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政府的电子政务外网概述、“互联网+”时代下电子政务影响以及“互联网+”时代政务外网发展思路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互联网+;电子政务外网
电子政务在提升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服务人民群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央国家和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随着政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外网在政府宏观调控和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在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过程中,统一整合资源及其集成应用度越高,政务外网所节省的政府公共资金就越多,政务外网支撑惠民便民政务服务的效率越高,政务外网支撑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建设的能力就越加显著。
一、电子政务外网概述
电子政务外网是根据中央和国家相关要求建设的重要电子政务公共网络,由政府办公厅统筹规划、建设管理,服务于各级党委政府等政务部门,满足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多方面政务业务要求,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省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政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政务外网主要运行各级政务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的业务和不需在内网上运行的业务,是各级政务部门开展业务应用的政务公用网络。政务外网是基于国家电子政务传输网和国家公共基础通信传输网络之上的IP承载网络,由中央政务外网和地方政务外网组成,其中中央政务外网主要包括连接中央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一级广域骨干网,中央城域网和相关部门接入网。地方政务外网主要包括连接省、市、县的广域骨干网,相关城市城域网及其部门接入网。政务外网横向连接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和检查院等政务部门,纵向覆盖中央、省、市、县,为业务用于提供网络承载服务,支持业务网络的互联互通,支持跨地区、跨部门的业务应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政务外网在设计上划分为不同的业务分区:公用网络区适应政务部门各类业务应用的需求,实现部门间的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专用网络区适应政务部门内部相对独立、信息敏感度高的纵向和横向业务需求;互联网接入区适应政务部门通过互联网发布信息、采集数据等业务需求,满足各级政务部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下电子政务影响
1)“互联网+”将改变传统的政府形态
电子政务转型:由政府内部应用主导到全面履行政府职责主导的转变;由政府各自为政、信息孤岛到数据开放、资源整合的跨部门协调转变;从单项流程优化到服务整合流程再造转变;由分散建设到集约化建设模式转变。
2)“互联网+”给电子政务带来新转变
以用户为中心:由过去政府业务办公、由过去政府业务办公、履行职能的支撑工具,向助力服务型政府建设转变。将更加强调便民利民,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的普惠化,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破解“证明你妈是你妈”尴尬。
跨界融合:电子政务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利用互联网平台和微信、微博、政务APP等手段,实现网上办事、在线服务以及各种便捷应用。
开放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信息资源开放共享。打破“电子篱笆”“玻璃门”的束缚,除依法涉密外,首先在部门间进行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进而面向全社会和公众开放,“让数据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同时,也将促进政务大数据的深度开发利用。
政务服务O2O:推广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一站式审批,并与网上办事系统、政务APP、政务微信微博等线上应用相结合,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电子政务新常态。
电子政务“大生态”:构建面向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务部门、公务人员,包含基础设施集约化云平台、各类政务信息化应用和移动应用、信息资源大数据的电子政务“大生态”。
政府公众共同参与:改变以政府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更加注重政府与公众共同参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新“政务入口”方式,为公众参与社会管理、重大民生议题讨论提供了新渠道,为密切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提供了新桥梁。
三、“互联网+”时代政务外网发展思路
统筹规划电子政务外网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业务应用、政务服务、综合保障等各个方面,合理平衡阶段目标和长远目标,统筹推进电子政务外网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1)以用户为中心,提高政务外网“粘度”
面向政务部门用户:打造政务外网平台,为政务部门提供“云、管、端”一体化的综合服务,提供公共应用、数据交换、信息资源共享等增值服务。
面向社会公众用户:提供多样化的接入方式,实现对社会公众的全面覆盖。面向公众、企业提供各种便捷的政务、公共服务应用。
2)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外网平台化发展
改变政务外网传统的端到端建设模式,整合链接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务外网骨干网络和数据中心,融合云计算、IPv6等新一代IT技术,构建“云、网、端”一体化的政务外网平台生态。
引入互联网“去中心化”的全新理念,打造扁平化、网状化的政务外网全新构架,减少中间层级,便于拓展扩充,有效支撑全国性的大型业务应用。
提供多样化的公共应用云服务,如目前政务外网已尝试开放了云安全邮件、云表单、云微门户等SaaS服务。
3)推动政务外网与互联网安全、可控地融合
改变传统政务外网专注于与部委的横向联通和与地方的纵向贯通的思路,更加注重“开放行为,保护数据”,加速政务外网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安全、可控地融合,支撑更多的政务应用和数据开放到互联网中,面向社会和公众开放。
4)借助互联网等手段,实现对政务部门、公众的全面覆盖
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手段,解决政务外网专线难以覆盖到区县乡镇和偏远地区的瓶颈,以及面向公众提供服务的问题。对于面向公众的政务服务,直接将应用系统Web端外移至互联网数据中心或开通政务APP,社会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或移动智能终端直接进行访问。对于区县、乡镇和不具备专线接入条件的政务单位,通过VPN技术在互联网上搭建加密通道,并结合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安全接入到政务外网,解决政务外网“最后一公里”接入的难题。
5)建设公共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部门间信息共享
国家政务外网正在建设公共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支撑国家信用平台和法人库的跨部门数据交换业务。未来,将支撑起越来越多的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应用。
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可依托于政务外网,部署在政务云平台上,以政务云及其数据交换管理系统作为底层技术支撑,提供集开发配置、部署、传输、集中管理、监控、安全于一体的数据交换服务。可实现政府职能部门之间信息交换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数据共享整合,完善政府协作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规范有序的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接入单位之间信息资源的动态分配和综合利用。为政务数据资源的梳理整合、共享服务、分析挖掘和数据再利用奠定了基础。
四、结语
电子政务是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电子政务领域的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等行政职能的智能化水平,线上线下融合,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实时、个性化的政务服务,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推行电子政务,是政务管理方式的一场深刻变革,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为电子政务提供新的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电子政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算、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整合基础网络和应用,大力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完善公共服务等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公民提供方便、个性化的服务,实现以政府的服务质量为主、兼顾政府的管理职能、提高政府内部工作效率以及提供更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的目标,最终实现我国政府由职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
论文作者:王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9
标签:政务论文; 互联网论文; 电子政务论文; 政府论文; 业务论文; 部门论文; 数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