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_新经济论文

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_新经济论文

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组织论文,新经济论文,党建工作论文,几点思考论文,新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中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各种类型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应运而生,蓬勃发展。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为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事业发展,扩大就业,维护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总数已超过2676万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22.6万家,私营企业300.6万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就业的人员已超过1亿人。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创造的增加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消费品零售额也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在许多县、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本级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据10月27日《经济日报》报道,目前,在文化部门管理的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所创造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已占到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就业人数占到三分之二。新社会组织中的社会中介组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为市场主体提供信息咨询、培训、经纪、法律等各种服务,具有政府行政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社会团体热心公益事业,扶贫济困,救弱助残,奉献爱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一些社会团体积极开展国际交往,开辟国际合作渠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民办非企业单位在各项社会事业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迸发出来。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逐步改变作坊式、家族化的生产运营模式,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高新技术相结合,成为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我国新社会组织也将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这主要基于以下原因:(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拉动,在我国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市场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形势下,要素市场的发育和完善有赖于社会中介组织的健康规范发展。(2)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外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后,政府现有职能中那些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的,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解的,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将有相当一部分由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来承担。同时,推动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在客观上也需要政府与公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地合作。比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企业、非政府组织(NGO)和公民进行监督和评估;企业和非政府组织(NGO)提供公共服务,政府进行引导和规范。(3)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投资需求、政治参与和社会参与需求不断增长,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4)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社会团体和社会中介组织集中了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为新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人才支持。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为我国新社会组织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强大的动力。

二、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需要

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中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首先,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必须大力发展各类民办社会事业,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做好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保证和促进作用。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于初始阶段,法律法规、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我们在充分肯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否认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内部管理还不够规范,有的甚至在社会上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能够为这些经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反映社情民意,协调各种关系,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就能够为这些经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所在经济、社会组织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就能够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如果忽视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滞后效应将很难在短期内扭转。因此,要发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在这些组织工作中的引导和促进作用,防止和克服“滞后”效应,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其次,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建立健全新型社会管理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既要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也要注重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既是工人群众比较集中的领域,也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员比较集中的领域。我们党要不断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就必须切实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通过这些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妥善协调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凝聚和激励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再次,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客观需要。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课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基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包括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应当肯定,改革开放以来,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在探索中不断加强,创造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也必须看到,由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都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较大,组织自身变动较快等,党建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有:(1)党的力量比较薄弱。截止2003年底,非公有制经济控股企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共有党员210.4万名,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8%,80%以上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中没有党员。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工作的党员,有相当一部分不愿亮明党员身份。(2)党组织的覆盖面过小。目前,全国仅有约7%的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建立了党组织。相当数量的社会团体由于规模较小、从业人员较少、专职工作人员中党员较少等原因,也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条件。(3)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党建工作缺人才、少经费、无场所等问题还比较突出。(4)有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隶属关系没有理顺。一些地区和部门党组织对本地区、本行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工作管理薄弱,有的甚至放任自流。(5)一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法人代表,对在本单位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从现状看,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明显地滞后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发展。从趋势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样化,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将会持续快速发展,党建工作如果不及时跟进,滞后效应将会越来越明显。

应当看到,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党的建设包括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处于关键时期,面临难得机遇。如果我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阶段,在新经济、社会组织的创立和成长阶段,同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就可以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发展相协调的制度规范,形成常抓不懈的工作机制,使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及时覆盖社会生活的广阔领域,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从而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假如我们不能及时在各类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工作,错过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的重要时机,势必削弱党对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从而削弱党的执政地位。对于这一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三、上海市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上海市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在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一是构建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市委设立了社会工作委员会,作为市委派出机构,负责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按照市委的要求,各区(县)、街道、居民区分别建立了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协调指导机构、社区综合经济党委(党总支)以及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联络站。同时,采取“属地”(即隶属于地方党委和社区党组织)、“属条”(即隶属于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属资”(即以资产为纽带,由投资、主办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单位党组织主管这些组织的党建工作)、“属业”(即由行业协会党组织主管本行业内的党建工作)等多种方法,形成了覆盖全市、上下贯通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管理体系。

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1999年,浦东新区潍坊新村街道党工委率先在辖区内的嘉兴大厦建立联合党支部,创立了“支部建在楼上”的组织设置形式,拓宽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内涵,使“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得到了有机结合。此后,能够覆盖多家新经济、社会组织的“楼宇支部”、“街区支部”、“园区支部”、“商贸市场支部”等相继建立。对那些尚不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楼宇支部”的工作又不能覆盖到的新经济、社会组织,则采取选派党建指导员或联络员,建立工会和共青团组织等办法,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有效地扩大了党的工作覆盖面。

三是改进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市、区党委从新经济、社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律出发,坚持“为新经济、社会组织所需要,为党员所欢迎,为职工所拥护,为所有者、经营者所理解和支持”的原则,探索形成了社会化的党务工作者配备方式、网络化的党务工作方式和“小型、业余、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增强了党建工作的时效性和吸引力。

四是持续不断地改进完善。在谋划部署工作时,注意前瞻性、全面性和可持续性;在指导、推进工作时,注意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持续不断地改进完善,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比如,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凝聚力工程的目标要求,从最初的“进百家门、暖百家心、解百家难”,到现在的“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活动内容不断充实,活动成效日益显著。又如,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要求,从最初一些党组织提出的“二十四小时党员”,逐步调整到“适时、适宜、适度”地参与社区建设,以及实行“社区建设储时制”、建立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等办法,被越来越多的党员所接受,使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从中受益。

四、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任重道远

按照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和改进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方针,进一步调整组织设置,改进工作方式,创新活动内容,不断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使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效最终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1、建立健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领导体制。应将这些经济、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纳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之中,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之中,努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有关方面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格局,尽快改变这些经济、社会组织党的工作薄弱的状况。

2、努力解决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难点问题。以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切实做好流动党员、“隐形”党员的普查工作,积极探索对这部分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有效途径。解决这个问题,虽有较大难度,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寓教育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教育引导党员履行义务与尊重和保障党员权利结合起来,把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党员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把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的工作衔接起来,就一定能够破解这个难题,走出一条融教育、管理和服务为一体的党员管理的新路子。抓好对党员业主的教育培训和对其他业主的教育引导工作,是做好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按照党章规定和中央办公厅转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要求,把在其他社会阶层中发展党员纳入发展党员的经常性工作,把具备党员条件的业主及时吸收入党,就能够发挥他们在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典型示范作用,为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3、积极推动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与其他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衔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每个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既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又密切相关,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孤立地、片面地抓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而必须与其他领域党建工作有机衔接起来,使之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比如,要注意搞好与社区党建工作的衔接。街道、社区党组织要指导和协调社区内新经济、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党组织。对符合建立党组织条件而尚未建立的,要主动上门做好法定代表人的教育引导工作,尽快把党组织建立起来。对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可通过建立党员联络服务站、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帮助建立群众组织等方式,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要与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业务主管单位建立双向联系制度,把业务指导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要注意搞好与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衔接。及时做好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就业的下岗职工党员、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党员组织关系的接转工作,防止出现党员组织关系“挂空”现象,确保每个党员都能纳入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

4、不断推进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创新。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是基层党建的新领域,面临不少新的情况和问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创新。一方面,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比如,在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壮大党的力量,加大组建党组织的工作力度,理顺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隶属关系,帮助指导新经济、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等。另一方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不断推进观念、机制和方法创新。大力倡导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群众服务,做好新形势下关心爱护党员和服务群众的工作。针对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大的实际,创新党组织设置形式,积极探索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党员实行快速、便捷的网络教育和管理的新机制、新方法。同时,还要采取不同地区、部门和单位分工协作,理论工作者与实际工作者优势互补等方法,积极开展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理论研究,把实践经验升华为党建理论,更加自觉地认识和把握党建工作规律,把新经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标签:;  ;  ;  ;  ;  ;  ;  

关于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_新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