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研究与建议论文_林钜迎

加快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研究与建议论文_林钜迎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鹤山供电局 广东鹤山 529700

摘要:新技术的引入将通过增强不变资本对可变资本的吸收效率,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剩余。然而,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阻力,对这些阻力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将能够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活动创造出更大的应用前景。问题导向下的建议包括: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型文化氛围、人力资源培训先行形成雁型模式、多元效益目标导向开展应用论证、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扁平化组织。

关键词:配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建议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以新技术推广来加快电网建设。本文所指的新技术主要为,供电企业配电网建设中的技术应用。根据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生产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形式便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随着C/V(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比值的不断增大,单位劳动力所推动的资本量将逐步增大。其中,新技术的引入将通过增强不变资本对可变资本的吸收效率,来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剩余。因此,就实现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目标的角度而言,新技术的推广将助力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然而,新技术在推广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阻力,对这些阻力的形成原因进行剖析,将能够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活动创造出更大的应用前景。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制约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分析

通过调研,制约因素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分析:

1、由人力资源转换成本所形成的制约因素

随着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会展开岗位培训活动,这就在两个方面形成了人力资源转换成本:(1)由开展岗位培训所带来的组织资源投入成本;(2)员工在适应新技术时的时间成本。不难知晓,人力资源转换成本越大便越将阻碍新技术的应用推广。聚焦配电网建设中的新技术特征,其主要以增设智能化模块来保障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智能化模块在运行中涉及到编程和调适,所以这就在应用技术层面增大了人力资源转换成本。

2、由配电网固定资产投资所形成的制约因素

经验表明,新技术的引入往往伴随着企业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又外在表现在固定资产规模的扩大和结构的升级,该经验结论同样适用于配电网新技术应用。由经济学原理可知,固定资产存量大小与企业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供电企业因主营业务特点所致,其对资本周转的安全性要求较高。若是在引入新技术时因大量资金长时间停滞在调适、试验环节,将对企业的资金安全带来直接威胁。

3、由技术组织形态变革所形成的制约因素

新技术的引入将显著提升企业的生产力水平,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便要求动态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关系系统。技术组织形态构成了企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而改造已有技术组织形态必然会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而这又将会在新技术的应用推广中植入人为干扰因素。对此,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破解制约因素的着眼点

针对以上所提出的三个方面的制约因素,破解制约因素的着眼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1、着眼于降低人力资源转换成本

细化人力资源转换成本所带来的制约因素,其中员工将原有岗位技能转换到适应新技术应用的岗位技能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学习成本则是主要制约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其原因可以借助资产专用性损失来解释,即原有岗位技能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成为在岗员工人力资源的专用性资产(工作能力),一旦适应新技术的应用将导致原有岗位技能的使用价值下降,从而制约他们学习新技术的努力程度。为此,应在上述问题导向下构建解决方案。

2、着眼于开展新技术可行性论证

我们需要克服为应用新技术而应用新技术的思维,这种思维将无益于提升企业在新技术应用中的“产出/投入”比值。前面已经指出,供电企业不仅承担着配电网建设任务,还涉及到供电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这些任务都将对企业的资本周转的安全性带来挑战。为此,新技术应用推广活动应与供电企业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得有条件的供电企业先上、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则可以放慢步伐而先期开展人力资源岗位培训。

3、着眼于重构配电网部门的架构

无论是技术革新还是技术创新,我们都需要在动态演化视角下来理解它们的路径变迁。针对配电网建设的新技术应用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该过程不仅存在于配电网建设新工艺应用范围的推广,还存在于由知识、经验所不断涌现出的新工艺、新方法。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动态演化效应,当前还需要着眼于重构配电网部门的组织架构。

三、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

根据以上所述,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建议如下所述:

1、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型文化氛围

包括笔者所在的南方电网公司在内都存在着这样的企业氛围,即以生产任务为导向、以权威式管理为主线,使得基层员工具备较强的工作执行力,但却缺少足够的学习意识和岗位能力提升意愿。为此,当前需要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型文化氛围,通过在员工群体中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来降低他们在人力资源转换中的思想压力,并通过激发起他们学习新技术的比拼气氛,来推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人力资源培训先行形成雁型模式

配电网建设中的新技术应用需形成雁型推广模式,即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供电企业首先应用新技术,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下来逐步将新技术扩散开来。这一推广模式存在几大优点:(1)通过示范能够为业界提供参考数据,为其他供电企业新技术应用中的调适提供依据;(2)以示范供电企业为基地,可以承接其他供电企业配电网建设中的员工前来接受培训,进而就能解决因时间成本所带来的新技术应用难题。

3、多元效益目标导向开展应用论证

这里的多元效益目标主要由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构成,而在新技术应用推广的可行性论证中,应着眼于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与否。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可以用“产出/投入”关系来刻画,针对当前宏观经济面应追求“产出一定时投入最小化”原则。那么,这就需要综合比较因新技术引入所带来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与因新技术引入所带来的线损率下降、提高单位工效之间的成本收益关系。

4、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扁平化组织

配电网建设应纳入到项目制管理中,而项目制管理又应隶属于供电企业的矩阵式组织架构之中。通过打造和完备供电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平台,加强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频率,便能为实现组织扁平化提供技术支撑。这样一来,新技术应用推广的主体便为项目小组成员,并由他们在学习型文化氛围下增进对新技术的消化与应用程度。

综上所述,现代社会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电力是重要的基础能源,在人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电网系统是联系电力企业与用户之间的重要纽带,所以只有进一步强化电网的建设,使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这样才能对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起到保障性的作用,在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下,电力企业应该重点对这一技术手段加以推广,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效益的提升。

四、小结

本文认为,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需要以新技术推广来加快电网建设。这里所指的新技术主要为,供电企业配电网建设中的技术应用。当前制约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因素主要为,人力资源转换成本、配电网固定资产投资、技术组织形态变革。通过主题讨论,提出四个方面的建议:在企业内部培育学习型文化氛围、人力资源培训先行形成雁型模式、多元效益目标导向开展应用论证、依托信息化技术打造扁平化组织。

参考文献:

[l]李晓栋,贾爱平.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问题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8):163-164.

[2]曾维军.加快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必要性分析的研究与建议[J].电子世界,2014(22):76-76.

[3]田飞龙.浅谈供电局配网自动化建设[J].通讯世界,2015(5):133-134.

论文作者:林钜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加快电网建设新技术推广应用的研究与建议论文_林钜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