突破了传统的集体经济模式。乡镇企业股份合作经济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具有融合优势的新型经济组织,它既不同于原有的集体经济,也不同于个体、私营经济,是能够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具有很大的适应性和旺盛的活力。从微观层次上看,农民作为劳动者,既可获得投资参与者的利益,又可获得合作经济的共同利益保障。其内部管理则吸收股份制与合作制的合理内核,因而这种经济形态可以产生更有效的管理机制。从宏观层次上看,这种经济形式为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和国家对企业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了有利条件。首先,其产权明晰化和股份化的特点,为企业资产的流动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因为产权转移所形成结构优化;其次,由于股份合作制产权界定清淅,自身经营机制灵活,因而,更有利于以间接调控方式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作用的发挥。

3.加快了农村现代化进程。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企业以股份合作为主要组织形式,不但创造了世界罕见的高效高速发展经济的奇迹,而且闯出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这就是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举办二、三产业,积累资金、反哺农业。据农业部乡镇企业局提供资料,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直接用于补农建农资金达782亿元, 用于农村教育、小城镇建设和公益福利事业的资金达1500 亿元, 合计投入2282亿元,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实现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4.充分发挥了中国特有的乡镇企业经营机制上的优势。乡镇企业主要特色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积累、自我约束的“六自”机制。不断地主动地进行自我改革,是乡镇企业发展的动力源。面对国有企业全面转换机制以及进行股份制改造,乡镇企业推广兼有股份经济和合作经济双重特点和优越性的股份合作制,在改革开放中又领先一步,这也是乡镇企业久盛不衰,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主体和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奥秘所在。

二、股份合作制作为乡镇企业的一项根本制度改革,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乡镇企业一项根本制度的改革,是在解决农村第一步改革之后又产生一些新问题的基础上,取得的重要突破,为深化农村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股份合作制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并带有根本性的改革。股份合作制改革涉及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首先,它以股份的形式明确了企业的产权,改变了企业财产权属模糊的状况,找到了公私财产结合点。也就是说,股份合作制既明确了公有财产,又明确了私有财产;既明确了企业的存量资产,也明确了企业的增量资产。其次,确定了人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行股份合作制后,职工由劳动者虚设的所有者变成了既是劳动者又是实实在在的所有者,职工的主人翁地位更加明确。再次,既坚持了按劳分配,又有一定比例的按资分配;同时,股份合作制改革还促进了政治体制的改革,在干部人事制度和企业管理机制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2.股份合作制改革,推动其他改革的进程。经济基础的变革,会推动上层建筑的不断变革,股份合作制正是起到了这种作用。如在运筹社会资金上,股份合作制能够广泛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增强企业和干部职工的金融意识,从而必将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股份合作制实行股东大会制度,必然推动组织人事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在企业积累分配上,伴随企业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的相应变化,也能够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会计制度、统计制度的改革;随着股东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又会带来群众对法制建设的新要求,促进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同时,股份合作制代替承包制已成必然趋势,必然会促进企业主管部门职能的转变,推动政治体制改革。

3.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促进了农村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完善和发展。一是弥补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经营的局限性。股份合作经济可以对承包制一家一户办不了、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实行有效的统一经营。它不仅不会影响家庭经营,而且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全体农户共同富裕。二是为重振农村集体经济找到了新途径。农村集体经济的实力是实行“统”的物质基础,但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时,出现了不该分的也分了的问题,从而削弱了集体经济。乡镇企业股份合作经济的最大优点之一,是它既保留了集体资产的部分个人所有权,又实现了个人财产的集中使用,使个人的积极性和集体的优越性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深化农村改革,振兴集体经济开辟了新途径。三是使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容更加丰富。股份合作经济作为一种聚集社会游资的有效形式,冲破了农户之间生产要素不平衡的障碍;并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灵活地将各类农户有机地联合起来,使分散的生产要素得到合理的配置,形成了新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股份合作经济是在共同富裕的前提下发展生产力的,这就使得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的结合有了更加牢固的纽带;同时也使得双层经营体制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长期坚持双层经营体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4.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是引导农村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又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走共同致富的道路。但是,如何对待改革后农民重新建立起来的私人财产,是我国农村发展中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靠剥夺农民的私有财产,迫使其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难以行得通的。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在尊重农民私有财产权利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才能为农民所接受,这样的合作才会有生命力。许多地方在推行股份合作制过程中,通过在社区公有制经济内部或乡村集体企业内部吸收农民私人现金入股,以及许多农民自发地将各自财产集中起来联合入股,或是在自愿前提下组织引导个体、私营企业通过参股形式实现企业的规模经营,不仅为农村公有制经济找到了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而且有利于引导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三、股份合作制有利于健全和完善乡镇企业的经营机制

从产权制度创新入手,对乡镇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改革,是彻底完善其经营机制,从而实现乡镇企业腾飞的必然选择。

1.在企业生成机制方面由投资主体单一化变为投资主体多元多层次,可以充分发挥多元多层次投资的优势。乡镇企业历来是乡办乡投资、村办村投资、谁办谁投资。这种单一投资的格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企业小型分散,难以实现规模效益;拖长了企业的建设周期,延缓了生产的发展;加剧了农村的资金危机。而股份合作制可以平稳地实现向投资主体多元化转移,这种转移有以下的好处:①可以把不同所有者的各种生产要素集中于同一个经济实体之中,尽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加速生产的社会化。②可以把群众手中的消费资金转化为生产资金,有利于控制消费膨胀和物价增长。③可以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益。股份合作制可以把企业的重心由单纯扩大外延再生产转向挖掘企业潜力、注重投资效益的内涵扩大再生产。企业外的参股者更会考虑把有限的资金投入预期效益较好的企业。从社会范围看,投资者对投资效益的注重,对投资行为的选择,也就意味着资源优化配置程度的提高。

2.在企业运行机制方面由外部强制机制转变为内部的利益激励机制。承包制等其他形式的运行机制是凭指标从外部限制企业的强制机制,存有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而股份合作制则不同,它通过企业内部利益激励运行机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一是它确立了企业和职工享有一定的股份,确认了凭股可以分取红利,建立了激励和诱导企业追求这种欲望的基础。二是通过资产与收益的正向关系,刺激企业注重积累、增加投入以获得最大收益。三是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利益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损共损,一荣俱荣,把整体利益的要求纳入企业自我发展之中,通过企业旺盛不竭地自我发展欲望,间接实现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另外,股份合作制在企业行为约束机制方面,由单一的行政管理变为多层的股东自我监督。股份合作制企业把风险机制由集体承担、负盈不负亏,转变为分散风险、对等承担。

标签:;  ;  ;  ;  ;  ;  ;  

股份制是乡镇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选择_股份合作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