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王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王祯

江苏中源工程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镇江市 212000

摘要:伴随社会快速发展,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建设方面得到了迅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以高机械化生产方式取代了密集型手工作业方式,以现代化信息数字管理模式代替传统项目管理手段,也因其“适用、经济、安全、绿色、美观”等备受青睐。但是随着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问题频发,严重束缚了其工业化应用。现通过对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对策,为以后类似工程作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改进措施

引言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凭借节能、节地、节水、节财和环境保护等优势,迅速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一直以来,成本低、工期短、质量好和安全性高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追求的基本目标,但由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还处于发展初期,还存在很多问题,相比于成本和工期,质量和安全问题更应放在首位。本文以某商品住宅小区工程为例分析了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装配式建筑企业提供借鉴。

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优势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集中预制施工以及统一生产装配、预制有更高精度的结构构件等技术的支撑下,能更好地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从而形成显著的质量控制优势。换言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能提高单个构件的质量,从而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如在传统的施工中,外墙板施工往往会出现开裂、空鼓、渗漏等质量通病,还有房间尺寸偏差,而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中的外墙板就能直接制作成装饰性的外墙面,减小窗户洞口尺寸误差,且窗户安装也更加精确,预制构件能保证安装窗户时严丝合缝,彻底解决外窗渗漏这一质量问题。另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部件在其工厂预制环节随时控制材料性能,包括耐火性、防潮性、抗冻融性以及保温隔声性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每一道施工工序能如机械设备的安装一般,随时检查施工精确度,确保工程质量。

2常见质量问题

2.1设计、生产、施工单位的相互配合程度

与传统现浇结构中设计、施工泾渭分明不同,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更需要设计、生产、施工单位的相互配合,紧密衔接,将很多影响质量的问题在设计阶段予以解决。比如,设计单位在对构件拆分时应考虑生产单位的生产水平、运输吊装能力以及施工单位安装的便利化,否则很可能给建筑质量带来隐患。

2.2结构连接节点的可靠性和便利性研究不足

PC构件间的连接件产品设计除了要考虑单向抗拉力,还要承受各种复杂受力,还要考虑老化与热胀收缩,需要进一步的加强研究。如今我国装配式PC件多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构件之间的连接以现浇节点为主,这种现浇与预制并举,工序与成本增加了,工期也没有优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受力钢筋一般采用套筒灌浆连接,套筒灌浆存在不确定性。PC构件灌浆套筒的灌浆是否严实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验收时没有足够依据。竖向结构灌浆的耐久性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到期后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从业人员水平不高,难以保证连接节点质量,连接节点项目封顶后也难检查。结构连接节点的技术问题亟需解决。

2.3成品保护不到位

由于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需要运至施工场地,预制构件体积较大,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如果没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可能会对构件造成损伤,比如部分预制构件跨径较大,吊装时因挠度过大会产生龟裂甚至断裂,或者运输过程中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损伤,以及预制构件成品养护不当造成构件表面产生裂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设计施工一体化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在方案设计环节需要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等设计人员相互配合,明确预制范围并确定合理预制率,对于异型、开洞较多的构件,或者重复率低的构件可以采用现浇方式解决。施工图设计和深化设计环节需要设计单位、预制厂以及施工单位紧密衔接与配合,设计构件详图、节点图并编写施工组织设计等。施工安装环节需要总承包单位、设计单位、预制厂相互配合,制定合理的安装顺序以及优化工序穿插环节,只有设计、预制、施工一体化的紧密衔接配合,才能保证施工装配式质量。

3.2控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关键节点连接质量

连接关键节点是某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的关键施工技术,在实践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人员管理、流程管理、技术管理以及作业管理等,以便控制钢筋套筒灌浆质量。连接关键节点的操作人员务必要接受专业的钢筋套筒灌浆技术培训,如有必要还应接受考核,签订责任书,保证操作人员确实掌握钢筋套筒灌浆技术,之后才能进行实际的操作,且由专业人员在旁监督,预防因人员操作不当而造成连接构件的强度不达标。明确钢筋套筒灌浆技术的使用流程,做好技术交底。大致包括:在吊装预制板之前要逐一检查钢筋套筒,确保钢筋套筒内无杂物;灌浆前,即先封闭柱底灌浆腔的四周,形成密闭灌浆腔,并确认密封有效之后把压缩空气吹入腔内,保证灌浆孔、排浆孔畅通,再利用灌浆机泵管喷射浆液;待浆液从排浆孔、灌浆孔流出之后,使用定制胶塞封堵排浆孔、灌浆孔,待全部排浆孔、灌浆孔都流出浆液后才能停止灌浆。改进施工技术,解决预制柱插筋问题。专门按照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预制柱尺寸,定制钢套板,其厚度为5mm;找准预制柱插筋部位,用精密仪器在钢套板上开孔,其孔径、位置及数量等都与预制柱的规格、尺寸相符。一般情况下,钢套板的长度要比预制柱长度多100mm,如预制柱尺寸为600mm×600mm,其钢套板尺寸就应是700mm×700mm;在钢套板表面刻画轴线及其编号,安装时要对应建筑楼面控制轴线,确保钢套板准确到位;在梁主筋上焊接长度为300mm的全丝螺杆,用螺母固定上部钢套板;在浇筑混凝土时要跟踪复测、调整,保证插筋吻合套筒位置。从作业管理层面监督、检查灌浆密实度,使钢筋套筒灌浆连接饱满而密实,灌浆材料也要满足强度要求;按照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按批检验灌浆材料,每一层就是一批,每一个工作班要制作每层不少于三组的长方体试件,在养护28d之后试验其抗压强度,并形成试验报告。

3.3预制构件成品存放与保护控制

(1)预制构件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并保持排水良好,堆放构件时应使构件与地面之间留有空隙,必要时应设置防止构件倾覆的支撑架,预埋吊环向上,标志向外。预制柱、梁堆放层数不宜超过3层,高度不宜超过2.0m。预制叠合梁堆置层数不宜超过2层,高度不宜超过2.0m。预制墙、预制叠合板堆置层数不宜超过6层,高度不宜超过2.0m。(2)预制构件运输应制定方案,内容应包括运输时间、装卸次序、运输线路、堆放场地及构件上的预埋件、构件边角采取相应保护措施等。预制构件的运输车辆应满足构件尺寸和载重要求,对于超高、超宽、形状特殊的大型构件,运输应有专门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结束语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能够改变传统建筑施工模式对劳动力的依赖,节约能源和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建筑业绿色转型升级。但是,在看到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之时,也要认清其缺点和不足,在建筑立项到落成的全过程中加以控制,严把质量关,才能使装配式建筑得到用户和市场的认可。

参考文献:

[1]韩旭睿,马骏.装配式建筑在超高层建筑施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06):24.

[2]张伟宏.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措施分析[J].建筑施工,2018,40(9):1675-1676.

[3]范悦让.预制箱梁端头混凝土涨模漏浆质量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7(12):141-143.

论文作者:王祯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7

标签:;  ;  ;  ;  ;  ;  ;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问题及改进措施论文_王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