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研究论文_李松青,周建言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128

【摘 要】基于MEI对生态创新分类和层次分析法,结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化实践,提出其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评价结构模型。研究结果显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化中与大学/研究机构合作、农产品废物加工处理、农产品生产清洁技术这三项措施中所占权重较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今后生态化实践中,可以着重通过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农产品废物加工处理、农产品生产清洁技术来提高生态化效率。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生态化 评价 层次分析法

截至2014年,全国各类农业龙头企业达12.3万家,其中省级1万多家,国家级1191家[1],带动农户1.2亿户,参与其产业化经营的农户每年户均增收突破3000元,这充分说明农业龙头企业能够繁荣农业农村经济、维持市场稳定、有效带动农民增收。随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该如何转向生态化发展也是备受关注。目前,许多学者提出将生态创新与企业发展相结合来缓解环境问题,这体现着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部分。生态创新于1996年由Fussler 和 James首次提出[2],2009年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OECD)在报告中将生态创新界定为“新的或显著改善的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市场方法、组织结构和制度安排的能够带来环境改善的创造或施行为[3]。虽然国内外生态创新研究取得诸多成果,而关于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创新评价研究较少。鉴此,本文拟基于MEI对生态创新分类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个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新评价模型,以此为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生态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层次结构模型建立首先问题按照每组分为一个层次,再将每一层次细分为若干因素,然后按照最高层(目标层)、若干中间层(准则层)、若干最低层(措施层)的顺序排列。本文的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结构模型(如图1),构建在MEI项目组所提出的生态创新分类[4]。MEI项目组的生态创新分类是:1)环境技术,包括污染控制、清洁技术、废物处理设备、清洁工艺等;2)组织创新,包括污染防治计划环境管理、审计制度及连锁经营;3)产品/服务创新,包括新的可以改进环境的产品、绿色金融产品、可以减少污染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服务;4)绿色系统创新,比现有系统更环保的生产或消费系统。相较一般意义上的创新,合作在生态创新中更显重要,生态创新主体会更多地与国外合作者互动,大学研究机构在生态创新的知识发展过程中,尤其在生态产品创新中很重要,因为生态创新要求更高的知识密集度[5]。在生态创新中体现了合作的重要性,而在企业生态创新的合作涉及各利益相关者,在发展中应加强与其合作、沟通协调及获得支持。因此,在本文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设立利益相关者,再从组织和功能的视角分为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非政府组织三类[5]。农业龙头企业是加工或流通农产品为主,农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应减少环境负外部影响。因此,在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设立与农产品相关的环境技术,在绿色系统创新中设立农产品流通系统。根据农业龙头企业的情况,在MEI项目组提出的生态创新分类之上构建了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结构模型,设定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为目标层A,设定环境技术、组织创新、绿色系统创新及利益相关者为准则层B,B层中再分16个因素即措施层C(见表1)。

二、生态化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层次分析法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6]。层次分析法能使决策者将复杂的问题分为若干层次,若干层次中细分若干因素进行比较得到不同的各权重,有利于决策者作出最佳选择。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即AHP法进行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或者专家学者打分来评定各层次的各有关因素相对重要性,从第二层开始,同一层级的因素进行比较并用一定的比较尺度来构造判断矩阵A,通常各因素的重要性用数字1至9及其倒数作为标度评价(见表2)。

1.计算特征根、特征向量并一致性检验

(1)运用方根法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其特征向量

①计算判断矩阵每一行的乘积:

②计算的n次方根:

③将向量归一化,可以得出同层次各要素权重,再将权重数值按照大小排列,得到层次单排序结果。

,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

④计算最大特征根:

(2)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判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与一致性指标(CI)和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相关,将各判断矩阵求出的CI与所在阶层RI相除即可得出一致性指标比率(CR),一般判断矩阵是1阶或2阶总会达到满意的一致性,判断矩阵2阶以上有相对应RI数值(见表3)。只有当CR<0.10时,该判断矩阵就达到检验要求,否则需要调动各数值直到通过检验要求为止。

计算一致性指标CI和确定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算一致性指标比率: CR

2.确定层次总排序

(1)同层次中所有层次单排序结果和上一层次的权重值相乘得出层次总排序结果,如果上一层次的层次总排序中的元素A1,A2,…,Am得到权重值分别为a1,a2,…am;与Aj对应的本层次元素B1,B2,…,Bn的层次单排序结果是M(当Bi与Aj无相关时,);即为B层次的总排序结果。

(2)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当CR<0.10时,则层次总排序的结果通过检验要求,不然就需对本层次的各数值进行调动,直到层次总排序的通过检验要求为止。

①CI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CIj是aj 所对应的层次中判断矩阵的一致性)

②RI为层次总排序的随机一致性(RIj是aj 所对应层次中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

③CR为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

3.数据分析

本文根据专家学者的打分,建立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各指标判断矩阵。表3为准则层B各因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表4至表7为措施层C各因素判断矩阵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表8为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层次总排序结果。

(1)各层次的判断矩阵及其一致性检验结果

表4中CR=0.0300<0.10,因此符合一致性。权重值的排序为:环境技术(B1)、组织创新(B2)、利益相关者(B3)、绿色系统创新(B4)。

表5中CR=0.0582<0.10,因此符合一致性。权重值排序为:农产品加工废物处理(C4)、农产品生产清洁技术(C1)、绿色能源技术(C5)等。

表6中CR=0.0334<0.10,符合一致性。权重值排序为:污染防止计划(C9)、环境管理和审计制度(C10)、连锁经营(C11)。

表7中CR=0<0.10,因此符合一致性。权重值排序为:比现有系统更环保的生产系统(B12)、比现有系统更环保的流通系统(B13)。

表8中 CR=0.0216<0.10,因此符合一致性。权重值排序为:大学/研究机构(C14)、政府(C15)、非政府组织(C16)。

表9为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的总体排序,依据上文的研究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生态化评价中准则层中权重最大是环境技术(0.4530),说明了在生态化中环境技术是最重要的,环境技术对生态化影响较大;再是利益相关者(0.3204),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政府的支持、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调对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影响也较显著。

生态化评价中措施层中权重值最大是与大学/研究机构的合作,这与上文中提到的“生态创新要求更高的知识密集度”是一致的;再是农产品废物加工处理,使农产品生产中已产生的废物对环境负外部性的影响最小;再是农产品生产清洁技术,是指农产品生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标准化技术,体现的是从源头上减少环境负外部性影响。今后,农业龙头企业在生态化实践中,可以着重这三项措施的实施来提高企业生态化效率。

(2)层次总排序检验结果:

=0.4530×0.0820+0.1405×0.0194+0.0861×0+0.3204×0.0125

=0.0560

=0.4530×1.41+0.1405×0.58+0.0861×0+0.3204×0.58

=0.9060

0.0618<0.10

因此,矩阵满足一致性条件。

三、生态化评价研究的应用价值

通过文献调查、MEI对生态创新研究基础,本文构建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模型,并用AHP法对体系中各指标进行评价,得到结论环境技术对生态化影响最大,具体措施大学/科研机构的合作、农产品废物加工处理、农产品生产清洁技术权重较高,是提高生态化的有效措施。依据上文的研究结果,结合如今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化发展状况,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农业龙头企业培育生态创新观念,企业内部人员形成一种新的人类行为模式—“理性生态经济人”[7],即应同时具备与其相关职业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生态环境知识、环境理论素养,而这种模式应在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中贯通。

农业龙头企业应积极推广环境技术创新,广泛应用能减少对环境负外部性影响和保障农产品质量的技术,如农产品加工废物处理、农产品生产清洁技术、农产品基地安全标准等,实现农业龙头企业生产整个过程“生态化”,形成高效的农产品生产管理体系。

农业龙头企业生态创新的主体不仅包括农业龙头企业,还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大学/研究机构,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建立政府、非政府组织、大学/科研机构全面参与支持的生态化保障体系。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农业龙头企业的生态化实施,保障生态化的发展;非政府组织应促进农业龙头企业与政府的沟通协调,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生态化的发展;大学/科研机构提供关于生态化的知识来源,能够直接影响生态化的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是主体,应用环境技术、注重组织创新、采用绿色系统创新及加强与各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来进行生态化运行,从而获得更多生态农产品。

参考文献: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农业部关于公布第六次监测合格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名单的通知[EB/OL].http://www.Moa.gov.cn/zwllm/ tzgg/tz/201409/t20140918_4058115.htm, 2014-10-28.

Fussler C,James P.Eco-innovation:A Breakthrough Discipline for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M]. London:Pit-man Publishing,1996.

OECD.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 and eco-innovation:towards a green economy[EB/OL]. http:// www.oecd.org/sti/innovation/sustainablemanufacturing OECD,2009-06-16.

聂洪光.生态创新理论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26-132.

杨燕,尹守军,Myrdal C G.企业生态创新动态过程研究:以丹麦格兰富为例[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3(1):44-53.

Saaty.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New York:Mc Graw Hill,1980.

高文杰,刘玉才,唐春云.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环境管理,2000(6):14-16.

论文作者:李松青,周建言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态化评价研究论文_李松青,周建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