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对515名农村儿童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安徽省农村留守儿童身体状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建议。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作息、营养状况方面存在差异。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态环境;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2-0355-02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本调查欲通过了解安徽省合肥市乡镇小学高年级以及初中年级留守儿童身体状况,进而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获取相关信息,借此研究调查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实验小学、肥东北苑小学、江塘中学、石堰中学、粹民中学以及寺前中学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随机抽取进行问卷发放。本次调查对象515名学生,其中女生246名,男生269名。本次调查最终回收有效问卷515份。
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家庭基本信息问卷、儿童焦虑量表、儿童情绪及行为问卷、儿童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家庭周边环境调查等问卷对儿童信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通过当地学校老师发放问卷给学生进行信息的收集。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15份,问卷回收率为85.8%。其中有效问卷率为(见表1、表2)。
表1 安徽6所学校抽样调查对象一览表(n)
根据有效地样本数据,本次调查有效样本515人,占85.8%;其中女生246人,占47.8%;男生269人,占52.2%。由表2可以看出后期根据问卷的相关信息将儿童的类型进行分类,其中留守儿童151人,非留守364人。根据父母外出务工情况又将留守儿童划分为三种类型,双亲外出的儿童51名,占9.9%;母亲外出,父亲在家的儿童7人,占1.4%;父亲外出,母亲在家的儿童93名,占18.1%。
1.3 调查内容
研究从留守儿童的日常作息时间以及身高体重等方面进行调查,进而探究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的问题。首先我们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儿童的身体营养状况(BMI指数)、家庭经济状况、日常作息时间、焦虑状况、主观幸福感、挫折应对能力、家庭周边环境等。其中判断是否为留守儿童本调查采用如下指标进行观测:Q1:你在家的时候,和谁住在一起?Q2:你的父亲现在属于哪种情况?Q3:你的母亲现在属于哪种情况?
2.监测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形成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人口转移即“民工潮”。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体制的局限,进城务工人员无法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致使他们无法把孩子带在身边,致使中国农村形成了一类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Left behind children),近期媒体报道指出留守儿童面临新的问题,农村学校周围小商铺垃圾食品的泛滥,而这些垃圾食品的受众大多为留守儿童,该现象极大的影响留守儿童的身体健康状况。
2.1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BMI指数)
表3 留守状态对身体营养状况(BMI)的影响
从数据的结果可知:安徽省合肥市中小学学生的体重指数M=21.9,SD=54.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显示男生四年级至初二年级体重指数范围为14.2至22.8,女生体重指数范围为:13.7至22.6。由表3 t1=0.937,sig=0.349>0.05,t2=-0.174,sig=0.862>0.05可以看出留守状态及性别因素导致的体重指数并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就均值来看处于留守状态的学生其BMI的均值远远大于国家规定范围的最大值,而非留守状态下学生体重指数均值处于正常范围内。根据这一现象我们推断在缺少父母监护的情况下儿童的身体营养状况存在超重和营养不良这两个极端的问题。
2.2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中小学生睡眠时间调查
表4 留守非留守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的差异检验
由表4我们可以看出安徽省合肥市部分中小学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7~9h,8.3%的学生每天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7h,8.2%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h,样本均值为8.02h。由表5可以知M留守=9.61,M非留守=8.78,t=6.636,P<0.05 ,留守儿童每天平均睡眠时间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一方面缺乏父母的有效监督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另一方面儿童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2.3 安徽省合肥市部分中小学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场所和支持来源,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心智发展还不成熟,更需要父母和家庭的关爱。然而在农村地区有大多数的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缺少父母给予的关爱。我们通过数据的分析调查观测父母日常的关爱对儿童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如下:
表5 留守状态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生活满意度上并无显著性差异(t=-0.63,P>0.05)。从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由于缺乏父母的日常指导而幸福感较低,也就是说影响儿童幸福感的并不是父母能否在身边。
3.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家庭问题,而是一个国家大的社会问题,近几年关于留守儿童的各种报道更使问题日渐凸显。国家对此现象也发布一系列相关政策缓解这一现象,例如:建立动态档案、“三位一体”模式等要求学校、家长、村委会共同致力于留守儿童问题,然而所达到的效果不容乐观。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政策落实到位,要求及时反馈各类留守儿童健康安全信息。国家于2010年就出台了与留守儿童有关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于2016年2月4日,国务院又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以下统称《意见》),对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
(2)父母在决策时应优先考虑儿童发展。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在生活习惯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差异,比如:饮食不规律,易发胖;作息时间不规律,易晚睡晚起,夜晚兴奋白天精神萎靡。父母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这种角色不是轻易就能被爷爷奶奶代替,而且通过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爷爷奶奶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重养轻教”的问题。
(3)规范农村学校周围商店的经营,加大惩罚打击力度,避免不良商贩对留守儿童健康造成伤害。
论文作者:孙敬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儿童论文; 问卷论文; 安徽省论文; 合肥市论文; 父母论文; 状况论文; 可以看出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