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数学;目标
分层教学法能够实现对传统教育结构的调整,真正地围绕学生的特质,进行教育活动的安排,提升教育的精准性。但是,在目前的初中数学教育中应当分层教学法,仍旧存在部分制约分层教学法有效应用的不利因素,造成数学教育质量不佳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实况,对分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落实新课改中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实现数学知识的有效讲解。
一、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的一切教学活动也将以教学目标中的内容为导向。因此,在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展开数学知识的讲解中,教师也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化分别,基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理解的能力不同,针对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制定适合的目标要求,从而让学生能够更加明确进行学习的方向,逐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针对基础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如下目标: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且能够基于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行生活问题的解决,强化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而对于数学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完成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学习,奠定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认知的基础……”的目标。随后,教师基于上述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安排,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这节课的有效教学铺垫基础。
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在开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进行差异化的教学目标设计,能够奠定个性化教学的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过程分层
课堂是数学教师进行数学知识讲解的主要场所,而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因此,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当避免在课堂中出现“一刀切”的情况,而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以及学生的不同喜好,进行教学活动的分层安排,激发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探索的积极性和动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整式的乘除》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兴趣偏好不同,展开分层活动设计,激发学生进行学习的动力。在课堂中,教师先对学生讲解本节课中的基础数学知识,为分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随后,教师设定“游戏区”“合作区”“问题区”等多个功能区,在每一个功能区中设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整式的乘除》等知识的认知情况,选择自己合适的区域,以便完成这节课的学习活动。同时,由于选择活动的主导权在学生手中,因此学生也能够激发自身的动力,从而自主参与到课堂中。
显而易见,在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和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活动的多样化设计,让学生在自主选择中满足主体意识,从而激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便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认知。
三、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但是却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分层教学的成效。所以,在教学完数学知识后,教师也应当基于学生的能力,设置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可以从做作业的过程中,拥有提升自己的平台,逐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同时,对于数学知识掌握程度不佳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分层作业设计的形式,维持学生进行学习的信心,让学生逐渐爱上数学。
就拿《分式》的教学来说,在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后,教师能够观察到班级中学生对本节课的分式产生的背景和概念、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等知识的认知效果不同,基于此,针对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教师设定实践兴性质的作业,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应用中强化认识实效,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而对于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教师设定抄写分式产生的背景和概念、分式与整式概念的区别,以及分式有意义的条件的作业,让学生在重复抄写中,加深自己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效果。
不难看出,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基于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实况,进行作业的差异化设计,让具有不同层级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地提升,同时维护学习的信心。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想从根本上转变数学课堂的低效现象,就应当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从而结合学生的数学知识认识实况,转变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的分层教学设计,真正地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进而获得高质量的数学知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詹巧明.初中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策略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8,19(12):46-47.
[2]杨广智.初中数学分层异步教学法的运用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21.
论文作者:吴岳海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知识论文; 分式论文; 作业论文; 教学法论文; 方程组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