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探论文_林伟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探论文_林伟

林伟 浙江省平阳县水头镇南湖小学 325400

【摘要】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在实施新课程以来,由于部分教师对课程理念理解的不到位,导致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式形式化,教学效率低效化。笔者认为有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应从设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及规范的操作演示等方面着手,时刻树立“效率”意识,真正实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大提速”。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8)06-0015-02

课堂是学生求知和成长的主要阵地,甚至可以说,课堂学习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和生命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到位,对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不恰当等原因,信息技术课堂上一度出现了形式化和低效化的现象。著名的李艺教授在观摩了某地一次优质课评比活动后指出:“现在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超前于内容、形式超前于内容,玩儿的花样多,浪费时间的情况多,一节课大部分是废话,形式化严重,缺的是内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反思众多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其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情境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得当、演示操作的规范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树立“效益”意识,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首要问题

在一次教学设计比赛中,要求将对信息技术课程中“表格规划与修饰”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设定,有的教师设定为“学会表格规划与修饰的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人抓不住根本;有的教师设定为“能用合适的宇段规划电子表,能用合适的工具修饰表格”,过分地强调了技术而忽视了其他。而本课适代的教学目标可设定为“知道Excel工作表结构,能合理设计规划工作表,描述和存储从实际生活中获取的数据;并能熟练使用各种Excel工具,美化修饰工作表;理解规划与修饰表格的意义,培养初步审美意识。”其涵盖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二个维度,并体现了信息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的结果和标准。它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学生学习的具体指标和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依据,具有定向和调控功能。新课程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是结果性目标,具体表现为了解、理解、迁移应用的知识点及学生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能力要求,对于这一维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操作的熟练度进行测量和感知,也就是说是可以量化的。“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是体验性目标是指学生经历具体的学习活动过程或思维活动过程,从中掌握到学习的方法或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情感的熏陶和氛围的创设,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它对可塑性较强的小学生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有了以上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后,我们不难看出,在制定课时教学目标时,一要有整体性,应把课时目标和单元目标及课程总门标结合起来。二要有可操作性,在目标的制定上应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三是科学设定标高,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弹性,体现分层教学。四是教学目标要少而精,突出重点。有的教师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明显,这样的教学目标空洞、毫无价值可言。因为它无法体现某一课题的能力目标,无法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可以采用“通过……(途径),掌握……(能力)”这样的格式来陈述能力目标。

二、教学情景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创设情境时,教师应首先考虑该情境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次应围绕教学主题,合理的进行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让古诗走进课堂》--课时,由于教学的内容以枯燥的指法练习为主,学生的兴趣明显不高,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共设七关,每关以输入汉字数字多少、难易程度进行合理的分布,学生每闯出一关,都给予一定的鼓励,最后闯关成功者,授予“指法大王”称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一来,原本缺乏生机的指法练习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学生的练习兴趣被大大激发,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当然,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含多个知识点,可以创设多个教学情境,但是所有情境应围绕一个教学主题,综合创设,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情境的优势,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再次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准确掌握情绪,平衡学生的兴奋点。一般情况下,课党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不配合,常常表现在学生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不能进行有效的课堂互动。因此必须优化教学情境,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例如创设学生身边喜闻乐见的内容为素材,让学生把解决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上,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和动机,引起积极的思考。还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创设一种竞争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设认知的教学情景,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方法的得当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利保障

新的课程设置中规定小学阶段每周一节的的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倍感珍惜,偶尔几周因工作外出取消了,学生感觉非常懊恼,甚至一鼓作气告到了校长室。可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兴趣昂然。但是,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往往是因为再信息技术课上可以玩游戏、上网、聊天或但动画,而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却不愿投入精力学习,课堂教学效率及差。

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对这些派生因素的兴趣转化到教学内容上来,并激发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就必须采朋适宜的教学方法。除了传统的“你教我学”之外,还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探究、游戏等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教与学的统一,提升课堂效率。比如,我们可以将一些与学习有关的益智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既满足学生的兴趣,又开发学生的智力,还提高的学生的操作技能,一举三得。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好胜心理,结合教学内容,举办绘画比赛、动画比赛、文字输入比赛、计算比赛、网络知识比赛等,充分运用竞争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奋力跳一跳来摘苹果,是学生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的效益。

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课党教学方法虽多,但如果使用不当,照样会影响课堂效率。教师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有优化组合的意识,应针对特定的教学内容,灵活选择和组合运用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四、演示的规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补充

操作理应是信息技术教师的拿手好戏,然而实际的演示操作却不敢恭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演示的漫不经心。如在WORD中设置“页眉和页脚”,教师似乎不能准确定位“页眉和页脚”项是在“视图”菜单中,而是在“插入”、“工具”、“视图”菜单浏览查找;②演示的不良习惯。如教师演示软件下载时往往习惯将文件随便放在“桌面上”或“我的文档”,教师机桌面堆满文件与文件夹,有时为图方便快捷,随意输入字母和数字给文件和文件夹命名;有的因时间紧迫,在需要输入具体内容时,随意输入一些不相关的文字。教师这种漫不经心的操作和操作的不良习惯,既忽视了“演示教学”所隐含的教育意义,又反映了信息素养的缺失,最终必然导致学生信息素养的缺失。

“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往往不在于教师命令学生做了什么,而在于教师本身是什么样的人。”为此,教师应该以身垂范,规范每一次操作。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按照技术规范进行信息的识别与获取、存储与管理、加工与表达、发布与交流,特别要管理好教师机,发挥教师机的教育作用;其二要认真“备”操作,课堂上涉及的相关操作在课前都要认真演练,达到熟练与规范水平。在演示时,要变无意为刻意。切不可自恃技术能力高,忽视操作细节的研究与训练,使演示操作失信于学生。

信息技术课堂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主阵地。它拥有高新的硬件设备和智能的软件环境。学生面对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世界。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该感到无比欣慰。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多学习,多钻研,真正成为文化素养高深,业务能力高强,师德风范高尚的现代化教师,才能使教学更有成效,才能是信息技术学科成为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支柱。

参考文献

[1]《论有效课堂教学的六大主要特征》.(教育科学版).杨旻旻.

[2]《提高综合理科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教育科学研究).王文军.

[3]《如何搞好新课标环境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王申兰.

[4]《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信息技术•通用技术).江苏省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林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再探论文_林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