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石园北区幼儿园 101300
石园北区幼儿园多年来一直坚持“人才立园,学习强园,科研兴园”的战略思路,借助课题研究不断深化园所的课程改革,增强教师专业能力,逐步提升保教质量。在课题管理中,抓细节、重实效,狠抓课程的过程管理,不断积淀“阳光”式的课题管理文化。
一、基于问题,明确研究目的
我园分别针对“增强户外体育游戏的科学性,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的研究”和“依托自主游戏,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研究”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丰富、开放的物质环境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幼儿的体能发展还不均衡;幼儿的游戏水平不高,玩法固定单一;游戏中的自主性、主动性、创新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户外体育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大多还是从教师主观意愿出发,不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在游戏的过程中,不能科学有效地观察和解析幼儿游戏水平;不能及时有效地支持与回应,促进幼儿的游戏水平向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我园将“十三五”课题研究定位于“幼儿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环境创设及教师支持策略的研究”。基于对幼儿游戏现状的观察,分析掌握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发展需求,通过整体优化户外体育游戏环境,有效支持幼儿实现自己的游戏意图,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这种行动研究,促使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丰富行动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二、尊重需要,调动研究兴趣
1.鼓励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引领能力,在研究过程承担不同的角色和任务。区级骨干教师为核心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负责日常与一线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问题,指导一线教师总结经验梳理成果;园级骨干教师承担“户外运动自助游戏区”区域负责人,承担每个区域游戏方案制定、负责组织区域内几名教师的日常沟通和小教研;其他教师和青年教师承担区域游戏的日常指导,观察孩子的游戏现状,及时回应和支持孩子的游戏需要,负责日常区域指导观察记录和研究资料的撰写和整理。处于不同专业成长层次的教师,在各自的课题研究层面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不断体会研究与收获的成功感。
2.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共开设13个基本区域,在注意综合性和趣味性的同时,也有其重点的游戏方向和核心的游戏价值。尊重教师差异性,鼓励和引导教师“各取所需”“各展所长”。例如年近50岁的宝清老师承担了“趣味沙池”的指导和研究任务,和孩子们沉浸于沙与水的探究奥妙;年轻的红佳老师负责“对战区”的研究工作,和孩子们一起嬉戏于碉堡战壕中投弹躲避;沉稳的晓月老师负责高空漫步,注重游戏规则培养的同时鼓励孩子不断挑战……
以尊重为前提,让每一位教师有权利选择和决定,充分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唤醒她们的内在力量,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题研究过程中来,才能顺利推进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三、完善组织,落实研究责任
1.组建研究团队。课题研究的主要机构设置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课题组核心成员共8人。包括顺义区骨干教师、百优班主任、区教坛新秀,均具有较强的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第二层面课题组教师,主要是中班和大班的所有班级教师,共30名。
2.明确研究职责。帮助不同的组织、不同的教师明确自己在研究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和任务,有助于课题研究过程的推进,有助于任务的完成,更有助于研究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各司其职、上下联动,为了共同的工作目标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因此,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不同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制定了研究组织当中每一位负责人和指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明确了每个区域的人员配备和具体分工。帮助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在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活动组织过程中,自己的岗位,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任务,以及任务完成的具体时间。
四、完善制度,保障有序开展
1.激励制度,满足教师成功需要。我园注重课题激励制度建设,让制度发挥引领作用和激励作用。对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主动承担任务、刻苦钻研取得成果,创新工作示范引领的教师,及时地给予肯定、赞赏和奖励。先后制定出台了《石园北区幼儿园教科研管理制度》《石园北区幼儿园园长奖励基金分配方案 》等相关制度。
2.时间制度,保障活动有序开展。(1)研究时间定为每周三为教研日。单周三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案例交流;双周三针对幼儿游戏现场,进行“真问题”的聚焦研磨。(2)游戏时间的确定。为了满足幼儿自主游戏的需求和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双目标,我们将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的时间调整为每周二、四的上午9:00-10:00。
3.程序制度,保证活动规范进行。(1)明确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的组织流程。计划(5分钟)——工作(30分钟)——分享(5分钟)——整理(10分钟):计划环节帮助幼儿明确自己的游戏计划,培养幼儿按照计划做事的好习惯;30分钟充分“工作”时间有利于幼儿和老师同伴一起,充分地进行探究与尝试;“分享”环节的重要作用在于帮助幼儿将零碎的游戏经验进行梳理,不断提升游戏经验;最后的10分钟整理环节,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良好游戏常规,能够有责任感地分类整理自己所用的工具和材料。(2)明确教师组织游戏的准备流程。为了帮助教师清晰本区域对幼儿发展的核心价值,明确每一阶段幼儿重点的发展目标及支持策略,我们设计了“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活动方案设计表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引领教师在备课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区域幼儿核心价值、近期发展目标和重点指导方向、支持策略(环境、材料、言行、同伴)、幼儿可能出现的游戏行为、幼儿常规要求” 五项内容进行系统思考和设计,研究区域的发展价值和目标、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游戏水平,在游戏活动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3)明确研究活动的组织流程。我们明确研究工作的基本流程:制定方案(明确每次研究活动的研究问题和基本流程)——研讨方案(课题负责人和研究组织者针对教师的真问题、针对方案的设计进行管理层面的研讨,保证方案的适宜性)——具体组织(每个环节对应要研讨的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反思效果(通过组织教师座谈、管理层面组织研讨,反思本次教研的效果)。
4.资料制度,保障成果及时梳理。制定了《课题档案整理制度》,明确规定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的收集内容,包括游戏区域的活动方案、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反思、幼儿活动现场的照片和视频等。课题组队教师上交的研究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在归档的同时上传到研究群和百度网盘当中,教师可以随时取阅,分享同伴的研究经验。
五、关注过程,提高研究实效
1.以个人反思为基础。我们注意帮助教师树立反思意识,鼓励教师运用批判性的思维观察自己的教学实践,观察孩子的游戏与生活,将发现问题、反思、解决问题作为自己的工作常态;落实反思四问:效果如何?问题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应该如何调整?同时为教师提供反思的环境,和教师一起设计《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观察表》和《教研记录表》……,让“研究”工具帮助教师掌握反思的方法,帮助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有步骤地进行反思,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性,体现教师研究者的角色定位。
2.依靠同伴汇聚集体的智慧。为了让老师们有机会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倾听他人的研究经验。我们组织了不同时间段不同层次的交流会,包括每两周召开一次课题研究现场活动,每月一次集体备课研究,每学期一次案例交流。老师们围绕课题研究做什么、为什么、如何做等问题进行反复的沟通、交流、辩论,不断地在聆听和交流之间,逐渐融汇出更好的设想。
3.借助专家的力量进行系统思考。我园与专业的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借助高校的专家资源和研究经验,引领课题研究的进程,同时对干部教师科研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每两周专家进园指导一次,观摩幼儿的游戏现场,发现教师组织游戏过程中的真问题;参与园内的课题研究现场活动,了解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提升教师研究能力;针对现场和教研的情况对教师进行培训,按需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质量;参与园内领导干部的行政教研,倾听课题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推进难点,帮助干部做好课题研究管理工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思考,更好地发挥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提高课题研究的效果和效率。
4.利用信息手段推进分享与交流。在“全员参与”的课题管理模式下,我园尝试采用利用“手机微信群”的方式帮助老师之间建立联系。帮助老师们互相地“敞开”和 “接纳”,鼓励老师将每天幼儿在区域的游戏情况拍摄成“微视频”上传共享,并用简略的语言表述自己观察到的“什么学习发生了”,每一位教师在指导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惑问题,上传到微信群中“请教”,园内的任何一位草根专家都可以奉献自己的经验……这种非正式、非面对面的对话过程中,是自由的、轻松的坦诚相见;这种及时的灵活的对话过程中,教师的困惑可以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这种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的对话过程中,同伴之间可以更加生动、具体、直观地了解研究的过程和痕迹……
5.梳理积淀,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课题的价值,要高度关注课题成果的梳理与推广。课题成果的梳理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一方面一线老师做课题研究,习惯于低头做事,很少抬头看路,这种研究状态,往往会造成工作做了很多,但是往往深陷于具体的方式和手段,忘记自己想要的结果;另外,一线教师善于做事善于描述故事,但是不善于梳理提升。为了做好课题的梳理工作,我们设计了可操作的《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观察表》和《教研记录表》,帮助老师记录日常的观察和反思,积累一手的研究资料;两周一次撰写观察记录,引导教师观察幼儿与环境、材料和同伴教师互动学习的过程;每学期每人撰写一篇成熟的课程故事,以观察分析为基础,以幼儿游戏中的问题和需求为线索,梳理有效的支持策略……在不断梳理经验凝炼成果的基础上,我们积极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不同层面的推广。
六、家园合作,共育推进研究
1.了解:要想获得家长的价值,首先家长要了解我们在研究什么,为什么要做这项研究?对孩子的教育价值是什么?因此我们通过家长委员会、年级组和班级不同层面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我园课程建设的具体情况,让每一位家长了解开展“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的目的意义对孩子终身发展的重要价值。每学期通过家长开放日、运动会等形式让家长了解“户外运动自主游戏区”游戏进展情况,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形式随时展示孩子游戏当中的成长与进步。
2.参与:积极寻求家长的支持,主动将家长资源纳入到课题研究的资源科当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征集家长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优质资源并进行梳理,创造机会让家长走进园所、走进课程、走进自主游戏当中。家长在参与中更加了解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更加了解孩子在游戏中的成长,从而更愿意支持幼儿园的课题研究工作。
3.支持:在自由开放的游戏环境之下,孩子发展的差异性变得更加的明显了。这也是教师进行观察解读儿童、针对差异进行因材施教的基础。同时,我们也积极寻求家庭的支持,将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及时地反馈给家长。例如大多数孩子上肢力量比较薄弱,更喜欢选择运用到下肢的奔跑跳跃等游戏内容。结合这个现象,我们在各个游戏区域设计游戏内容的时候,会关注到游戏运动肢体的均衡性。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将孩子的发展中的弱项,及时地反馈给家长,给家长推荐能够锻炼上肢的亲子运动游戏,家园共育弥补发展弱项。
论文作者:单小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教师论文; 游戏论文; 幼儿论文; 自己的论文; 课题研究论文; 过程中论文; 课题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