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持续,油田在建设初期所设立的转油站的设备超期服役现象开始出现,转油站作为油田集输的核心工艺环节其应充分地优化系统工艺,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做企业节能降耗的“排头兵”。本文就转油站的设计流程工艺进行了分析,并在实践调研中,对转油站工艺在工艺操作、流程设计及设备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良对策。并基于转油站当前的运行状况,提出了提升转油站工艺优化实施效果的辅助策略。
关键词:转油站;工艺流程;问题;对策
志丹地区属于黄土高原地形,采油作业区的海波高、落差大,沟壑纵横、植被稀疏,交通不便,基于特殊的地形地貌,志丹地区的油田技术主要以转站输油为主。在充分考虑到地势等因素值守,以转油站为骨架以井组增压为手段形成了作业区的技术网络。随着油田开采的不断持续,油田在建设初期所设立的转油站的设备超期服役现象开始出现,其不仅影响到采油集输系统的运行效率,也给工艺设备的安全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1]。而与此同时,企业在资源下行的背景下竞争压力却日益提高,转油站作为油田集输的核心工艺环节其应充分地优化系统工艺,降低设备运行能耗,做企业节能降耗的“排头兵”,通过不断的技术研究和工艺实践来达成对油田转油站技术工艺的方案调整和优化,本文以长庆长东作业区某转油站为例,对其工艺流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优化对策展开探讨。
1.转油站的设计流程工艺
该转油站下辖多口油井和多个集油阀组,站外系统采用单管多井串连不掺水集油流程与单管环状掺水集油流程相结合的集油工艺[2]。转油站可实现对采出液的“三合一”处理,具体的流程(见图1)为:油井采出液通过站内油阀组汇管进入到脱除器中,而后水油顺次经过外输油泵、外输流量计及外输加热炉到达联合站进行后续的处理。对污水沉降、加热后将其会掺至该转油站所辖的油井之中。
图1 转油站工艺流程
2.转油站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1 工艺操作复杂
转油站老式的“三合一”装置安装有机械的调节阀,用于控制和调节“三合一”装置的液位。同时,在转油站的外输泵装有变频器也用来实现对“三合一”装置的液位的调节。在装置的操作过程中,需对两种调节方式进行组合的运行,来实现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调节作业的复杂程度,也给岗位的操作人员带来的负担[3]。
2.2 流程设计缺陷
老式的转油站将掺水和热洗两道工艺进行了分离。掺水系统的压力为2.0兆帕,设有一台备用的掺水泵。热洗系统的压力为2.5兆帕,设有一台备用的热洗泵。而这两套工艺均为设置有备用炉,这就容易导致当掺水和热洗的非正常停车及设备检修作业时,无法满足工艺设备的运行要求[4]。
2.3 设备老化严重
随着该转油站运转时间的不断增长,其设备的超限服役现象开始出现。在工艺流程的改造过程中,部分管道以无法达到利旧使用的要求。同时,厂内的站内油阀组及外输油泵、流量计等设备的数字化能力不足,导致在工艺改造的自动化控制中出现一定的问题,成为制约转油站工艺改良进程的掣肘。
3.转油站工艺流程优化的对策
3.1操作优化
工艺设备中的机械调节阀的配套使用工艺较为复杂。工人操作的难度也相对较大。变频器设备的不断成熟,使其在转油站的应用越发的广泛。这一装置可对作业电机进行调节,通过对转速的控制实现对电机整体能耗的降低。这一半自动化的控制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岗位工人的作业负担。这两种调节方式的运行原理不同,但整体的实现目标是相一致的。因此,可在工艺改造的流程中,减少调节阀及控制阀门的数量[5]。
3.2改造流程
为便于转油站的日常操作和管理,在对转油站工艺优化的过程中,应对转油站的原油掺水、热洗工艺进行改良。可将原工艺中的掺水炉、热洗炉改为双出口,其让掺水炉和热洗炉互为备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生产管理的灵活性。同时,考虑到转油站在运作过程中采用掺水、热洗合一的流程,掺水工艺和热洗工艺公用同一管道,因此可在工艺系统的优化过程中减少备用泵的数量,仅在工艺系统中保留一台即可。
3.3设备更新
转油站的管理部门应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高度,对转油站内的设备及管道进行评估。对已不适于工艺改革的设备和管道予以淘汰。同时,也应加大对转油站站内油阀组及外输油泵、流量计等设备的数字化改造研发,以全面匹配油田的数字化建设进程。从而以设备性能的提升推动转油线效益管理和效能管理的提高。
4.提升转油站工艺优化实施效果的辅助策略
4.1设备运维
随着转油站新设备的不断上马,运维技术的提升对员工的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践生产中,要严格遵守转油站设备的操作规程,切实强化对转油站设备的使用和维护,进而提升设备的工作实效。特别是在这一过程中,岗位人员要对转油站的站内油阀组、输油泵、加热炉的定期检测,确保转油站工艺优化后的设备正常运转,保障转油站工艺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
4.2 岗位培训
采油企业要针对员工群体科学实施转油站新工艺的分层培训,不断地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掌握各种转油站新工艺设备控制及工作制度的核心技术,为转油站工艺优化效果的显现打好坚实的基础。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员工岗位培训效能上的差异化评定,实现对员工岗位任用、薪金奖励的优先提拔、优绩优酬。
综上所述,新时期以来,原油在国内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不断攀升。在这一背景下,采油企业的高效开采和安全集输,将成为社会经济得以稳健发展的能源基础。采油集输工艺应用技术的提升一个系统而长效的过程,需重视集输工艺中转油站等关键节点的新技术的应用与实践,并结合采油生产和现场的实际工况来进行转油站等关键节点工艺技术的优化和选择,需针对转油站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建立应对策略,进而全面提高采油集输的总体效益,提升企业发展的安全指数及经济指数。
参考文献:
[1]陈晓辉. 油气站站点运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山东大学,2018.
[2]孙立波. 转油站能耗评价及节能措施研究[J]. 石油石化节能,2014,(11):12-13.
[3]潘庆. 探究转油站安全模式的强化措施[J]. 中国化工贸易,2018,(13).
[4]李亢. 转油站集输系统能耗分析及优化运行[J]. 石油石化节能,2017,7(12):33-35.
[5]韩阳. 南2-7转油站掺水系统能耗分析与节能措施[J]. 化工管理,2019,(14):55-56.
论文作者:弥江,周红,何亚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工艺论文; 设备论文; 油田论文; 流程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艺流程论文; 作业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