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国电南自电网自动化有限公司 211106)
摘要:本文将从“有限选择”的微网保护策略入手,包含故障定位算法、针对不平衡负荷投切问题的举措、针对高阻接地的故障定位算法等等。希望从此方面入手,探讨微网与配电网运行特性的微网保护一体化策略。
关键词:微网;配电网;运行特性;微网保护;策略
微网中包含大量的DG的并网运转会导致配电网系统中的短路电流的数值、方位、分布等等产生大幅度的改变,进而导致配电网中的继电保护设备不能有效运转。为了满足微网对配电网系统中负荷供电的需求,笔者认为应构建优先选择性的新式微网保护系统,微网并入配电网系统后,让以往的单电源辐射式的配电网系统转变成一类多源网络。笔者在下文阐述的微网保护新模式的算法,经过证实,明确了其效果以及可行性。
一、故障定位算法
见下图模型:
上图是负序分量系统,笔者将以三个分区系统为表述对象。如果故障方位处于区域3,负序网络中仅有区域3存在附加电源,所以唯有区域3才流经负序电流;区域1以及区域2、母线上不流经负序电流。
如果产生故障,每个区域出线的保护依照采集量构成负序电压以及负序电流讯号,透过负序阻抗角查出故障位置。
在各个区域的出口位置都配置了电流互感器以及电压互感器,采集位置出口端的电流电压数值能够运算负序量;在负序网络内,假如短路故障产生于区域3内,那么在故障点会生成一种负序故障电压Vcf(2),向电网以及它类位置辐射短路电流。故障位置的负序电流经过电线流至母线,它类未发生故障区域的故障电流通过母线流入电线。鉴于此故障特性,保护使用负序方向元件,负序阻抗方位是保护判据。
故障位置测试的负序阻抗角应划入第III象限,而正常区域测试的负序阻抗角应划入第I 象限。依照标准的低压电路的线路阻抗角45度对最灵敏角实施整定,权衡到对各类干扰的容错、DG接入后各位置等值负序阻抗角的取值范畴变大的情况,要挑选-45度-135度作为正常地区阻抗角判据(见下图)。
它类区域能够设置成故障区域。就是说:假如任意区域的负序电压是V2、负序电流是I2,负序阻抗是Z2,那么故障位置的阻抗角变动范畴是:
135°≤ArgZ2≤315°(1)
把这个负序阻抗角顺时针旋转45°,那么:
180°≤Arg(Z2+45°)≤360° (2)
鉴于角度运算较为繁杂,笔者使用负序电流电压的虚部以及实部算式(算式(2))换算,因为Z2+45°在180°-360°的取值范畴内,则Z2+45°向量值的虚部不能大于0,而Z2的单位向量算式是:
|Z2|=sin(Arg Z2)+cos(ArgZ2)*i
那么,Z2+45°的单位向量能够写成:
|Z2+45°|=sin [Arg(Z2+45°)]+cos[Arg(Z2+45°)*i (3)
假如算式3是有效的,那么就能预判这个负序抗阻所处的区域是故障地区,要立即切断这个地区与母线连接的断路器。
故障定位算法就是以上的内容,下面笔者将阐述针对不平衡复合投切问题的举措。
二、针对不平衡负荷投切问题的举措
权衡到在用户电压等级电网中有大量的不平衡负荷,这部分负荷在电网中存留和运动、投切都能让配电网系统中生成负序电流,这类负序电流的的流入会影响整个电力系统。
单独使用故障分量法形成判据,不平衡负荷投切之时就会生成负序电流以及电压,从而形成误动。而有鉴于此,保护方案在负序方向判据的前提下增加电压启动判据。
因为负荷容量与电网的容量相差悬殊,因此用户端的不平衡负荷对整体系统的电压影响很小。而依照有关电力准则,电力系统在常规工作的态势下,低压照明用户级中受电端供电电压的误差值范畴是+5%--10%。如果产生短路的问题,电压跌落的情况一般要比投切不平衡更为糟糕;通常,其能够产生高达30%的额定电压量的电压跌落。然而在常规工作的状况下,权衡到裕度问题,将电压跌落15%当成低电压开启的数值,当任一电压降低到超越额定电压的15%的时候,就是产生了短路故障,保护动作;反之,则将其看做不平衡负荷投切产生的扰动,保护不动作。
上述不投切产生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下面笔者将探讨针对高阻接地的故障定位算法。
三、针对高阻接地的故障定位算法
跟超高电路保护设备极难映射300欧之上的接地故障类似,当电压等级达到了400伏,产生大电阻接地故障的时候,电压降落甚微,不能马上到达低电压门槛,而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过渡才能达到15%;而在其慢慢改变的流程中,负序电流电压的突变量微弱,工程实践中用到的也不多。这时,应将负序稳态值作为故障判据:当检查到电压跌落突变量没有达到15%时,并且延时T后仍然没有回升,那么即可判断为出现故障,而并不是由于不平衡负荷额生成的负序电压波动。延时T的数值依照现场施工经验预判,笔者所讲述的方案中没有形成精准的推论;而且,应依照实际网络特性调节其数值。这时,要摒弃负序突变量,将负序稳态值当成故障判据,判断原理就是上文列出的算式(3),其能够规避高阻接地故障的影响。其流程简图如下:
此类模式尽管还没能将高阻故障以及不平衡负荷全部区别开来,然而考虑到各类原因,其可操作性以及效果还比较理想;是目前使用得较多的方法之一。
结束语
在以后的电力领域内,微网接入配电网系统的技术将会被大力推广,这类微网与配电网互联运转的模式将成为未来的电力领域的“潮流”和发展方向。微电网留有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分散接入的DG,它的故障特性与以往配电网迥异,因此需要“对症下药”,设计出恰当的保护方案。
参考文献
[1]章桢,李然.基于ZigBee无线组网的交流微网集中式保护方案[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4,(6):33-38.
[2]王志文,陈来军,郑天文等.采用搜索保护与差动保护的光伏微电网综合保护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18):14-19.
[3]王兴贵,刘正英.基于载波变幅移相调制方法的串联型微网功率平衡控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5,(13):38-44.
[4]田慧雯,李咸善,陈铁等.基于混合储能的光伏微网孤网运行的综合控制策略[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4,(19):122-128.
论文作者:钱娟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故障论文; 电压论文; 电流论文; 阻抗论文; 判据论文; 区域论文; 负荷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