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综合医院门诊心房颤动患者调查分析论文_常卫波1,彭银鱼2,邵艳红3,孟哲3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心房颤动患者调查分析论文_常卫波1,彭银鱼2,邵艳红3,孟哲3

常卫波1 彭银鱼2 邵艳红3 孟哲3

(1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河南 灵宝 472500)

(2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河南 灵宝 472000)

(3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河南 灵宝 472500)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门诊心电图室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为临床相关疾病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详细收集2012年09月至2013年09月医院门诊心电图室确诊房颤的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房颤的易患因素,了解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现状。结果:共收集房颤病例66例,易患因素中高血压占50%,冠心病占18.2%。华法林应用率13.6%。 结论:房颤主要易患因素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应用率仍低。基层医院仍需加强房颤的防治。

【关键词】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心房颤动;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7.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7-0064-02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有很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为了解基层综合医院门诊房颤患者的发病率、易患因素、华法林应用情况,本研究调查分析了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门诊心电图室确诊房颤的患者的具体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心电图室确诊房颤的患者。入选标准:年龄不限,符合房颤的诊断标准:在心电图上,正常的P波被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震荡波或纤维颤动波取代。纳入病例均处于房颤发作期。

1.2 研究方法

详细登记房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肺病、甲状腺等患病情况,华法林的应用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

2.结果

2.1 心房颤动患者分析结果

调查期间进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共有7330人,其中66例符合房颤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30例,女性36例,男:女=0.83:1。年龄34~93岁,平均年龄(69.2±11.2)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65岁以上房颤患者占比73%(53/66),80岁以上患者房颤发病率15%(10/66)。

2.2 心房颤动易患因素分析

66例房颤患者中患高血压占50%(33/66),冠心病占18.2%(12/66),糖尿病占7.6%(5/66),风湿性心脏病占7.6%(5/66),慢性肺病占4.5%(3/66),甲状腺疾病占3.0%(2/66)。在房颤抗凝治疗中,应用华法林的比例13.6%(9/66),应用阿司匹林的比例12.1%(8/66)。

3.讨论

本调查分析显示医院门诊患者的房颤发病率为0.9%,考虑到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做心电图检查时房颤未发作,故真正的房颤发病率要高于此数值。

房颤发病率的增长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及临床心血管病息息相关。房颤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西方国家中风湿性心脏病所致房颤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高血压、冠状动脉疾病在房颤的病因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调查显示高血压、冠心病是房颤的两大易患因素,已成为房颤发生的主要病因,与相关报道相符[1]。高血压是房颤最常见危险因素,常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受损,RAAS系统激活等机制使左房压力升高、心房增大、心房肌纤维化以及心房肌亚细胞结构发生改变,这也正是房颤发生及维持的机制之一[2]。冠心病引起房颤的机制还包括心肌长期慢性血供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纤维化,成为发生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同时电稳定丧失又易致心律失常发生[3]。

根据2004年发表的数据,我国30岁至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华法林治疗可使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26%,而颅内出血发生率很低[4]。华法林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脏环氧化还原酶,使无活性的氧化型Vit K无法还原为有活性的还原型Vit K。而凝血因子II、VII、IX、X从其前体变为活化型时,其分子的N端谷氨酸残基需要还原型Vit K作催化剂进行 γ- 羧基化。华法林通过干扰Vit K依赖型凝血因子的羧基化,使其停留在前体阶段(有抗原,无活性)而达到抗凝目的。华法林预防房颤栓塞的适应症有:高龄、脑卒中或TIA史、高血压、中重度心衰、二尖瓣狭窄、瓣膜修补术后。

根据周自强2004年的调查结果,我国房颤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比率仅为1.7%[5]。本调查显示,基层医院华法林的应用率达到13.6%,超过以上数据,说明随着房颤研究的进展、医院设备条件的改善以及心脑血管疾病诊疗指南的规范化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生和患者意识到华法林的重要性,但华法林的应用与国外相比还远远不足,分析原因有:① 医患矛盾恶化,医生顾虑出血并发症。② 医院无条件监测INR。③患者在监测和服药方面依从性差。因此急需开发一种不需监测凝血功能且方便价廉的口服药物来代替华法林。有条件的医院应该建立健全房颤门诊,有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对接受抗凝的房颤患者进行系统化管理,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华法林应用的局限性。

总之,由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非瓣膜性房颤成为房颤病人的主要构成部分,控制危险因素是降低房颤发生的最有效手段。目前预防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有效药物是华法林,应提高华法林的应用率。

【参考文献】

[1]杨健威,李玉冰,李海珍等.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分析[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8):1027-1029.

[2]石雪,杨万松,李振莲等.1294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1,17(1):120-121.

[3]周玉杰,马长生,张澍. 心房颤动—现代认识与策略[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61-63.

[4]郭艺芳.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2,12(3):173-177.

[5]周自强,胡大一,陈捷等. 中国心房颤动现状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4,43(7):491-494.

论文作者:常卫波1,彭银鱼2,邵艳红3,孟哲3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5

标签:;  ;  ;  ;  ;  ;  ;  ;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心房颤动患者调查分析论文_常卫波1,彭银鱼2,邵艳红3,孟哲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