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万芸

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万芸

深圳大地创想建筑景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海绵城市与生态园林的建设可以说是相辅相成,都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通过讲述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城市规划的新发展趋势,提醒人们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破坏环境的工程项目,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利用海绵城市的发展理念与生态园林的设计思想,不断完善城市生态保护网络。鉴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海绵城市;生态园林;应用

1、海绵城市的基本理念及优势

海绵城市理论主要源自于海绵,只将先前传统化的“以导水和排水为准”理念很好地予以改善,借助其自身湿地、草地以及树林等具备溪水的特征,利用城市绿地、广场以及道路为载体进行存水、渗透以及吸水等方面,在排解城市积水的时候还可以及时的补充地下水位。海绵城市理论,不仅仅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地下水位流失以及用水紧张问题,还可以有效地预防城市中发生的大量雨水以及积水导致的洪水以及泥石流现象,很好地维护了生态系统之间的平衡,充分的保证了人民的生活安全。

(1)减少洪涝灾害。每年我国各地区尤其是雨季充沛地区会出现大量的洪涝灾害,尤其是一些城市地势较低,海绵城市理论的提出从根本上保证了人民的安全,还省去了一些抗洪产生的不必要经费;(2)平衡地下、地上水位。目前我国地区的地下水位属于缺失状态,很多农村地区的井眼相继干涸,在这个钢筋混凝土城市中,自然降水无法通过地面渗透到地下和地表,海绵城市的理论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建立广场,绿地,森林,人工湖泊等,其具有渗透性,可以更好的补充地下水位,地上水和地表水形成系统的生态循环;(3)降低不透水面积。我国现期的沙漠化越来越严重,地表出现了大面积干涸,这跟人们的砍伐习惯有很大关系,植被越来越少,土地水得不到供给,土地硬化规模越来越大。“海绵城市”理论是根据不同的地区特性,设立绿地和植被,加强循环用水,规避土地大面积硬化,增加土地透水面积;(4)提高雨水利用率。当前城市正处于地面积水严重,地表和地下水位降低的矛盾状态,“海绵城市”理论提出雨水循环利用,通过建设人工湖、池塘、绿地等自然景观,提高城区的雨水渗透技术,净化地面水体,通过良好的水体环境渗透到地下,改善城区的积水问题和生态水环境。

2、海绵城市建设原则

(1)规划引领原则。随着时代的发展,城市规划首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基础建设中要率先考量海绵城市理念,以其发展理念引导城市规划建设。(2)生态优先原则。在城市的规划中注意工程项目的实施要以生态优先,工程建设要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城市水资源循环利用以及降低水污染的功能,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坚持与生态建设相互配合。(3)安全为重原则。海绵城市能够很好的控制城市内涝问题,保护人们群众的生命安全,减少内涝危害,维持交通正常运行,为城市发展提供管控与利用水资源的保障。(4)因地制宜原则。每个城市的发展规划与地形天气变化都有所不同,海绵城市的发展要适应当地的发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5)统筹建设原则。海绵城市的建设首先涉及到生态学与建筑学,而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多学科跨领域的专业知识运用会更加广泛,所以要集中优势资源,统筹兼顾,协调好各方的工作进度。

3、海绵城市与城市园林绿化

随着风景园林绿化生态学的发展以及生态自然观点的提出,城市化建设同自然的关系在科学技术的大力发展支持下得到了有效解决。在生态系统循环中,水循环是根本动力,动植物要生长,物质能力的转换,水循环是前提条件,只有正常的水循环才能推动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城市化前大量裸露的土壤可以涵水、渗水,使降水顺利进入地下水系统,达成水循环,但在城市化建设中,硬质化的道路、建筑减少了裸露土壤面积,降水无法顺利进入地下水系统,阻碍了水循环。降水只能汇集成地表径流造成城市内涝。如果城市园林规划合理,建设到位,那么动植物就会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城市中,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海绵城市需要与合理的园林规划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化为城市生态带来的自然净化作用,逐步形成完整稳定的城市生态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4.1、加强城市园林设计规划,实现因地制宜

对于不同的城市而言,其城市环境也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降雨条件、植被以及土壤性质较为独特的地区,那么在具体进行施工的过程之中,就得要严格遵守城市设计的各项要求。全方位的熟悉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另外还得要在各个环境之中建设的关键点,在最大程度之上充分的保障园林设计的科学、合理性。

4.2、雨水收集系统的合理设计

(1)渗透性铺装

科学、合理化的将园林之中的铺设工作做好,其还得要充分的保障地面渗水和排水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和水泥地面相较而言,其不仅仅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成本,同时更好的与景观生态设计理念相一致,园林设计与周边的自然环境保护之间和谐相处。

(2)园林生态水渠和雨水缓坡

在园林生态水渠建设的过程之中,要严格依照具体的地形条件来将生态水渠工作做好,其同时也是园林景观设计之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用来雨水汇集。建设渠道基本上可以分成明渠与暗渠。在进行园林设计的时候,暗渠是在地下预留出来相应的排水沟,雨水就会沿着暗渠来及时的予以排除。明渠要利用石子以及透水土工布来进行铺设,进而就可以实现优良的渗透吸储的最终目的,最终达到导流的作用。

4.3、雨水储蓄系统的合理设计

(1)人工湖

人工湖在一般情况下水位要控制在在一个较为合理的水位高度,因此方便在下雨的时候可以有很充足的空间来应对雨水储蓄的工作。在人工湖的设计当中,要格外注意水生植物上的配置,只有将雨水冲刷泥沙到湖当中以后,才能起到清洁湖水的效果,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力方面的投入。

(2)地下储水池

在进行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当中要设置专用的地下存储的水池,这样将会更好的将园林中的生态水渠和道路渗滤以及雨水缓坡的水流引进地下当中的蓄水池里。地下蓄水池能够充分对雨水进行再次的渗滤,因此可以设置多个地下蓄水池。

4.4、雨水净化系统的合理设计

(1)土壤渗透净化

雨水的净化可以直接通过土壤渗透来实现,比如通过草坪就可实现雨水的渗透净化,再收集渗透的水。大部分的雨水都是在收集的同时进行土壤的渗滤净化,渗滤过的雨水会被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者渗滤池中循环利用。

(2)生物处理净化

生物处理净化主要是利用生物所带有的净化功能来分解雨水中的污染物,在城市园林中,大多通过植物来完成雨水的初步净化。一是利用植物的富集作用,植物对元素的富集浓度是水中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可以吸收雨水中存在的各种元素以及杂质,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二是植物具有代谢解毒的作用,可以吸收雨水中的一些有害物质。

总之,我国生态园林的建设是要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同时警示人们不要以破坏环境为为基础来发展经济,而是要建设好城市的生态圈,让城市中的人们更加接近自然。生态园林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说到对水资源的保护,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针对城市中水资源的使用现状。很多城市一到雨季,就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内涝问题,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不合理是重要因素。因此,本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的有意义。

参考文献:

[1]杨德良.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10):184.

[2]刘川川.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16,(18):172-173.

论文作者:万芸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0

标签:;  ;  ;  ;  ;  ;  ;  ;  

探索海绵城市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论文_万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