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引言
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让很多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想要发展,势必创新。创新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从经营产品到经营品牌再到经营文化的过程,在本质上取决于企业的创新能力。
1以课程理论为基础,为创新能力教育提供保障
根据环境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特点,要想实现创新能力教育,应注重艺术理论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以及设计方案创新。由此可见,艺术理论创新也是实现创新的基本环节之一。因此,首先需要对以往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脱节的问题进行改革,将调子素描改为设计素描,将绘画色彩改为装饰色彩,然后增添室外写生训练课程。其次,在完善理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要促使学生注重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结合环境艺术史知识与设计理论知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价值作用、意义加深理解。当然,这方面的理解需依托于环境艺术设计作品。所以,在艺术理论创新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创新教育创造条件。如,在环境艺术设计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对艺术设计史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讲解。通过对具备创新特点的典型作品或事件的讲解,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激活。当学生结合创新案例进行分析、思考,便能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形成新的认知,从而为后续实践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衡量环境艺术专业学生是否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个前提条件,是指学生在创作环境艺术作品时的一种求新意识,是学生接到老师下达任务后就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作品的动机和意愿。由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也得到了快速提高,学生接受的信息途径多种多样,学习的资源也就越来越多。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是通过效果图来展示室内外空间的艺术效果,建筑装饰施工图为施工提供详细准确的数据和施工工艺,这些图纸现在不仅仅依靠手工绘制来完成,全国各大设计公司大部分借助各种电脑绘图软件来完成图纸绘制,计算机绘图软件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绘制图纸的效率和质量。但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利有弊,学生们在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绘制图纸时,受市场上各种软件模块的束缚,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去建模型。因为学生们自己具有创意的想法需要通过图纸表现出来时,模型库里面不会出现这些还在同学们脑海中的模型,这就需要学生们通过绘图软件一笔一划地搭建起来,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学生们为了方便、快速完成老师的任务,就随意抛弃了自己的创作意识,有些学生甚至到了没有模块不会设计的地步。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设计师不是绘图员,所以创新意识对学生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意识是引起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条件,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要突破习惯性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从进入大学学习开始树立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创造人才所必需具备的。这也是教育部门要求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才有希望成为未来社会公认的设计大师。因此在大一学科基础平台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引导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欣赏分析优秀的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了解其创新点在哪里,树立创新意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创新能力培养必须建立“厚基础”的课程体系
艺术设计要实现艺术与科学的有机结合,从而赋予科学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为人类观照外在的客观世界提供心灵化的多样性与多元化价值观念,或者为人类的心灵世界提供净化与升华的审美理想与审美情趣。如果说科技是艺术设计必不可少的手段与方法,那么人文与艺术则是艺术设计的目的与终极追求,或者说人类价值的生成与诉求规定着艺术设计的终极指向,这也是当今人性日益异化的科技主导时代下的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一个本质性规定。当前,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普遍存在一个致命弱点,即过分强调作为手法与方法的科技课程设置,而忽视作为人文终极价值与终极指向的课程体系设置,如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课程,基本上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没有设置这类课程。须知,科技始终只是艺术设计的方法与手段,诚然,这并不是要否定科技在艺术设计中的作用,而人文才是艺术设计的根本目的,这种重手段而轻目的的课程体系最终使得学生的创作灵感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就其表现形式可以分为原创性创新与继发性创新。原创性创新对于人类的发展与社会进步来说具有革命性支配力量与根本性推动力量,但立于这种金字塔尖的人才对于人类来说,毕竟只是凤毛麟角,因而人类现实生活需要的和可能的创新大多只是继发性创新。继发性创新更多的是剪贴、嫁接、分化、重合、变形、陌生化等人文观念与价值的复合重生,但如果没有哲学认识与反映世界的方法论指导、没有美学心灵化对象世界的多元化审美观念、没有文化接受与文化消费的心理学资源、没有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呈现,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又如何能实现剪贴、嫁接、分化、重合、变形、陌生化等人文观念与价值的复合重生呢?因此,哲学、美学、心理学、文化学等作为“宽基础”的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来说,是其继发性创新的心灵源泉与智力资源。
4因材施教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首先教师要对学生情况了解清楚,才能有目的地结合每一位同学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师生的关系也就融洽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其次在此基础上捕捉学生们的好奇心、提高同学们的想象能力。再次锻炼学生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比较单一,是本能的一种观察方式,不会多角度的观察,而对于观察后问题的提出就更加困难,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就更加薄弱。这些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培养,它们都是激发和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其重点在于因材施教。在专业课程的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和思维空间,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如对于环境艺术设计项目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同学们只是把现有的材料用处在心中已经固定,不会去思考该材料能否换个位置或换个形式来表现。这些都需要老师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
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本科教育培养培养创新型、创业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核心目标,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和新人才的培养要求,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教学之中[7]。打破我国城市具有影响力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被国外设计师垄断的现象,让中国环境设计师设计的作品走出国门,让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作品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周祖银.如何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中构建学生的创意思维[J].西江月,2014:121-121.
[2]嵇立琴.浅析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创意思维训练的构建[J].电影评介,2007:109.
[3]代顺丽.语文阅读教学变革的PISA路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6:57-60.
[4]于贵军.高校历史教学中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6(15):162.
论文作者:李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专业论文; 学生们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