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跃
蒲江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630
【摘 要】目的 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入住我院的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静脉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静脉营养治疗,肠内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分析比较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 静脉营养组23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0.43%,显著高于肠内营养组(8.70%);且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利于维持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
【关键词】重型颅脑创伤;早期肠内营养;效果
重型颅脑创伤属于临床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发现,该类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不能正常进食,且该类患者常伴有全身代谢紊乱情况,呈高分解代谢状态,因此,为维持患者营养,有必要对其实施一定的营养干预措施[1-2]。我院为了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对该类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详见下文。
1 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资料和方法
1.1 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
抽取入住我院的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2012年8月至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46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信封随机分组(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
肠内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男女分别为15、8例,最小和最大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4、69岁,23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1.31±1.32)岁;致伤原因:3例高处坠落伤,15例交通事故伤,5例打击伤。
静脉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男女分别为16、7例,最小和最大患者的年龄分别为23、66岁,23例患者年龄均值为(41.25±1.16)岁;致伤原因:4例高处坠落伤,14例交通事故伤,5例打击伤。
静脉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一般资料和肠内营养组患者无显著区别,P大于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静脉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静脉营养治疗,于患者伤后2天对患者实施中心静脉置管,给予患者24小时持续静脉滴注全营养混合液(3L),待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对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组23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给予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主要通过鼻胃管早期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制剂(生产公司:江苏无锡华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每瓶500毫升),采用输注泵控制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剂量,第l天输注速度为每小时80至100毫升,输注剂量为500毫升,于24小时内均匀输注完毕,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渐增加输注量,直至每天1000至1500毫升,并以该剂量维持治疗。
1.3 评估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对静脉营养组和肠内营养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分析,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的比较方法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的比较方法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当P<0.05时,表示比较结果存在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研究结果
静脉营养组23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30.43%;肠内营养组23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8.70%;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比较可得,组间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以及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存在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g/L)
3 讨论
重型颅脑创伤的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均较高,较多研究证实,营养不良是导致患者出现残疾或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主要是由于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严重下降,代谢紊乱较严重所致[3]。
有数据显示[4],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代谢能量是正常静息状态下的1至2.5倍,因此,相比于普通患者,该类患者难以维持正常的营养平衡,因此,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选择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治疗方式十分必要。有研究显示,对患者实施早期、积极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代谢状况,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促进预后。本研究为分析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分别对该类患者实施静脉营养、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结束后,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静脉营养组23例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肠内营养组患者高出21.73%;且两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降低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机率,利于维持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有研究报道称,相比于静脉营养治疗,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更
符合人体生理要求,有利于保护和维持胃肠道功能,且治疗费用较低,患者不易出现并发症,更适合需长期营养支持治疗的重型颅脑创伤患者[5]。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效果明显,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秦德广.生态营养在重型颅脑创伤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1):1976-1978.
[2]张锋,孟兆朋.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4):350-352.
[3]廖圣芳,陈汉民,吴国鑫等.亚甲蓝排泄试验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合理营养支持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9):956-960.
[4]刘莉,侯亚红.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在重型颅脑创伤超早期患者中的效果观察[C].//2014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三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138-138.
[5]韩建国,张春阳,侯晓峰等.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营养支持[J].中国医刊,2013,48(5):72-73.
论文作者:张跃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营养论文; 创伤论文; 白蛋白论文; 血清论文; 消化道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