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医疗建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中思维的创新论文_陈涛

探究医疗建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中思维的创新论文_陈涛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1

摘要:医疗建筑设计不同于其他房建工程,对功能设计、使用安全、便捷性要求更加严格。现如今,人们对医院环境、卫生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师在进行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秉承着人本精神,为患者、医务人员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提高医疗水平。为此,文章就医疗建筑设计方案中思维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方案;思维创新

医疗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为患者营造便捷的环境,还应为医务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的为患者服务。这就需要设计师展开思维创新,保证医疗建筑方案设计的科学合理,创新新路。

一、医疗建筑设计方案背景

医疗建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医院应该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和短期建设方案。怎样让医疗设施的静态功能空间和医生、患者、物资等动态空间协调。通常先要做好医疗科室的设置规划,也就是将医疗空间设计与医院服务融合,确定科室类型、病房数量、发展规模。同时,做好医疗环境舒适性、整洁性评价,确定适合的建筑面积。以某医院建筑设计为例,该项目用地处于医院院内东北角,地理位置具有重要作用,本工程项目建设用地7000㎡的矩形,用地范围内安装配电室为医院提供服务。项目建成后茶歇,西端门诊综合楼、现状医技楼,两个建筑贴近交通干线且地上2层与玻璃长廊连接。该项目设计前需要思考一下几个问题:第一,项目用地位置在城市建筑中具有重要作用,建筑应以怎样的形式融入城市规划,怎样与周围环境映衬。第二,现如今城市用地紧张,怎样满足医院功能需求,特别是在首层设置不同功能的单独入口。第三,停车场建设、配电室设置。第四,怎样做好与用地西端的两栋沿街建筑协调,如何实现功能连接,做好建筑与医院长远发展关系协调。

二、医疗建筑设计方案思维创新

医疗建筑设计应以简单朴实、功能为主,以医疗流程分析为技术原点,以医疗设计经验为技术保障,重视设计品质、优化细节。同时,重视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建筑空间的科学设计,医疗建筑设计中适用性比美观性更加重要。因此,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提供专业化的设计服务。

(一)初期设计

医院门前设置交通干线,线路略向西端偏移有助于均衡前广场。综合楼北端沿交通干线裙房要突出主建筑,与门诊楼保持对齐,这样在医院前端形成矩形广场。东西两端较为狭窄,全部入口都设置在南北两端,将人流量大、使用频繁的保健门诊、急诊、健康体检口设计在建筑北端,面对交通干线,保健病房与内科病房入口设计在建筑南端。建筑北端地下停车场,为车辆进入提供方便,并采用多层机械式停车,可以容纳上百台车。新建建筑和现有建筑在裙房西端二层形成连廊,使现有功能与今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医院1--4层作为保健门急诊室与体检室,东端呈凹状规避配电室。5层作为设备间和结构转换层,以上各层东端不再凹进。各层2个护理单元设计方案包含“工”状、“U”字性、“口”字形,经过比较分析得出“口”字形方案最佳,“工”字形设计影响病房日照;“U”字形具有良好的观赏效果,但北端山墙面对着交通干线,建筑形象差。“口”字形有效解决了这几个问题,2个护理单元顺着各个方向扭转15°,周围景观可以朝向病房且减少日照,北向集中设置医护用房形成独立的医护工作区,避免交通干扰,成为独立的医护工作区。此外,防止了交通干线影响患者休息,因而决定采取“口”字形方案。在交通干线立面设计上采取极简方案,通过简单的立面处理解决复杂的功能结构,给人视觉冲击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医疗建筑设计方案完善

经过分析后发现,以上方案方形立方体体量对建筑主体而言较为庞大,缺少其他建筑协调,因而再一次进行设计方案完善。第一,总平面整体协调。裙房东北端建筑突出,能够与西端门诊综合楼围合出院前广场。在单独建筑主体中设计一定的内凹空间用于建筑缓冲空间,该空间设计保健门诊入口与保健急诊入口。因为体检患者数量较小,在西端设置体检入口,保健病房与内科病房入口位于建筑南端。因为医院主入口与出口之间有3m高差,所以在进院的一条低标高道路设计人车分流,当行人进入医院后通过坡道进入院前广场,广场实现人员分流。车辆由院前道路进入地下车库,患者可以从车库乘坐电梯进入医院内部。这样一来,实现了人车分离并且扩大了停车面积。同时,对裙房平面也做出了调节,与现有建筑和远期建筑实现连接。建筑东端有配电室得1--4层依然规避,5层不再去除结构转换成,选择跨度20m的型钢桁架支撑上端框架柱。病房内部全部执行方案一设计思路。此外,针对建筑主体过于庞大问题决定将北端体块打破成2块,中心由玻璃廊道与空中庭院等连接。结合医院建筑机理选择使用相近的手法与材质处理裙房,给人以视线统一感受,高层建筑采用贯穿医院内部横线条方法使表皮横线条呈凹凸造型给人总体感受一致与个体的别具一格。建筑内部中虚空间的处理提升内部使用多元性,为医生与患者提供舒适的环境。

(三)方案确定

经过方案优化完善后,再次对北端交通干线体量缩减。南端建筑压低,高层建筑进行落地处理,突出沿线交通干线建筑的高耸。这样北高南低的结构形式保证北端有充足的光照。两栋高层设置消减建筑东西向体量,形成整体感,规避配电室位置,采取体块的变化,改变结构技术处理,节约设计成本。方案设计时需要保证南北建筑具有一定间距,满足建筑主体光照需求,北端建筑尽可能偏向北端,北端室外空间紧张无法满足入口广场需求。对此,在北广场设计时将建筑西北退让设计入口广场,解决门诊与体检出入口。北广场人车分流与地下停车结构设计依然保留,侧端广场设计把人分享到基地内端,生成建筑特有的集散广场,提升空间质量。此外,平面设计时把入口门厅设置在建筑西端,中庭四周设置交通通道并设计医疗街。目前,急诊与后续功能全部设计医疗街连接。病房部分变化大,“口”字形设计变为“一”字形,病房设计在南段,北端为各科室。

结语

从这几个方案看,通过不断的调节发现仍然存在问题,首先,医疗建筑设计特征。医疗建筑作为城市公共建筑,需要解决与城市的关系、环境协调、城市形象协调。其次,医疗建筑和其他建筑特殊性,例如:功能多元性、流线复杂性、医疗工艺设计。医疗建筑设计方案思维创新应结合公共建筑属性分析,积极创新思维,解决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琦.医疗建筑给水排水和灭火系统设计特点[J].给水排水,2019(02):82-86.

[2]徐文彬.医疗建筑人性化精细设计研究与应用[J].居舍,2019(04):90.

[3]刘玉超.浅析医疗建筑地下空间环境宜人化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9(01):76-79.

[4]李晨,李科军,谢作产.医疗建筑人文与文脉设计——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下沙院区[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2):54-57.

[5]陈克用.浅析医疗建筑空间人性化设计——莆田涵江医院新院区[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12):62-64.

作者简介:陈涛,1983.02,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研究生学历,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医疗建筑设计、观演建筑设计。

论文作者:陈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5

标签:;  ;  ;  ;  ;  ;  ;  ;  

探究医疗建筑设计方案创作过程中思维的创新论文_陈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