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末的哲学盛会——来自第8届妇女哲学会议、第20届世界哲学大会的讯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哲学论文,盛会论文,讯息论文,妇女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8年8月的波士顿城掀起了哲学的热潮。6日—10日, 著名的第8届妇女哲学会议在波士顿大学如期举行。这是自1974年国际妇女哲学家协会(IAPH)成立以来,世界妇女哲学会议首次在非欧洲地区举行。它的举行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因为接下去的9 届妇女哲学会议又将转回到欧洲。2000年的9届会议将在瑞士的苏黎士举行。紧接着,从10 日—16日,举世瞩目的20届世界哲学大会在科普利广场拉开了帷幕。这是本世纪最后一次哲学盛会,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哲学家们。粗略算来,有5000多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可谓盛况空前。8月17日的波士顿日报, 在头版头条位置刊发了关于此次会议的报道,可见其在波士顿城所引起的轰动。
此次妇女哲学会议的主题是:来自闺房的教训:女性从事哲学——过去、现在和未来。它是妇女哲学家们在历史的今天对妇女从事哲学的历史的反思、现状的关注和未来的展望。会议的议程基本上按照这三个部分展开:前两天集中探究女性哲学的历史,后三天全面展开女性哲学目前所关注的种种问题,在这之中又孕含着其在未来的发展走向。
提到女性哲学的历史,西蒙·博瓦尔(Simone de Beauvor )是最受关注的一位。短短的两天内,就有若干个关于她或她与萨特的专题。所有这些论文,几乎都把它看作是女性主义哲学家的代表,并力图从各个角度去发掘其思想的丰富内涵。包括她对语言理论的探讨、对现象学方法的运用,对女性的“性寒”特征的存在主义分析等等。关于博瓦尔的讨论形成了此次会议的一个热点,这一特点在接下去的世界哲学大会上又得到了进一步延续。 与之相对照, 关于汉娜·阿伦特(HannahArent)的讨论,吸引了另外一批哲学家们的视线。 尽管对阿伦特本人很难有明确的定性,但她有关政治学的理论,尤其是有关自由公共空间的思想为妇女哲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由于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本土上进行,关于美国的实用主义与女性主义之间内在关系的讨论自然得到了深入的展开。在这一领域,美国的实用主义女性主义哲学家们已有过很多的论述(例如,Purdue大学的Charlene Seigfried曾出版过《实用主义与女性主义》一书)。但此话题一直是她们的中心议题,随着实用主义哲学与女性主义哲学的发展,这一研究也愈加深入。在此次会议上,著名的女实用主义哲学家简·亚当斯的思想已开始引起广泛的注意。除此之外,会议上还展开了对其他许多历史性人物的讨论。
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女性主义哲学研究尚处于初始的酝酿期。在这一时期,有关历史的研究可能是主导方面。因此国内的有关学者应逐渐地重视起对博瓦尔、阿伦特、亚当斯这样一批哲学家的研究,为以后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至于当今的女性哲学所关注的问题,则已远远超出了“争女权,反男权”的范围。她们在继续深化以往的一些研究,如对母性、身体、死亡、性欲的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密切关注着为时代的发展所凸显的种种问题:如女性主义与科学的关系、女性主义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女性主义与教育、与语言的关系等等;另一方面开始了对自身的理论路线与实践路线的反思。她们开始讨论女性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认识论问题,开始反思“女性主义运动”这一说法本身,开始思考“女性主义哲学”本身是否可能的问题。所有这些都说明女性主义哲学已发展进了成熟阶段,她已经能够在关注现实、关怀人类的同时,不断地反思自身,改造自身。
从这之中,我们可以隐约体察出女性主义哲学在未来的发展。未来的女性哲学家将不仅仅是一支独特的社会力量、政治力量,她们更加代表着哲学领域内的一种不同的声音。在这个“文化多元、后殖民主义的世界”,女性主义哲学将更加自觉地为哲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果说女性哲学家们是哲学界的一支独特力量的话,那么最能容纳她们,最愿为她们提供活动舞台的可能是本届世界哲学大会了。本届世界大会的主题是“ paideia ”, 即哲学教化人性(
philosophy educating humanity)。在这一主题之下, 它基本上包容了世界上各种不同传统、哲学中各种不同力量。包容性是此次盛会的首要特征。参加此次会议的5000多名学者分别来自欧、美、亚、非、拉,他们带来了世界各地的声音。大会上除了有“亚洲的哲学”、“非洲的哲学”、“拉丁美洲的哲学”等专门部分之外,更有大量关于这些传统的专题研究。比较突出的有:对伊斯兰哲学,仅仅关于著名的伊斯兰学者阿维林纳(Avicenna)就有多达3次的专题讨论; 对犹太哲学更是安排了大量的空间,有关于著名犹太学者迈蒙尼德(Maimonide )的多次讨论与讲座,也有关于犹太教法典经文的专题;关于美国本土哲学和非洲哲学也举行了多个专题讨论;另外,苏东剧变后的东欧哲学和俄罗斯哲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在这些传统中,最受重视的要数亚洲传统了。日本思想、印度哲学、越南问题等分别吸引了众多学者,而中国的哲学与文化更是盛况空前。西藏的佛教文化吸引了两个专题的学者;国际中国哲学学会与国际场有学会分别组织和安排了若干个关于中国哲学与文化的专题,其中由杜维明、成中英等人参加的关于“在全球化的现代世界,如何认识解决文化间冲突,道德间矛盾”的专题更是吸引了无数的听众;台湾的学者们还组织了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中的宽容问题”的专题。所以说这是一次各种传统尽显魅力的盛会。
本届会议的包容性不仅体现在与会者们来自五湖四海、会议内容涉及各不同传统,而且它还为各种不同的力量都分别提供了自由的空间。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天主教神学、哲学与拉丁美洲的神学、哲学同时入选。长期以来,拉美的解放神学、哲学一直为官方的天主教神学所批判、反对,但此次大会却把二者同时列为讨论的专题。与之相关,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女性哲学的声音也被融进了本届大会的交响乐中,虽然苏东剧变之后,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西方大有萎缩之势,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会还是先后组织了5个专题,吸引了一批听众。 同样女性主义哲学也以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学者的视线。
在包容多样传统、容纳不同声音的同时,此次召开于波士顿的大会还为美国哲学留下了充分的空间。对美国哲学的介绍和探讨是本届大会的一项重的任务。通过本届会议学者们获得了对美国哲学的进一步了解。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美国哲学中存在着两大阵营:实用主义哲学与分析哲学。后者在最近的历史上占主导地位,而前者也拥有自己的稳固的群体。但在此次会议上人们却可以发现某些新近的变化。虽然大量的关于美国哲学的论文仍然是围绕着杜威、皮耳士、詹姆斯等人展开,但在这些文章中已经有了新的内容。一方面,实用主义哲学与大陆哲学的合流在悄悄展开。很多学者自觉地把实用主义放在世界学术的范围内,开始建立实用主义与现象学、实用主义与存在主义,甚至实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著名的杜威专家John Mcdomott 对杜威的解读就有着浓厚的存在主义气息。另一方面,一批有着良好分析哲学素养的年轻学者们则开始了融合实用主义与分析哲学的努力。这一发展方向在关于“皮耳士和真理的形而上学”的专题中得到了最为明显的体现。以Peter Hare为代表的美国学者称此方向为“分析的自然主义”。同样,在分析哲学方面也存在着对实用主义的关注。以奎因、戴维森为代表的新实用主义已经开启了这一方向,现在更出现了“对分析哲学中皮耳士转向的呼吁”。美国哲学正在不同流派的相互对话中逐渐深入。
本届哲学大会在容纳百川的基础之上,更进一步地把促进各不同传统、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定为会议宗旨。正如波士顿大学神学院院长罗伯特·内维尔(Robert Neville)在欢迎词中所说,“我们并不认为本届大会只是为哲学家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到这里来重复他们在本国所做的同样的事情,相反,我们认为这是一次不同的哲学思想、方法间交流与对话的难得机会,尤其是那些平常没有对话机会的思想。”事实上,这一宗旨在大会上得到了充分的实现。在本届大会上,哲学与神学之间,不同的宗教传统之间、正统神学与激进神学之间、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之间、大陆哲学与美国哲学之间等等的对话都得到了全面的展开。一个成功的例子是美国的学者与外国的研究美国哲学的学者就美国哲学的若干问题所展开的对话。 大会安排了这样一个专题, 由三位美国的权威学者(William Mcbride,Willard Quine和Sandra Roseathal)分别对三位年轻的外国学者(韩国、爱尔兰和芬兰)的论文进行评论。这三篇论文分别涉及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奎因对经验主义教条的批判和美国的实用主义。经过这样的直接对话,双方及所有听众都深受启发。
也正是这些交流与对话之中,哲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得到了初步的显示。首先,哲学在今后的发展将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因此对全球化本身的思考,对全球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的关注将一直是今后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这些问题在本届大会上已得到了初步的探讨,如:全球意识问题,全球化所带来的教育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世界和平问题,和全球文化、全球化哲学、全球化道德等等问题。其次,迈向21世纪的哲学将越来越摆脱专业的狭隘性,融进人们的生活,成为现实生活中一支涌动着的力量。在本届会议上,关于语言哲学、教育哲学、哲学人类学、伦理哲学、经济哲学、政治哲学、社会哲学、艺术哲学、美学、法哲学、心理哲学、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等的讨论此起彼伏,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相反,历史哲学却在逐渐萎缩,学者们开始反思什么是历史哲学,历史哲学究竟是否可能等根本性问题。所有这些都表明现代哲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还有,由于全球化的趋势必然带来不同文化、不同传统间的碰撞与冲突,对比较哲学、比较宗教、比较文化的研究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最后,在所有这些蓬勃发展的同时,哲学家们也开始了对哲学本身的思考。8月12日, 由德国的阿佩尔、美国的奎因、戴维森、以及玛卓莉·格伦尼、英国的斯托森等健在的哲学大师们参加的圆桌会议就是围绕着如何从事哲学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与之相应,本届会议上关于元哲学的讨论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亮点。
第8届妇女哲学会议与第20 届世界哲学大会在波士顿所掀起的哲学热潮已渐退,但世界各地的哲学研究却将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