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背景下乡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论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背景下乡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论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背景下乡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

胡元姣

摘 要: 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形式。目前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组织临时化、管理行政化,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文章认为建立乡村志愿服务发展长效机制需要在明确志愿服务定位、打好制度基础、推动项目式运行、强化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志愿服务;乡村治理;长效机制

2018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打通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机制、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的工作机制、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引导机制,整合人员队伍、资金资源、平台载体、项目活动。”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将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支持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发展列为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任务。推进基层志愿服务建设,尤其是推进乡村志愿服务,在传思想中做志愿,在做志愿中传思想,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探索乡村志愿服务新模式,找准志愿服务参与扶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等重要任务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是乡村治理改革创新的重要命题。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志愿服务功能定位

近年来,农村社会结构加速转型,我国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方式由集体向分散转变,居住环境由在农村向进城务工转变,获得信息的渠道由广播电视向移动媒体转变,一方面是快速城镇化;另一方面是乡村的凋敝。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讲话时提出,我国正处于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历史关口,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志愿服务是一种政府和公民合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过程,基本阵地是公共领域,本质属性是社会公共事务。志愿服务推动社会建设的基本方式与社会共治的本质属性高度契合。从这一角度来看,乡村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关键条件,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夯实乡村振兴基层基础,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1)自然环境状况。洞庭湖东、南、西三面为山脉高地,北部为平原水网地区。湖区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生物资源丰富,有水生高等植物311种,浮游动物90种,底栖动物67种,鱼类113种,鸟类216种,水生哺乳类动物22种,其中有中华鲟、白鲟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4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30多种,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江豚和麋鹿的栖憩地。

解析:A选项,2.4g镁的物质的量为生成1molN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3.75NA,正确。J选项,1molFeI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3NA,错误。K选项,标准状况下,6.72LNO2为0.3mol,与水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2NA,错误。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乡村志愿呈爆发式发展态势,服务队伍迅速壮大,服务内容广泛拓宽,服务方式不断丰富,但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人才结构不合理、供需不平衡、覆盖人群有限、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的《中国志愿服务发展报告(2017)》,2016年农村地区的志愿服务组织数量明显低于城市,仅占全国志愿服务组织总量的5.53%,且在精准扶贫、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比较迫切的现实需求。为有效弥补乡村公共服务不足,中央深改组研究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将志愿服务作为调动各方力量的总抓手,明确志愿者的主体地位,赋予乡村志愿服务新的内涵,包括政策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等。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志愿服务发展现状及问题

④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6):4.

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形式化,与民众需求不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位为政策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康促进与体育服务综合性服务平台,整合原有的乡镇文化服务站、法律服务站、农业技术服务站等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其功能定位、志愿服务内容和绩效考核都由政府组织设计,并不能完全反映群众需求。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文化保护、乡风建设、乡村教育、乡村养老等问题格外突出,对乡村志愿服务内容和乡村志愿服务形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乡村志愿服务仍多为传统的“下乡式”服务,并不能及时了解乡村发展状况,在持续性和针对性上存在短板。在社会互动上,由于乡村志愿服务多为临时化组织,志愿者、社会组织、政府之间无法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作,导致志愿服务资源浪费。

乡村志愿服务组织临时化,缺少长效运行机制。在资金和人员支持上,由于乡村志愿服务资金和人员都相对匮乏,志愿服务组织的运行主要依靠财政奖励和补助,不足以维持乡村志愿服务组织的常态化运营。在制度建设上,乡村志愿服务建设管理制度几乎是一片空白,志愿服务组织和人员呈明显的临时化特征,无法提供长效跟踪服务。在管理运营上,官方主导式特征明显,一方面是官方提倡的志愿服务如火如荼发展;另一方面是被“冷落”的志愿服务举步维艰,不同类别的志愿服务发展不均衡。

强化队伍建设,推动公众有效参与。乡村志愿服务健康发展,必须要重视乡村志愿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乡村志愿服务骨干作用,培育服务专业、经验丰富、特色突出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方面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形式,扶持志愿服务组织、培育志愿服务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党员干部工作优势,整合文明办、民政、团委、妇联、志愿者协会等部门或机构人才资源,从现有志愿服务管理工作人员中间选拔人才,充实到乡村志愿服务队伍中来,形成良好的志愿服务人才梯队。打造以村民为主体的志愿服务团队,充分激发村民参与本地志愿服务的热情。基于对当地文化和民情的熟知,本地村民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中具有天然优势。重视乡贤的引领作用,强化村民志愿服务体验,培养和提升村民的公共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加大志愿服务专业化培训,通过对村民的志愿服务培训,吸纳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提高乡村志愿服务整体服务能力和覆盖范围。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志愿服务发展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明确志愿服务定位,突出乡村治理功能。乡村志愿服务是乡村治理的一个细微面,要更好地推动乡村志愿服务发展,就必须运用系统化思维,通盘考虑。紧密联系乡村振兴战略,深刻理解乡村志愿服务内涵。志愿服务是基层治理的典型形式,是乡村社会有效有序管理的重要手段,具有促进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功能。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赋予了乡村志愿服务新的内涵。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统筹考虑乡村志愿服务发展目标和发展定位,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下聚合发力。紧密联系提升农村综合服务能力,探索乡村志愿服务新模式。构建适应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村民需要的乡村志愿服务体系,整合志愿服务内容和功能相似的机构、设施、资源、队伍等,发挥志愿服务在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增加农民收入、涵养文明乡风等方面的功能,采取共建共享模式,创新服务方式,实现政府、社会、村民良性互动,有效提升服务效能。紧密联系加强基层党建,充分释放乡村志愿服务组织活力。将乡村志愿服务与基层党建相结合,通过自上而下地宣传引导教育和自下而上地民意收集办理,在传思想中做志愿,在做志愿中传思想,以党风促进政风带动民风,突出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行村干部、党员“网格化管理。”

发展乡村志愿服务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一项基础内容,也是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为充分发挥乡村志愿服务功能,促进乡村社会释放发展活力,要在功能定位、机制完善、项目深化和专业提升等方面下功夫。

打好制度基础,整合志愿服务资源。科学的制度是社会治理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完善乡村志愿服务制度规范。针对乡村发展特色,完善出台乡村志愿服务相关制度规范,明确乡村志愿服务组织法律地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志愿服务,制定乡村志愿服务统一的行业规范,建立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的乡村志愿服务体系。完善乡村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健全志愿者评价、志愿服务评估、志愿者权益保护等保障制度,为志愿服务管理程序、志愿者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激发社会活力。完善乡村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乡村志愿服务领导机制。梳理志愿服务管理部门,打破部门界限,建立统筹领导和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功能整合、资源聚合、平台融合,加强统筹领导和协调推进力度,统一制定乡村志愿服务措施、制度和计划,做好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的管理工作。

③曹峰.建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J].红旗文稿,2019(12).

乡村志愿服务管理行政化,专业人才匮乏。一是管理部门多头,志愿服务涉及民政、妇联、关工委、统战等部门,同时受乡镇宣传办、志愿者协会、民政等多单位管理、指导,缺乏一个统一直接管理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疲于应付不同的管理部门,填报内容重复的表格,接待各条线的参观人员。二是专业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缺乏,乡村专业志愿服务人员多为本地中小学生、党员干部,由于缺少专业的培训,大部分志愿服务人员缺少足够志愿服务经验,专业的志愿服务管理人才与团队更是缺少。三是社会参与度低,由于宣传不到位、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内容单一、志愿服务文化缺乏等多个原因,再加上群众对于志愿服务发展认知度并不高,直接导致志愿服务很难发动群众;同时由于乡村志愿服务开展更多借助于行政力量,制约了民间志愿者组织的发展,影响了社会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力。

①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9-03-28).http://images1.wenming.cn/web_sd/xsd/sjyw/201903/t20190328_5058531.shtml.

引文注释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EB/OL].(2019-06-23).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6/23/c_1124660343.htm.

推动项目式运行,提供订单式服务。推动乡村志愿服务项目化运营,要充分认识乡村志愿服务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这一平台,注重志愿服务工作中的区域资源特点和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因人施策设计志愿服务项目,建立乡村志愿服务项目库,统一建库管理,丰富工作载体,实现资源共享。坚持需求导向,提供精准化服务。围绕村民最关心的问题编制志愿服务清单,打造集新思想线上推送、群众需求线上定制、大数据线上分析一体的乡村志愿服务平台,及时掌握群众关注热点、亟待解决问题、最受欢迎的服务内容等,策划孵化一批党政需要、社会欢迎、群众需求的具体项目,突出乡村志愿服务价值引领、公益实践、文化创建功能,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脱贫攻坚、精细社会管理。

根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文件精神,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全国12个省(市)的50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全国多个省市密集启动了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省、市、县三级分别制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方案,目前各试点已经初步形成中心、站、所三级组织网络体系。但文明实践内容多,覆盖范围广,依靠三级组织力量并不能完全满足所需工作量,文明实践队伍主要依托于各试点单位的志愿者队伍,具有公益性和临时性,还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运行机制。

土坝利用分散性土作为防渗体时,经过必要的防治处理措施后,坝体才可以正常运行。针对分散性土坝的破坏原因及破坏型式,为保证大坝安全,可采用以下措施。

⑤项继权.论我国乡村治理中的志愿服务——兼论大学生下农村基层的政策创新[J].社会主义研究,2009(4):10.

2.财务及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意识。为了适应时代以及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不断创新财务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因此对于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目前大部分工作人员对于当今市场发展的动态了解程度不够深,而且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财政管理的重视也不够,因此相关的企业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更新,导致企业中财政工作的进行和开展受到重重阻碍,无法顺利进行管理工作,因此导致企业利润大大降低,无法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收入。

⑥陆士桢,马彬.志愿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J].社会治理,2018(11):38-43.

药敏结果采用WHONET5.6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和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DOI: 10.16653/j.cnki.32-1034/f.2019.014.025

(作者单位: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标签:;  ;  ;  ;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背景下乡村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