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技术要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斑点论文,要点论文,技术论文,叉尾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柳州农工商有限责任公司545005 沈并依13768879097)
斑点叉尾鮰属鲶形目鮰科鱼类,天然分布区在美国中部流域、加拿大南部和大西洋沿岸部分地区,现为美国主要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该鱼是湖北省水产研究所于1984年引进的,经过几年的研究及推广养殖,证实该种鱼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养殖。本公司于1993年开始引进养殖,1998年开始进行苗种繁殖,现将斑点叉尾鮰的繁殖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亲鱼的选择
1、引用美国西西比品系的子一代的亲鱼,选择4龄以上、个体重2公斤以上、生长发育良好的个体,这样的亲鱼大部分能顺产、怀卵量大、且产卵时间早(约6月份)、产卵率高。
2、雄雌亲鱼鉴别:性成熟雄鱼生殖器官肥厚而突起,呈突圆锥状,生殖孔位于尖端中央,且头部大而宽扁,颊部有发达的肌肉鼓出,体形较瘦,颜色较深(多为黑灰色);雌鱼生殖突扁平,且头部较窄而尖,颊部没有鼓出的肌肉,体形较肥胖,腹部柔软而膨大,呈浅灰色。
二、亲鱼培育
1、培育池面积每张在3亩左右,水深约2米,而且进排水方便,水源充足清新。产卵前3、4月份进行合池饲养,每亩放养亲鱼100公斤左右(20组左右),雌雄比例为1∶1,这样放养利于性腺的发育和适应产卵环境,另一方面套养10厘米左右的白鲢鱼种80尾/亩、鳙鱼鱼种20尾/亩以调节水质。
2、饲养管理:亲鱼的饲料以粗蛋白含量为35%左右的配合颗粒饲料为主,适当投喂动物性饲料(如畜禽内脏、小杂鱼和虾类等)强化性腺发育。一般水温在13℃以上开始投喂,根据水温和鱼的体重量掌握好投喂量(2%-4%),同时加强冲水,保持良好的水质,以获得最佳产卵率。
三、产卵繁殖
通常可采用三种方法,即自然繁殖、自然产卵人工孵化和人工催产,本公司采用了自然产卵人工孵化的方法。
1、产卵巢穴:斑点叉尾鮰成熟亲鱼有自选对象在洞穴中进行配对产卵的习性,因此我们为它们制作人工鱼巢,鱼巢以金属制成为主,形状为圆柱形和扁柱形,前端是一个圆形开孔,大小以亲鱼能自由进出为准,一般在30厘米左右,桶长在60-80厘米左右,底部用网片系住,做到漏水不漏卵。当水温到达20℃左右时,在池塘四周距池岸边35米的地方,相距5米左右放置产卵巢,产卵巢开口一端朝向鱼池中央,此端用绳子捆住,绳子另一端系一个浮子浮于水面,产卵巢数量为亲鱼组数的20-30%。
2、卵块收集:水温在20℃左右时每天上午10-11时进行检查产卵巢,(一般在上午9时左右完成产卵),过早会影响亲鱼正常产卵,中午和下午收集卵块由于光线较强易杀伤受精卵。检查时顺着浮子轻轻将产卵巢提起,若发现亲鱼在其中,则先将其赶走,若有卵块,则放入装有产卵池水的桶内,送至孵化池。
3、人工孵化:斑点叉尾鮰鱼卵孵化器主要有孵化槽、孵化环道、孵化池和孵化缸。我们利用孵化槽来进行孵化,这种方法孵化率较高。孵化槽为长方形流水槽,长3米,宽0.7米,深0.4米,有进水管和溢水口,进水量为每分钟15-20升。水槽中有螺叶片的搅水装置,以转速28-30转/分钟为佳,每个孵化篓放7-8块卵块为佳,尺寸一般为30厘米×25厘米×25厘米,卵篓挂于水体上层,篓口高出水面10厘米左右。
4、孵化管理:卵块收回后,对较大的卵块进行分割,一般不超过200克/块,以免中间的卵粒缺氧死亡。然后将白色的未受精卵剔出,卵块用福尔马林100ppm浸泡4-5分钟或用水霉克星50ppm浸泡15-20分钟,每天浸泡一次。孵化温度应保持在23-26℃最佳,低于19℃或高于30℃鱼卵胚胎出现畸形死亡,孵化率大大降低。水质保持清洁无有机质和污染物,溶氧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孵化场地适宜在弱光线条件下(室外应搭棚架遮荫),另一方面应注意鱼苗出膜后降低进水的流速与流量。
5、鱼苗的收集和暂养:鱼苗出膜后集群在孵化槽的底部,一日龄的鱼苗可继续留在孵化槽中暂养,也可用虹吸管将鱼苗轻轻吸走转入小水泥池或40目左右的网箱暂养:(1)水泥池以圆形较好,面积在1-2平方米,水深0.7-0.8米,每平方米可暂养1-1.5万尾,流水量以每平方米8-10升/分钟为宜,要求水质清新不能浑浊,否则会导致鱼苗大量死亡;(2)网箱要求40-50目,高50厘米左右,安放在鱼苗培育池中,开口在水面下5-10厘米,放养密度约1万尾/米。鱼苗出膜后第4天可投喂少量饵料,投喂蛋黄或浮游动物。通过3-4天左右的投喂仔鱼体色逐渐变成浅灰色或深灰色,能大量摄取食物,就可以转入鱼苗池进行鱼苗培育了。
四、苗种培育
1、池塘条件:注排水方便,池埂牢固,底质好,面积1-3亩,水深0.8-1米,鱼苗下塘前15-2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塘。
2、施肥:鱼苗下塘前一周左右,向塘中注水70-80厘米,亩施粪肥300-500公斤或绿肥300-400公斤。
3、鱼苗投放:经试水证实毒性消失后,亩放鱼苗2-2.5万尾。
4、投饵和管理:以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主,蛋白质含量约35-40%的颗粒饲料,每天投喂3-4次。每天坚持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天气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约10厘米。
5、疾病防治:注意水质的调节,在5-9月份每月用15ppm浓度的生石灰水进行全池泼洒,经常冲水,每半月换半池水,并经常投喂药饵,对已发生的疾病认真检查和诊断,做到对症下药,并把死鱼捞起深埋,预防疾病的传染和爆发。
6、出塘:在鱼苗池经过30-40天的精心饲养,全长约1厘米左右,须拉网锻炼两次后方可出塘进行成鱼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