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也在渐渐提升,严格控制环境监测的质量,可进一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问题;方法
1、分析环境监测的目的
针对环境监测而言,其主要是指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环境的质量进行评定,从而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下是进行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首先,实施环境监测是国家进行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具备法律职能,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分析环境污染的程度、污染来源及如何进行有效的环境治理等;其次,在实际的环境监测过程中,相关监测人员需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及要求进行,不能因各种原因而对监测数据造成影响,确保监测结果的公正性及精确性,从而为相关政府提供更为精准的监测数据,以此为据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最后,针对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其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其作为环境保护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环境监测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此可看出,环境监测其本身是具备较强的服务性及公益性的。
2、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1)室内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各地区的发展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有些地方的发展较为落后,经济条件有限,所以也就直接导致了环境监测所用的设备质量较差或不齐全等问题。对于室内监测而言,不仅只是室内监测的仪器和设备非常陈旧,连监测专用房也没有,不仅如此,有些地区连基本的仪器都没有,难以与发达的检测技术相适应。这种情况下,监测信息的效性和可用性很难得到保证。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监测站是隶属于环保局的,环保局一般比较重视那些可以很快看见成绩的环保工程,对数据监测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环境监测站无法得到财力、人力、技术上的支持。二是,地方部门对环境监测不重视,研究经费的投入过少,监测站的监测费用难以得到保证。
(2)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技术也在逐渐提高。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环境监测相关内容时,虽然有明确一些要求及规定,但在实际的质量过程中却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环境监测的技术、人员等,都不能完全的满足质量方面的要求,阻碍了环境检测质量的正常进行。所以,我国的环境监测站需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例如,持证上岗制度、“三级审核”制度、质量抽查比对制度、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规定等均须在原来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加强。
(3)环境监测重视程度不够
尽管我国环境保护的意识正在不断的提高,但是面对利益和环境的选择时,依然会选择利益而不惜破环境,环境保护工作很难从中牟利,因此许多地方政府不愿在这方面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在地方尽管有专门的监测部门,但是做得基本上还是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对室外的环境监测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环境监测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3、环境监测技术应用
针对环境监测工作而言,以往所用的监测技术均以人为操作为主,使用一些仪器进行配合,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从而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数据的正确性及有效性。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主要包括采样、测试及处理三个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开始的采样及后面的测试,合理、科学的测试技术可有效确保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判定环境的污染程度及其污染原因。现阶段,进行环境监测的监测对象主要包括水源、土壤、生物及大气等,上述内容中最长常见的监测对象是大气及水环境。例如,针对大气监测而言,主要是指采用科学的监测技术对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明确污染程度及污染来源,但由于大气中存在的污染物较多,所以在实际的监测过程中难度就所提升,因为在进行大气污染的监测过程中,不仅要对其存在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进行分析,还需综合考虑到气温、风向、气压等,从而才能更为全面的确保监测结果的质量,反应大气的污染程度。针对水环境的监测而言,主要是抽取水体样本,水体样本主要有湖水、河水、工业排放水等,采用监测技术进行监测,从而确定其污染程度,同时在监测过程中要综合考虑水体的流量、速度等相关信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的方法
(1)提高重视程度
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当今社会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政府要增强宣传力度让全民在意识上有所提高。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一项基础工作,要让大家予以重视,是一个循序进行的过程。因此,政府要通过采取各种渠道让全社会对环境监测工作予以重视,不单是在思想上提高引起重视,还要在实际的过程中行动起来,加大队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力、财力以及技术上的投入支持。此外,还需要环境监测人员自身地不断努力,要将工作成果积极的展示公示出来,使大家意识到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性,这样可以从根本上使环境监测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2)建立健全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制度
在进行环境监测时,需对其质量控制进行实时监督,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不断对监测人员讲解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性,加深人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的认识,合理分配监测人员的工作岗位,明确其自身职责,促使人员在实际的监测工作中能够按要求严格执行。同时,还需制定奖惩制度,指派相关监测人员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进行检查,如若发现质量不过关或存在监测方法错误的现象,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并及时对其进行指正。另外,还需定期组织相关会议,对于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进一步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性及有效性,全面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3)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
环境监测是一项特殊的工作,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还艰苦,要让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就要在环境监测在各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一个监测站如果连最基本的检测设备和监测条件都不具备的话,环境监测质量就更难得到保证了。首先,加大物力上的投入,增加基层监测站的工作经费,保证检测机构的基本检测设备可以配齐,在此基础上,还可支持引进新技术和增添新的设备等。另外,还需人力上的投入,要对检测人员进行培养,培养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在员工待遇方面,要监测人员的增加福利待遇,这样可以有效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大对环境监测的投入,这样不仅确保环境监测所获取数据的正确性,还能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4)强化监测人员素质
针对环境监测质量控制而言,不仅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还需不断提高相关监测人员的专业技能及素质,确保其能完全满足当下环境对监测技术的要求。相关部门应定期举办环境监测相关知识方面的讲座,要求人员积极参加,进一步强化人员的职业道德及思想,提高人员的责任心,让其对环境监测引起重视,帮助人员树立爱岗敬业、质量第一的精神,从而积极工作,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5)源头上解决环境问题
在排废气的管道上安装精装净化装置,减少工厂的建立与工厂的废气排放,要求工厂先对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再进行尾气排放,加强法制建设与明文规定,对工厂的污染排放进行检测,如果不达标,需对其进行严格处理,控制工厂的建设。
(6)发展生态作业
大面积植树造林,发展生态农业,做到低碳排放,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做到少排放,低污染,将园林绿化作为重要的发展项目之一,禁止乱砍乱伐,制定相关规定,严肃处理环境问题,切不可放纵,培养专门的技术人才,真正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5、结语
综上,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环境的恶化,导致环境保护工作日益紧张。环境质量控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的过程中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环境保护水平,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质量,进一步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衡.环境监测过程中质量控制探讨[J].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环境监测站,2017(8):163.
[2]陈霞云.环境监测质量控制[J].嘉兴市环境监测站,2016(02):57-58.
[3]张代荣,郑禹.环境监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探讨[J].重庆市万盛区环境监测站,2017(03):55.
论文作者:徐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4
标签:环境监测论文; 质量论文; 工作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人员论文; 过程中论文; 环境保护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