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德育教育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论文_曲晓飞

浅谈德育教育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论文_曲晓飞

山东省德州市第十二中学 253000

摘 要:不管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它们存在着显性的和隐性的区别。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学校教育 德育教育 教学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和城乡一体化的逐步形成,厌学的现象愈来愈来重,如今,它已成长为了困扰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广大乡镇中学)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涉及的范围特别广,厌学学生大都在50-60%之间,少数乡镇中学甚至达70-80%。人数之多,比例之重,令人吃惊。他们大部分初中毕业不愿读高中,高中毕业不愿上大学,本地学生不愿异地升高级学校。

但是,学习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却在学习之外。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南宋著名教育家朱熹一生热爱教育,他先后做官不足十四年,讲学却达五十年之久,而且始终不倦。到了晚年,“虽疾病支离至诸生问辨,则脱然沉疴之去休;一日不讲学,则惕然以为忧”。 在教育目的方面,他要求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如果德育教育不系统,甚至缺失,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如厌学、打架斗殴,甚至恶性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对于德育教育在学校中的实施,我有以下看法:

首先,积极的教育在先,教育指正的做法在后。

朱熹认为,教导学生该从积极方面去指导、说服,少作处理性的消极工作。学者深明“义理”、“充长善端”而心悦诚服,其效果要比订立规章制度大得多。众所周知,教师的工作其实是发现的工作。学生中的问题都会暴露在老师眼前。但是这样往往就造成了教师的教育变成了消极的教育,即只在出了问题之后才去批评,只能让学生明白自己做错了,却在下一次做事情之前茫然,教师的教育就失去了指导性。真正的教育是积极的教育,是教给学生为人处事的准绳。当前在大中学生中,不少学生缺乏理想,一切以个人为中心,自私,严人宽己。在他们厌学、打架斗殴的背后特别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潜藏着信仰、信念、信任危机,成为无法和别人相处的一代。反观德育教育,它最重要的是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应使他们真心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党,为崇高的事业而献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一代青年从幼儿园开始都唱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歌,小学、中学都进行政治教育,考试成绩都是八九十分,但实际情况怎样呢?这需要我们深思,需要我们找到进行德育的有效方法,要研究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进行哪些德育、怎样进行德育。光是灌输概念、术语不行,要争取制定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规矩和细则,既引导又防治,双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次,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想教育,重视循序渐进,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积善成德。

教育内容不但要有整体性,而且要有系统性,要循序渐进。孟子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就充分地说明,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非观念是很清楚的,就是在做的时候没有把握住自己,长时间的纯粹自律没有任何监管,养成了对自己要求松的习惯。教育内容不但要有整体性,而且要有系统性,要循序渐进。

从目前学校的德育看来,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德育内容衔接不够紧密,德育方法是“关、管、灌”的铁三角。从大学生情况看来,有两方面表现较差:一是缺乏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有的人连最起码的公共道德、卫生常识都没有,志大才疏,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这点应引起注意。这与中小学的教育目标有关。中小学不能只重视课堂教学,更不能死记硬背,高分低能,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把中小学办成“升学预备班”,以智育代德育。而应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引导学生积小善成大德,积小德成大善。如上到《勾股定理》时,通过我们祖先发现勾股定理进行德育渗透,讲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数学家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另一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所以勾股定理也称为勾股弦定理。在公元前1000多年,据记载,商高(约公元前1120年)答周公曰:“故折矩,以为勾广三,股修四,径隅五。既方之,外半其一矩,环而共盘,得成三四五。两矩共长二十有五,是谓积矩。”因此,勾股定理在中国又称“商高定理”。在公元前7至6世纪,中国学者陈子曾经给出过任意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以日下为勾,日高为股,勾、股各乘并开方除之得斜至日”。中国发现勾股定理比西方早一百多年。通过介绍勾股定理,人人受到了一次生动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教育在此奏效了。

最后,重视致知,强调践行。

躬行实践,这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中国人以德为首,以才为辅,宁可有德无才,不可有才无德。“无德而有才,愈是大才,愈足以济其轩。”这就是知与行的问题。今天我们教书是为了育人,读书是为了做人。现在学校经常把教书和育人说成两码事,经常听到表扬某某老师“既教书又育人”,这种提法是否对中国德育传统的“改革”?教书本来就是为了育人的,把教书和育人分作两件事,我认为那是把“方圆”分成两半了。任何理论的东西,一旦脱离了实践就是白纸空文,再好的理论一旦不做就无丝毫的意义。

论文作者:曲晓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8月总第20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浅谈德育教育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论文_曲晓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