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浅析论文_叶开亮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浅析论文_叶开亮

叶开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并实现不断茁发展离不开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是与中国具体时间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论指引下所形成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通的产物。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文化内核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的历史和现实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传播、文化之间融合、以及文化建构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上,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和核心,在逐步的历史发展和演变中建立起符合中国自身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话语系统。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非毫无依据,也并非脱离中国的一切实际,而是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并且深深的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决条件。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和结合点

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要程度,以及这种理论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一部分具有先进思想的的中国人开始对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进行仿效,从器物、制度再到文化层面,逐步探寻救国的方案,但是由于文化精神上的不足,和没有强有力的物质支撑,最终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对西方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开始把文化作为一种工具理性,于是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当时各种流行的政治主张和文化思潮进行仔细地甄别过后成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证明,这种根基存在。首先,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先进青年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其次,要实现马克思主义要被广大的中国人民所接受,还必须依托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契合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广泛传播的内在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之所被中国人民所接受和认可,这和富于思辨精神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同之处。中国的辩证法思想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道德、等各个领域,具有独特的整体观和历史发展观,这一特征在与各国哲学的比较中更显得早熟、深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也与马克思主义有着相通之处,才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文化根基得以夯实。

2.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转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在近代,西方现代化运动的全球性扩张使中国传统文化原有的生存状态发生了重大改变,打破了原有的那种高度整合的自足状态,使中国传统文化陷入了分崩离析的危机之中。这迫使中国传统文化走上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由于现代化是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推动的结果,这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特别是在构建一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新的文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统文化发生冲突。这就要求中国传统文化必须在艰难的现代化之路上重塑自身,在新的文化环境中谋求自身的地位与价值。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进行深层次发掘,并在对时代发展中的中心问题作出积极应答,创造出既符合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与内在本性,又体现中国价值的具有时代特色和世界意义的新理念和新范式,实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成功转型。

二、传统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略的文化内核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集体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依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具体的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在结合,形成了一系列独具民族特色、顺应历史发展要求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传统文化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产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传统文化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毛泽东撷取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民本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儒家孟子提出:“民为贵,君为轻”,荀子直接把君民关系比喻为水与舟的关系,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实事求是”的思想是对传统“经世致用”思想的绝对超越。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指引中国革命胜利的思想路线,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反映的是一种为学治事注意从实际出发的学风。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地继承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华。

2.传统文化与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伟大复兴的理论生长点同时也是实践基础,更体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两重性。从“革故鼎新”囚到改革开放。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品格。主要表现“旧邦新命”的历史使命感。邓小平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中“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自觉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革新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批判精神融合起来,赋予其新的时代内容。

3.传统文化与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

新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整合,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更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义的实质与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构建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江泽民继承传统“时变”思想提出了“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中国化新表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时变”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全一致的。

胡锦涛继承传统精忠爱国、“知耻”文化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文化渊源,是对它的继承与创新。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程.中国马克思主义析学中的中西文化关系[J].析学动态.2000.9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3]张岱年.中国文化与文化论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4]乔湘平.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J].求索,2005.9

作者简介:叶开亮,甘肃金昌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团校教师。

刍议当前广播新闻节目创新策略探究

论文作者:叶开亮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9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  ;  ;  ;  ;  ;  ;  ;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内核浅析论文_叶开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