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论文_邓建华

涟源市荷塘镇中心卫生院 湖南涟源 417122

【摘 要】目的:分析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西医方法的前提下,给予中药汤药(四妙散加减)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程度。结果:(1)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比对照组(62.50%)更高,P<0.05。(2)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69±0.90)明显低于对照组(3.06±0.8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四妙散加减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关键词】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疼痛感改善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多发疾病,发病率较高,常规疗法为镇痛药物治疗,但是效果欠佳。随着我国中医学理论方法的不断发展,中医疗法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湿热痹症”,其发病原因在于饮酒过度、过食肥甘、痰湿内盛,致使经脉痹阻、郁久化热,从而引发关节红肿热疼。《内经》言: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因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其原则在于清热除湿、解毒凉血、散瘀通络。本研究采取四妙散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45例,女35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为(63.00±5.00)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为(15.00±3.32)年。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40例,观察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为(63.11±5.00)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为(15.12±3.32)年;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43-69岁,平均年龄为(63.12±5.00)岁,病程1-19年,平均病程为(15.11±3.32)年。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纳入标准:均符合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严重关节畸形、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疾病等。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口服秋水仙碱0.5-1mg/2h,疗程为1周/个,共用8个疗程。

观察组:在西医方法的前提下,给予中药汤药(四妙散加减)进行治疗。

基本组方如下:黄柏、赤芍,各15g;薏苡仁、车前仁(布包煎)、百合、石韦、忍冬藤,各30g;土茯苓50g,萆薢、络石藤,各20g;苍术、川牛膝,各9g;牡丹皮12g,甘草6g。水煎,每天服用1剂,分为早晚2次服用,温服。疗程为15天/个,共用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程度。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进行疗效评估,具体分成4个级别:治愈:全部症状、体征都消失;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症状和体征得到一定好转;无效:症状和体征无任何改善,或者更加严重。采取VAS评量表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疼痛感进行评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t检验,对非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卡方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的分布趋势,P<0.05表示数据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疗效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比对照组(62.50%)更高,P<0.05。(如表1)

2.2膝关节疼痛评分改善

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1.69±0.90)明显低于对照组(3.06±0.81),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降低,P<0.05。(如表2)

表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例(%)]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3.讨论与结论

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分析,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主要在于人体嘌呤代谢紊乱,致使血尿酸过高,导致关节、软组织、骨胳受累。其特点表现高尿酸血证、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体内尿酸分泌增加、排泄减少是导致痛风的主要原因。西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一般首选秋水仙碱,联合抗炎药,如果不能够使用秋水仙碱,则需要长期使用消炎镇痛类药物,对肝肾功能和胃肠道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如果停用会容易复发,因此其疗效明显欠佳。在祖国医学理论中,痛风性关节炎归属于“湿热痹症”,其发病原因一般为饮酒过度,过食肥甘,痰湿内盛,下趋于关节,致使经脉痹阻,郁久化热,导致关节红肿热疼。根据《内经》记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1]。根据《丹溪心法》记载,肢节肿痛,脉涩数者,皆是瘀血。先天禀赋不足、正气亏虚,后天失于调养、嗜食肥甘,脾胃受损,运化失司,乃是通风发病之根本[2]。传统西医疗法采用西药止痛,容易引发恶心、腹痛、呕吐等不良的反应,因此需要寻找更加安全的方法。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更高,两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降低。可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独西药疗法,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本组方药含黄柏,能够起到清热除湿的功效,薏苡仁可以利水渗湿、除痹、清热排脓、健脾止泻,丹皮、赤芍则能够活血化瘀,不但有效地缓解了症状,而且有利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尿酸,从而提高患者的代谢功能。四妙散出自于《成方便读》,在二妙散的基础加牛膝、薏苡仁而成,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通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功效[3]。

综上所述,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取四妙散加减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疗效,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参考文献:

[1]李朝晖.四妙散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3,13(09):62-63.

[2]曾宪勇,王振伟.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9例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07):101.

[3]陈蓉.浅谈用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03):2.

论文作者:邓建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6

标签:;  ;  ;  ;  ;  ;  ;  ;  

四妙散加减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论文_邓建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