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慧兰[1]2004年在《从中俄关系的发展看新型国家关系的建构》文中认为中苏关系在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91年苏联解体的42年时间里,基本上由10年友好、10年论战、10年对抗、10年缓和四个时间段构成。双方交恶的时期要长于友好的时期,给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俄关系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连续上了叁个台阶:从睦邻友好到建设性伙伴关系,再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入发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双边关系甚至好于50年代友好时期的中苏关系。本文在对中苏、中俄关系的历史做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对中苏、中俄关系的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论述了中俄关系建立的原因,指出中俄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从纵向来看是对中苏关系反思的结果,从横向来看是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中的楷模,表现在:从结盟转向不结盟、不针对第叁方;从对抗转向协调、协作;从意识形态利益至上转向以国家经济利益为中心;由理性因素代替感情因素和非理性因素;机制建设是两国发展关系的保障。中俄新型国家关系顺应了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促进了世界及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郑国[2]2009年在《普京执政时期的中俄关系》文中提出中俄关系在中国对外关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外交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重点”的基本工作方针。俄罗斯既是中国的邻居也是大国。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不断发生变化,大国关系也处于调整、变动之中。但是,中俄关系始终保持了稳定、顺利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俄罗斯领导人的执政态度是离不开的。面对百孔千疮的俄罗斯,普京在其执政期间里,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俄罗斯经济开始全面复兴,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增加,俄罗斯的贫困人口大为减少,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得分,俄罗斯传统的大国形象有所恢复。2008年俄罗斯进行总统大选,普京结束其八年的总统任期,俄罗斯进入了“梅普组合共治”的新时期。对普京执政时期进行分析研究,不能说是盖棺定论,但也可以说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普京执政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如何,有哪些制约因素,如何进一步完善发展两国关系,对此进行研究、分析不但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全文包括绪论、正文四章和结论。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选题的依据、意义,介绍了研究的现状,叙述了全文研究方法。第二章认真分析普京的实用主义外交政策,概括普京的实用主义外交的主要观点和主要表现;阐述中国的和谐外交理念;通过普京主义外交政策与和谐外交理念进行比较,探索两者之间的契合点,最终为研究普京执政时期的中俄关系打好理论基础。第叁章本着尊重历史,立足现实、放眼未来的原则,分别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阐述普京执政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状况,为研究普京时期的中俄关系提供现实依据。第四章主要探讨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制约因素,如经贸因素、能源因素、“中国威胁论”、上海合作组织、美国因素、欧盟因素、印度因素等因素对中俄关系发展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进行详实的分析,以期寻找影响中俄关系的原因所在。第五章是关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的几点建议。中俄两国都深刻认识到,如果中俄双方共同努力,中俄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发展将前途无量,如果双方不及时解决双方之间的利益分歧,两国将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将不利于任何一方的发展。因此,本章就中俄两国在经济、政治、文化、能源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为中俄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贡献一点微薄之力。最后的结论部分是在前文论述的基础之上,呼应绪论,根据普京执政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状况和制约因素,在实用主义和和谐外交理念的共同指导下提出中俄关系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参考文献:
[1]. 从中俄关系的发展看新型国家关系的建构[D]. 杨慧兰. 内蒙古大学. 2004
[2]. 普京执政时期的中俄关系[D]. 郑国. 延边大学. 2009
标签: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 中俄关系论文; 中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