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节期间台商经金、马往返两岸航班排定(论文文献综述)
罗彬[1](2014)在《2001-2010年闽台旅游交流合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两岸关系的日益发展,旅游作为一个特殊的媒介,在两岸交往中发挥着日趋重要的作用。福建是对台交流的排头兵,大力发展闽台旅游业合作交流是推动两岸关系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回首过去,闽台旅游业合作发展迅速,但问题也不少。进行闽台旅游关系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总结过去闽台合作的经验,也可以预测闽台旅游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用联系、发展、辩证的观点总结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基本特征、交流经验和发展规律。本文截取2001年至2010年这十年为考察时间段,以2001年闽台“小三通”正式实行至2011年赴台个人游开放为起始标志,见证闽台旅游交流从局部到全面,从民间到官方,从小范围交流到多领域合作的过程。本文首先回顾2001年之前闽台旅游交流的大致情况,然后以此为背景,以时间脉络详细考察2001年至2010年十年间两地旅游交流情况。进而在此基础上分析这十年闽台旅游合作交流的特点、产生的问题及对策,对未来闽台旅游的合作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期实现闽台两地旅游资源优势互补,“海峡旅游”品牌价值持续提升,最终促进两岸之间旅游业的全面合作,为两岸早日统一尽一份力。
陈健平[2](2009)在《基于两岸“三通”初步实现的闽台旅游合作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福建与台湾一水之隔,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文化交流中占有独特优势和特殊地位,闽台之间基于“五缘”传统优势与“一体化”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开展旅游合作,是两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必然选择。2008年随着两岸直接“三通”的初步实现,闽台旅游合作也进入了全面双向互动的全新时期。本文通过对闽台旅游合作的经济学分析,紧密结合当前两岸“大三通”发展的积极态势和海西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时机,在把握闽台旅游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回顾了闽台旅游合作发展进程,剖析了合作现状与形态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实现闽台旅游合作战略构想的角度,构建了内涵丰富的战略体系,开发了系统多元的战略模式,建立了协调有序的战略机制,制订了目标清晰的战略思路,并为突破闽台旅游合作的制度障碍和技术障碍提供了有关对策。本文拟通过制订和实施科学有效的战略将闽台旅游合作引向深入,实现闽台旅游产业深度对接,积极探索把闽台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富有特色的我国重要的自然和文化旅游中心。
仲尼[3](2008)在《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文中研究表明11月4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与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签署四项协议,内容涉及两岸空运、海运、邮件与两岸食品安全。其中,《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的签署,将使两岸同胞渴望了30年之久的两岸直接通航、通邮变为现实,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合作开辟便捷的路径,从而增进两岸人民福祉,带动两岸关系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协议双方一致同意开通两岸海运直航,实现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建立两岸空中双向直达新航路和两岸空管部门直接交接程序,开办两岸货运包机,增加客运包机航点、班次,将两岸周末包机扩大为平日包机;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邮政汇兑等业务,加强其他邮政业务合作。上述协议将于签署之日起40日内生效。
施宇辉[4](2006)在《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研究》文中指出闽台之间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海峡西岸”正式写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为闽台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空间。 本文以闽台经贸关系历史回顾、现状分析和演变发展为主脉络,对闽台经贸关系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提出发展闽台经贸关系要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维,来谋划和运作闽台经贸合作;必须在某项产业、某个领域、某个地方对台交流合作的基础上,从点到面,向全方位、宽领域、纵深化的闽台经贸关系发展。探讨在闽台经济合作与交流的有关政策上“先试先行”,提出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战略构想,立足于“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谋求闽台经贸交流机制的新突破,寻求闽台经贸互利共赢的对接点,培育“以经促政”的新生长点。
龚高健[5](2006)在《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港口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福建不仅是港口资源丰富的省份,历史上也是我国港口开发和繁荣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因近台面海的优势率先对外开放,港口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之一。 沿海区域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港口经济的竞争。当前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加强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对于促进两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提升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东南沿海整体联动和全面繁荣、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现代化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运用历史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福建港口经济发展史的纵向角度与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临港产业发展、港城经济互动、腹地经济与运输通道分析、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等横向角度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全景式论证,着力描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进程,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港口经济发展决策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刘兵[6](2003)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两岸经济关系研究》文中提出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为两岸入世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入世前两岸经济关系与政策为两岸入世创造了必要的基础。市场经济规律和两岸经济关系的自身发展,客观上要求克服影响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发展的障碍,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下,促进两岸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两岸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 随着两岸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岸的入世承诺、两岸经贸政策的调整和入世后两岸各自经济、特别是大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的贸易与投资障碍已经减少或部分消除,两岸经济关系的间接、单向的畸形状态开始改变,两岸贸易与投资将更为便利,两岸经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两岸将实现直接贸易,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贸易结构发生变化,两岸贸易依存度有较大提高。两岸将实现双向投资和直接投资。大陆资本将投资台湾。台商在大陆的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投资主体转向大企业主导,上、中、下游产业联合投资,形成集团化趋势。投资领域仍以制造业为主,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仍是投资重点,环渤海经济区、西部地区将成为投资热点。两岸“三通”有望局部突破。台商逐步把岛内趋于成熟的制造业、部分电子资讯业和服务业转移至大陆,两岸产业分工走向水平分工与垂直分工的混合模式。 台湾当局利用大陆经贸政策的调整来调控两岸经济关系,将两岸经济依存度控制在能保证“台湾安全”的限度内,并企图把两岸经济关系问题政治化、国际化。两岸经济关系的正常化进程充满了变数。 随着大陆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两岸经济关系会进一步密切,台湾经济对大陆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加强。在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下,进一步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推进两岸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进程,促进两岸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稳定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早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何仲山[7](2002)在《两岸“三通”的热身?》文中提出 今年2月27日,沉寂半个多世纪的金厦货物直航重新起锚。厦门轮船总公司的“中洲号”货轮,运载1940吨淡水沙,从厦门同益码头启航,直航金门料罗港。这是厦金两地50余年来的首次直接贸易货运直航。
何仲山[8](2002)在《金门厦门“小三通”——“合则两利”的示范》文中研究指明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布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台方针政策的重大转变。 中国政府在宣布和平统一的对台政策后,所
二、春节期间台商经金、马往返两岸航班排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春节期间台商经金、马往返两岸航班排定(论文提纲范文)
(1)2001-2010年闽台旅游交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意义 |
三、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六、研究重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闽台旅游交流合作背景分析 |
第一节 两岸旅游业交流情况回顾 |
第二节 2001年之前闽台旅游交流情况概述 |
第二章 2001-2010年闽台旅游业交流情况研究 |
第一节 2001-2010年闽台旅游业发展概况 |
第二节 2001-2010年闽台旅游业交流发展分期 |
第三节 闽台旅游业十年发展总体特点及问题 |
第三章 闽台区域旅游合作对策研究 |
第一节 “海峡旅游区”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
第二节 新时期建设“海峡旅游区”的对策与措施 |
第四章 结论 |
一、研究结论 |
二、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
附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基于两岸“三通”初步实现的闽台旅游合作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选题的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思路与主要内容 |
五、研究方法 |
六、研究的重点及创新点 |
第一章 闽台旅游合作的经济学分析 |
第一节 闽台旅游合作的相关概念辨析 |
第二节 闽台旅游合作的理论基础 |
第二章 闽台旅游合作的可行性SWOT分析 |
第一节 闽台区域旅游合作的优势分析 |
第二节 闽台旅游合作的劣势分析 |
第三节 闽台旅游合作面临的机遇分析 |
第四节 闽台旅游合作面临的威胁分析 |
第三章 闽台旅游合作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闽台旅游合作发展历程 |
第二节 闽台旅游合作发展现状 |
第三节 闽台旅游合作发展的形态特征 |
第四节 闽台旅游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四章 闽台旅游合作战略构想及政策建议 |
第一节 闽台旅游合作战略体系 |
第二节 闽台旅游合作战略模式 |
第三节 闽台旅游合作战略机制 |
第四节 闽台旅游合作战略思路 |
第五节 拓展闽台旅游合作的对策建议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研究主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结构和体系 |
五、主要创新点 |
第一章 闽台经贸合作理论支撑 |
第一节 全球经济一体化理论 |
一、马克思全球经济一体化理论 |
二、西方经济学家的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协作理论 |
一、增长极理论 |
二、极化一涓滴效应理论 |
三、缪尔达尔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
四、区域非均衡发展理论 |
五、动态比较优势理论 |
第三节 自由贸易区和共同市场的概念 |
一、“自由贸易区” |
二、“共同市场” |
第二章 闽台经贸关系的追溯与演进 |
第一节 历史上闽台经贸交流的脉络 |
第二节 两岸人口流动对闽台经济交往的影响 |
一、第一阶段(1368—1620年),福建向台湾移民的初创时期 |
二、第二阶段(1621—1735年),福建人口向台湾迁徙的重要时期 |
三、第三阶段(1736~1895年)出现闽人入台的新高潮 |
四、第四阶段(1895—1945年),部分台湾人陆续移居福建 |
五、第五阶段(1945年—1949年)前往台湾寻找工作的闽人逐渐增多 |
第三节 生产技术和农业品种交流对闽台经济的影响 |
一、种植业交往 |
二、盐业交往 |
三、糖业交往 |
第四节 闽台经贸关系的阶段特征与启示 |
一、闽台经贸关系的阶段特征 |
二、两岸经贸合作新特点及意义 |
三、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影响 |
四、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启示 |
第三章 闽台经贸合作差异性和共性分析 |
第一节 从自然人文禀赋看闽台经贸合作的独特性 |
一、地缘相近 |
二、血缘相亲 |
三、文缘相承 |
四、商缘相连 |
五、法缘相循 |
第二节 从资源要素配置看闽台经贸合作的差异性 |
第三节 从产业需求对接看闽台经贸合作的共赢性 |
一、旅游业 |
二、金融业 |
三、制造业 |
第四节 从发展阶段特征看闽台经贸合作的互补性 |
一、福建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 |
二、台湾经济发展阶段及特征 |
三、闽台经济发展主要指标比较分析 |
第四章 闽台经贸关系新发展:“五缘六求”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求紧密经贸联系 提升合作水平 |
一、闽台经贸全作领域和方式不断拓展 |
二、闽台经贸合作水平和层次不断提升 |
第二节 求两岸直接三通 加强沟通合作 |
一、发展现状 |
二、存在问题 |
第三节 求旅游双向对接 延伸互动平台 |
一、闽台旅游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
二、闽台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
第四节 求农业全面合作 创新交流模式 |
一、闽台农业合作潜力巨大 |
二、闽台农业合作硕果累累 |
三、闽台农业合作空间广阔 |
四、闽台农业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第五节 求文化深入交流 拓展交融空间 |
第六节 求载体平台建设 拓宽共赢领域 |
第五章 闽台经贸发展战略构想: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 |
第一节 “两岸共同市场”的提出及意义 |
一、基本内容与主要特点 |
二、“两岸共同市场”构想的意义 |
第二节 发展闽台经贸关系的相关探索 |
一、关于建立“两岸CEPA试验区”的构想 |
二、关于在厦门港区设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 |
三、关于加快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的建议 |
四、在福建的厦门、漳州、泉州三地设立对台经济合作试验区的构想 |
五、“海峡西岸和平合作试验区”的构想 |
六、关于在福建争设海峡金融试验区的构想 |
七、台湾学者对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看法和建议 |
第三节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一、福建具有中央政策支持和“五缘”的独特优势。 |
二、福建具备推动“两岸共同市场”的有利区位条件。 |
三、福建具备整合两岸经济的基础条件。 |
四、闽台经贸合作日趋紧密,成为福建作为两岸共同市场试点的催化剂。 |
第四节 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构想的框架设计 |
第六章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的路径选择 |
第一节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突破口选择 |
一、两岸直航的发展形势 |
二、两岸直航的经济影响 |
三、两岸直航的政策走向 |
第二节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机制选择 |
一、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政策机制 |
二、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经贸合作机制 |
第三节 构建两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的产业选择 |
一、农业—建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 |
二、工业—大力推进闽台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合作 |
三、旅游业—建立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福建先行区 |
四、金融业—建立两岸人民币和新台币计价结算试验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5)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选题与立意 |
第二节 有关福建港口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学术创建 |
第二章 福建港口经济的历史变迁 |
第一节 福建港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
第二节 古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概况 |
第三节 近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综述 |
第四节 现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进程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战略 |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
第三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保障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与物流业发展研究 |
第一节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启示 |
第二节 同步发展福建现代港口物流业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福建港口经济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 |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 |
第二节 厦门自由贸易港区:福建港口经济区发展的个案分析 |
第三节 福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福建港口腹地与腹地运输通道分析 |
第一节 福建港口腹地经济发展状况 |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腹地运输通道发展格局 |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之探讨 |
第一节 两岸关系的历史与闽台经贸的现状 |
第二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的SWOT分析 |
第三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之研究 |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1 福建沿海港口与腹地交通分布图 |
附录2 2004年福建沿海各港口生产比重图 |
附录3 1991--2004年福建沿海港口生产情况统计图 |
参考文献 |
图表索引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两岸经济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一、 选题缘起 |
二、 学术史回顾 |
三、 研究架构 |
四、 资料来源 |
第一章 国际经济发展为两岸入世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 |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 |
第二节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
第二章 入世前两岸经济关系与政策为两岸入世创造了必要的基础 |
第一节 入世前两岸经济关系 |
第二节 入世前两岸经贸政策 |
第三章 两岸入世承诺与两岸经济关系 |
第一节 两岸入世与WTO精神 |
第二节 大陆入世承诺对大陆经济的影响 |
第三节 台湾入世承诺对岛内经济的影响 |
第四节 两岸入世承诺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
第四章 两岸因应入世的经贸政策调整与两岸经济关系 |
第一节 两岸因应入世的经贸政策调整 |
第二节 两岸经贸政策调整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
第五章 两岸入世后经济走向与两岸经济关系 |
第一节 两岸入世后经济走向 |
第二节 两岸经济走向对两岸经济关系的影响 |
结论 |
一、 入世后两岸经济关系走向正常化 |
二、 两岸经济关系是稳定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
四、春节期间台商经金、马往返两岸航班排定(论文参考文献)
- [1]2001-2010年闽台旅游交流合作研究[D]. 罗彬.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4)
- [2]基于两岸“三通”初步实现的闽台旅游合作发展研究[D]. 陈健平. 福建师范大学, 2009(03)
- [3]大势所趋 人心所向——两岸进入“大三通”时代[J]. 仲尼.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8(11)
- [4]闽台经贸关系发展研究[D]. 施宇辉.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1)
- [5]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D]. 龚高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
- [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两岸经济关系研究[D]. 刘兵. 厦门大学, 2003(02)
- [7]两岸“三通”的热身?[J]. 何仲山. 两岸关系, 2002(08)
- [8]金门厦门“小三通”——“合则两利”的示范[J]. 何仲山. 炎黄春秋, 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