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论文_王箭

摘要:在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的大背景下,教学不是单向、封闭、静态的知识授受过程,而是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而这种对话、交流过程意味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生成性”。因此,尊重和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是更好地践行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转变育人方式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化学课堂;预设;生成

探讨如何更好地认识、把握和处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笔者在参加温州市高中化学教师教科研素质提升培训会上,进行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苏教版选修课本《化学反应原理》,专题3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通过对这节公开课备课过程中数次磨课的教学片段剖析,尝试对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进行一些提炼与反思。

一课三磨:“盐类的水解”课堂教学片段中的预设与生成

1.一磨:课堂教学必须有预设

(4)提炼与反思:一方面,只有生成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是不可思议的,不仅形散而且神散,那种所谓“生成”实质上是“放羊”,是放弃教学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堂教学是死气沉沉的,那种所谓的“预设”不仅会严重束缚课堂教学中师生的“生成”能力,而且会慢慢扼杀师生的创新精神与探究欲望。因此,在合理“预设”的基础上,尊重和把握学生的课堂“生成”是更好地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应该要追求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如“难点突破片段”的课堂再生成,学生发现盐类水解是酸碱中和的逆过程,又如“建构提升片段”的课堂再生成,学生自主提出疑问“CH3COONH4溶液又呈现出什么样的酸、碱性?”,并通过教师引导和小组讨论得到合理的结论,这些课堂生成和再生成均是本节课的精彩之处。

二、科学地把握深化课程改革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课堂中所有的预设无不是为了有效生成,有效的生成也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只是辩证地认识化学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更迫切的是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科学地把握和处理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

1.关注学生学习的真正需要

知识建构与能力培养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学生是否已经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应的生活经验?哪些知识学生通过预习课本可以了解和掌握,不需要教师系统讲解?哪些知识是重点、难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点拨、引导和讲解?哪些内容会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成为课堂的兴奋点?这些内容教师可以预设,也应该预设,但更应该重视课堂生成信息的捕捉、筛选。通过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引导讨论,形成“课堂再生成”,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还培养了探究问题的兴趣,增强了解决问题的信心,领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2.关注课堂氛围的真正转变

若只是单方面强调教师的课前预设,教师的“专制”地位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但在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的大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须真心与学生沟通,对学生所提的问题始终保持赞赏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置身于这样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心智可以得到最大的提高,灵感可以得到最大的激发。

3.关注实践反思的真正效果

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特别强调每个教师在实践基础上充分而深刻的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另外,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可作为生成性资源的内容,老教师可能早就作为预设材料进行了处理,即预设与生成对于不同教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意义。特别是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在教学实践后的反思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年轻教师在把握课前充分备课基础上的预设和课堂鲜活生成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并积累经验,是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深化课程改革,转变育人方式的大背景下,化学课堂教学需要课前“预设”,更需要关注课中的动态“生成”,它们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需要教师的合理调控,才能使它们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合理渗透和有效互补,让我们的化学课堂显得生机勃勃。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中学325000)

论文作者:王箭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1

标签:;  ;  ;  ;  ;  ;  ;  ;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论文_王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