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72例并随机分2组,对照组(n=36)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36)加用优质护理,就2组病情变化以及住院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病情缓解率是94.44%,平均住院时间是(17.35±2.37)d;对照组病情缓解率是77.78%,平均住院时间是(22.30±3.82)d;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借鉴。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优质护理
本研究为分析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对策,对一组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而对另一组同类型疾病患者加用优质护理,现报道2组病情变化情况、住院时间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72例,收治时间:2015年10月至2016年11月;对上述72名研究样本依随机抽签法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36例。其中,研究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24~78岁,平均年龄为(56.96±5.34)岁;文化层次:小学4例,初中10例,高中11例,大学1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8例;年龄为25~78岁,平均年龄为(56.98±5.31)岁;文化层次:小学3例,初中11例,高中13例,大学9例;2组患者文化层次、性别以及年龄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提示其无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经各种影响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存在心律失常症状;②患者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①合并认知、交流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全身性疾病者;③合并肝肾心功能障碍者;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房整理、用药指导、随机情绪安抚、生命体征监测、科室制度普及等,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在上述护理基础上,研究组应用优质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心理护理:选取恰当时机,主动与患者交流,明确其心理活动,从而予以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情绪安抚,避免患者因精神刺激、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而诱发心律失常;同时,护理人员应镇定自若,和蔼、热心的提供人文关怀、精神支持和鼓励,增加其生命保障感、安全感,帮助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
(2)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心律变化,高度警惕心律失常。护理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是消除心律失常的各种诱发因素,并准确判断,快速解除危险,保证稳中取胜。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观察血栓栓塞,血栓可能在电击复律后脱落,引起脑、肺栓塞等,因而需准确、及时使用抗凝或者抗血小板药物。此外,保证患者大便畅通,避免其出现肠道炎症等,培养良好的排便、饮食习惯;
(3)药物护理。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在静滴利多卡因等药物控制心律失常症状时,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药物有效浓度、输液浓度等,并在输液期间明确各个通道药物的配伍禁忌,选取恰当的给药方式,以免药物在患者抢救期间无法最大限度发挥效果。此外,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变化以及药物所致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纠正。
(4)室速等护理抢救。予以特级护理,给予中流量吸氧,并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静滴乙胺碘呋酮等药物。如果药物无效,则予以同步电击复律抢救,并注意控制能量,不可超过300J。
1.4观察指标
(1)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统计病情缓解率;其中,病情缓解标准是心律失常等消失,心肌功能指标好转,可转入普通病房;
(2)统计住院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将此次研究所得数据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对比分别实行2检验、t检验;P<0.05:证明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病情变化
研究组病情缓解率是94.44%,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详见表1.
表1 2组病情缓解率比较(n,%)
2.2 住院时间
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是(17.35±2.37)d,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是(22.30±3.82)d,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6.964,P=0.000)。
3.讨论
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患者死亡率比较高,预后不佳[1]。心律失常作为扩张心肌病患者常见合并症,可加重患者病情,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严密观察,并提供精细、周密的护理干预,保证患者生命安全[2~3]。优质护理作为现代化医学领域上一种具有“人性化”特点的新型护理模式,强调护理内容、操作的优质性,可克服常规护理中“机械性”、“片面性”等缺陷,使患者拥有理想护理体验[4~5]。
首先,本病患者病情发作时会有濒临死亡、窒息等恐惧感,加上监护室内气氛紧张,可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对此,提供优质的心理护理,可消除其负面心理,提升心理舒适感;其次,电击复律对于人体心肌组织有一定损伤,可能有一过性ST-T段压低、心室纤颤、室速复发、新发心律失常等现象发生,护理人员在抢救患者过程中可通过排除上述危险因素而减少并发症,保证患者安全;再者,室速等危险症状抢救护理,可保证患者安全性,而药物护理则可保证患者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患者治疗安全。
结果提示:研究组住院时间、病情缓解率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证明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唐小妮, 徐凤, 裴鸣. 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4):397-398.
[2] 吴晓英. 经心脏再同步化起搏除颤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研究[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5, 40(8):1121-1124.
[3] 孙莲莲, 高瞻, 胡斌妹. 8例早期应用艾司洛尔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室电风暴患者的护理[J]. 护理学报, 2014, 21(23):36-38.
[4] 钱益, 梁远娣, 王治伦,等. 老年扩张型心肌病心脏再同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 2016, 14(30):3201-3202.
[5] 周先红.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7(2):45-45.
论文作者:李玉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7
标签:心律失常论文; 患者论文; 病情论文; 心肌病论文; 药物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