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兴趣;海量阅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时期,而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的重要渠道。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而且还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升华阅读感悟,这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大有裨益。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拓展教材外延,密切课内外联系,并扎实有效地抓好作为课堂教学延续的课外阅读,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的有效提升与培养。
一、以讲诱导,激发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学习效果的最直接因素。因此,要想使课外阅读更有成效,教师首当其冲地便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对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进行充分挖掘,使学生产生课外阅读的强烈兴趣和迫切愿望,以实现课内外的有机衔接,使语文教学更具丰富的情味。
在教学完《牛郎织女》这篇课文后,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利用课件出示了《中国民间故事》一书的封面,并对学生说道:“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民间文学。久而久之,各民族因此也就有了各自不同的民间故事。《中国民间故事》这本书收录了包括汉族、傣族、白族、彝族、瑶族、羌族等民族在内的经典民间故事,比如《仓颉造字》《梁山伯与祝英台》《蚕神姑娘》《徐文长的故事》等等。”之后,我出示了《蚕神姑娘》这一故事前半部分的情景图,待看到“但使父亲觉得奇怪的是,精草细料不少,但马儿却一口也不肯吃”时,故事戛然而止,如此便吊足了学生的胃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这便有效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二、海量阅读,拓宽视野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此背景下,“海量阅读”学习方式应运而生,它的提出迎合了语文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最佳途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基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通过读书活动的开展和读书环境的营造来引导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以此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弥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进而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基。
在教学之余,我时常会为学生开展不同类型的读书活动,其中多以展示类、推荐类、表演类和朗诵类为主。以“表演类”读书活动为例,指的是学生之间可就共同读过的好书或文章进行改编,并加以自己的独特理解,将其以舞台剧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传情达意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的阅读感悟得到了进一步地升华。此外,为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我在班内设立了“读书角”,并向其中适当地投放了一些寓言故事、探险故事和益智类等书籍,让学生广泛涉猎。其次,我还鼓励学生将家中的好书带到读书角来与大家一同分享,以使学生体会到共同阅读的乐趣。
三、教以方法,形成能力
实际上,课外阅读就是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意义的过程,尤其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方法作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支撑和前提。因此,为使课外阅读更富成效,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读中有所思、所得和所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在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之余,适时向其渗透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升华学生的阅读感悟。
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和效率,教师就需要注重阅读方法的传授。具体包括:1.速读法,即让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利用最短的时间知晓文章大意。在教授学生这一阅读方法的过程中,我着重培养了学生阅读中不发音、不辨读的习惯,以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2.精读法,即对全文或全书进行逐字、逐句、逐段的细致阅读。通过精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情韵,而且还能使学生的阅读情感与作者的写作情感产生共鸣。3.摘录批注法,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批注。运用摘录批注法展开课外阅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做到读与思共、思与读随。
总而言之,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来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与技能,同时还应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并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罗桂清.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7(08):81.
[2]江红华.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探索[J].内蒙古教育,2016(29):33.
论文作者:孙倩芸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0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兴趣论文; 方法论文; 语文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