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论文_朱俊清丁平

朱俊清丁平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内科浙江义乌322000)

【关键词】高血压;生活方式;疗效;干预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3)10-0100-02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生活方式的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和预后[1]。研究表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的发展[2,3]。纠正不良生活方式能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剂量,最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增加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整群随机抽取2008年3~1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集体体检时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周岁,性别不限;②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提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4],体检时收缩压(SBP)≥140mmHg或舒张压(DBP)≥90mmHg,曾服用或坚持服用降压药物;③意识清楚,能正常交流;④自愿参加此研究。排除精神疾病、继发性高血压。共有19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2例,女性66例,平均年龄(43±57)岁,病程1~20年,中位数为93年。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患者分为强化干预组(药物治疗加生活方式综合干预,以下简称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9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值、高血压分期、病程及服药情况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12方法:采用病例报告表详细记录入选患者当前的一般情况及病情,内容包括年龄、性别、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病程、生活方式状况、目前高血压水平、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等。所有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案均由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决定。

121各项指标检查:每月分别进行门诊随访。观察前给予摄胸片、眼底检查、心电图、验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随后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结束时对相同项目进行复查。结果记入病例随访表中。

122干预方法:评估干预组患者目前的生活状态、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干预计划。课题组给每位患者发放一本自编的《高血压防治指导手册》作为自学教材,在随访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根据个人病情,进一步分析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具体干预措施包括:高血压相关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降压药物依从性的教育。降压药物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药物间相互作用及患者躯体状况综合作出选择。

13疗效评定指标:治疗效果分成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显效是指坐位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并达到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有效指坐位收缩压下降<30mmHg,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或下降10~19mmHg;无效则指未达上述标准[5]。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值<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线时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基线时,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总病程、用药年限、血压状况、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干预组的降压总有效率达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2%,两者间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两组在治疗前收缩压及舒张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年后随访结束时两组收缩压分别降至(127±9)mmHg及(140±11)mmHg,舒张压降至(80±10)mmHg和(92±9)mmHg,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3。

24其他症状指标:两组血电解质、肝功能、肾功能、胸片、心电图、眼底等辅助检查指标有所变化,但差异未达到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对照组,干预组在改善由高血压病引起的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上效果更明显些。

3讨论

高血压是引起心血管事件的最常见危险因素,其控制仍然处于较低水平[6],这与患者无自觉临床症状、不常规监测血压等有关。本研究通过为期1年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综合干预,在降压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生活方式指导和健康教育,使其血压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控制。结果表明,综合生活方式干预较之单纯药物治疗有效,这说明综合性干预是防治高血压病的有效措施。研究发现,高血压的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治疗状况、生活行为方式、对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了解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众所周知,高血压的发病除了遗传因素外,也与不良的生活方式有关。而有研究指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的有效途径[7],在有效的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健康指导教育,可提高高血压病的知晓率和治疗率,控制和减少高危因素,降低并发症的发生[8]。因此在基层综合性医院开展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大多数抗高血压药物虽可有效降低血压,但由于药物本身的不良反应,存在增加患者并发症的危险,这种潜在风险与药物剂量相关。综合性干预措施恰能减少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剂量,从而降低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的机率,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我们的研究显示,对照组的单纯药物治疗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但其降压程度及行为方式的改善均远不及综合干预组。为此,我们应加大健康宣教力度,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促使其改变各种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尚需付出更大的努力,本研究就发现在戒烟、体重控制的生活方式改变上存在很大的挑战。所以,居民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洪昭光.生活方式与高血压[J].临床内科杂志,1999,16(1):13

[2]栾春花,李瑞玲.疗养环境与高血压疗效关系的探讨[J].中国疗养医学,2002,11(2):1819

[3]杨菊贤,卓扬.难治性高血压的心理行为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6,15(1):36

[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5]吴兆苏.心血管系统疾病流行病学及防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9223

[6]张宇清.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01):140144

[7]陈光.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近况[J].中国全科医学,2005,12(8):10201021

[8]唐新华.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的关键[J].中国社区医师,2006,4(22):13

论文作者:朱俊清丁平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3年10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19

标签:;  ;  ;  ;  ;  ;  ;  ;  

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及效果评价论文_朱俊清丁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