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九五”期间软科学的大发展_软科学论文

努力实现“九五”期间软科学的大发展_软科学论文

努力实现“九五”期间软科学事业的大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科学论文,大发展论文,努力实现论文,事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软科学研究和咨询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软科学研究正经历着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1994年开始有几个标志,标志着新时期软科学研究的战略性转变。

第一个标志是1994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主要议题是促进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健全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的核心就是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是1987年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会上作的讲话,当时对我国政治和经济生活都是一个震动,指出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十四届四中全会将这一原则肯定下来,这是整个宏观决策层从大政方针上给软科学研究开辟的新空间。因此,可以视为软科学上新台阶的政治理论基础。

第二个标志是1994年12月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特别是江泽民总书记结合党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做了重要讲话,指出软科学是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知识体系。给软科学定了位。

第三个标志,是1995年5 月份召开的全国科技工作大会及此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把促进软科学研究,加强科技政策研究,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提上日程。

第四个标志是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五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战略性转移:一个是体制的转移,一个是发展战略(发展模式)的转移。给软科学以及咨询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指明了新的方向。

这几个大的标志表明软科学逐渐走向成熟,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就是软科学和咨询产业大发展、大有用武之地的时期。’96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实现了我们对科技工作的新布署,用坐标系诠释,纵向看,全国科技工作的布局是按照我们常说的三个层次布署:面向经济工作主战场、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基础性研究。横向看,分为六个方面:1.如何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工业、企业科技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国民经济信息化问题等),这是主战场,也是科技发展主要任务。2.通过科技进步,促进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和自然关系,即社会发展方面的科技工作。3.加强国防科技建设。4.增强科技自身实力。5.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是软科学的主要任务。6.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由此可见,完成上述每一项任务都离不开软科学,目前为决策服务已经成了一个独立的体系,在科技工作中定了位。从这个意义上说,为软科学大发展提供了依据。

(二)软科学大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机遇。

1.从世界范围来看,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化社会。日本的未来学家据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把世界经济发展分为五大周期,每个周期都是以科技上的突破、技术上的创新为主要的启动点。第一个周期1780~1840年,以蒸汽机的发明和一些先进机床的使用为标志。第二个周期1840~1890年,以钢铁工业、煤化工工业、火车等发明为标志。第三个周期1890~1950年,以汽车、电力、电讯、石油化工为基础。第四个周期50年代至90年代,以电子、信息、材料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群为标志。第5个周期从1994年开始, 这个周期启动点主要是新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标志就是克林顿、戈尔提出的美国NII 计划,俗称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美国提出了NII计划之后, 在全世界范围内,主要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掀起了信息高速公路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科学现象,而是一个很深刻、广泛的社会现象。

如果这次信息技术能有大的突破,将意味着对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想观念产生一个质的变革。在自然经济社会,如农业社会,人类的生产生活主要是以自然资源作为主要依存,那时的生产生活都比较分散,独立。到工业社会,主要资源和启动社会发展的依据是资本,生产方式的特点是社会化大生产,提出了管理科学化问题,决策要求科技支撑,包括生产组织、市场调查、各个生产要素的组合,都是“拍脑袋”决策完成不了的。从工业社会过渡到信息社会,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发展的主要资源是信息,与工业社会的区别在于:工业社会基本上是纵向的,而现在是网络的联系,产出速度大大加快,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以知识为基础,经济也主要以知识产业作为支撑。在这种情况下,决策更加复杂,受到各方面因素制约和影响,特别是社会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知识更新如此之快,没有科学决策,就不可能把握社会变化的趋势,就会在社会发展、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这个社会特征决定了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从世界范围来看,围绕着科技进步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国际竞争,科技在政府、在高层决策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如果说国家竞争优势在于科技进步,那么,能不能把握住这个优势关键在于科学地决策。如果决策准确,就能占领相应的制高点,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使国家地位在国际上得以加强。如果把握不住这一趋势,决策上一步失误就可能造成整个国家在竞争方面的被动地位,以至整个国家利益受到损害。这就是为什么在一些发达国家,即便在号称自由经济楷模的美国加强了这一领域的活动,而且在政府决策中加重了科技的份量,譬如成立了以克林顿为主任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韩国成立了以金泳三为首的顾问委员会,动用了很多方面的科研机构、很多科学家来为政府的决策服务。这是社会发展趋势和国家利益所决定的。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我国正在扩大对外开放,社会发展诸领域正在跟国际接轨。我们的决策如果不能符合当今社会发展规律,不能把握当今经济、科技发展趋势而造成的损失,将比某几个项目,某些科研领域的失败所造成的损失还要惨重。因此,从社会发展形态转变,从科技发展占主导地位的角度来说,促进我国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潮流、特点所决定的。

2.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两个转变,实际上是三中全会一个转变的深化。第一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第二个是更深层次的转变,——发展模式的转变,即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体制转变是为了发展而转变,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生产力的发展,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前所未有的事业,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但是建立新体制的改革已不再是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有科学的理论、系统的设计和整体的推进。这种情况下,需要从科学上给出回答,给出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第二个转变是对生产力结构、质量进行一次重大的调整,其核心是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实际上是发展战略上的转变。这次转变提出了方向,但是转变的任务非常艰巨。现在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占的比重还是80%以上。从技术水平看,农业和工业科技进步的任务相当繁重。从技术和装备水平来讲,近30%需要淘汰但没有淘汰;还有40%的技术和装备虽然还在使用和运转,但是已经落后了,超期服役;还有30%仅能达到国际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达到90年代水平的,大概是5%左右。 从效益上讲,每一个5年我们的效益都在大幅度下降, 粗放型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临界值。在其他发达国家以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知识产业为主体的情况下,我们的国民经济运行还是在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可想而知改革的任务相当繁重,怎么找突破口?怎样调整产业结构?怎么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我们科技工作是否能适应?现在看来,大家还说不太清楚,需要软科学做出回答。要认识到虽然提出了战略方向与目标,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都需要科学的决策,这是对软科学提出的任务,也是软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3.1985年中共中央做出科技改革的决定后,科技体制改革已进行了10年,虽然取得了很大成效,但真正的攻坚还在下一步。《决定》中改革的方针、建立新体制框架已经很明确,但如何操作,如何对原来的组织结构进行重大的调整,是深化改革中的重点任务。前一时期的改革是对运行机制的转变,对组织结构实行了局部的调整,从整体来看,结构的不合理状况没有得到很大的转变。下一步的改革要建立新体制,必须破除旧体制,必须调整这种不合理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调整与企业改革不同,有其自身特点。在某些方面,比企业改革更复杂,牵扯到每个单位的利益,牵扯到个人的利益。很多问题需要我们研究,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中央确定的精神,根据各阶段进程,根据各地情况,提出总体设计方案,提出推进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更不能拍脑袋定板、一味蛮干,一定要有科学的决策作为支撑。

4.科技大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之后,各级党委和政府,对科技进步重要作用的认识在逐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科技意识在逐步增强,现在大约30多个省、市、区包括计划单列市开了科技大会,地方的步伐迈得很大,如果说中央的大会是明确了方向,提出了任务,那么地方的支撑条件比中央还要硬,很多地方是省委书记、省长、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拍板,强硬拍板,比如科技投入,优惠政策,可以说地方突破比中央要大。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党委和政府决策靠科技,往往想如何在决策上发挥科技进步的作用。需要科技界当好参谋,出好主意,这就需要软科学在这些方面发挥作用。另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一个重点,咨询产业在这几年软科学研究基础上得到迅速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从市场上看,咨询产业的发展很多是面对民营科技企业、乡镇企业。因为他们迫切感觉到,在现代市场经济情况下,仅凭企业领导者个人,很多问题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有关专家、有关专门机构帮助他们进行信息服务、技术诊断、管理诊断。下一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活力在逐步增强,现在国有企业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管理水平现在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和层次,面临的问题很多,下一步企业搞活意味着对咨询产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市场。如果说80年代初乡镇企业异军突起,8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异军突起,90年代中期信息和咨询产业发展将出现一个新的高潮。如何认真分析形势,把握机遇,拿出对策,把软科学和咨询产业搞上去,是软科学界共同担负的任务。各地的情况不一样,软科学和咨询产业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有的地方搞得较好,有些地方现在还刚刚起步,但其重要性在逐步被人们认识。不管在什么样的地区,将来,软科学和咨询产业的发展都是一个历史的趋势,都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九五”期间软科学工作重点

1.运用软科学系统的优势,为各地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现在党委和政府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层次也非常多。软科学系统的优势首先是科技的优势,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要帮助他们解决现在工作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提出对策。

2.对未来发展前景、方向要提出前瞻性的预测,提出预案,进行超前准备,如长远发展战略研究。具体说,核心要认真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也就是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主题提供决策服务。首先要研究各地经济运行特点是什么、转变经济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途径有哪几条,这就涉及到现在的工业结构如何调整,特别是怎样利用科技进步来促进或引导工业结构调整。譬如制定技术政策,通过各个领域的科技发展战略来带动经济发展战略调整,通过技术结构变化来带动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向哪方面转?地区优势是什么?符合现代产业发展方向,根据地区的优势,抓住哪些关键技术,可以带动整个地区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技术改造?要帮助政府拿出方案。其次,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发展新兴产业。产业结构老化是由于整个产业技术含量比较低、能耗比较高的传统产业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产业比重较低。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基础不同,如何选择和发展高技术产业,如何使高技术产业将来能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这都需要软科学界进行系统研究,给党委和政府提供答案。第三,从农业上讲,2030年人口将达到16亿,粮食产量如果达不到1万3~1万5千亿斤,将来可能出现大问题。如何达到本世纪目标,如何达到下世纪初目标,都需要给以统一的规划、科学的回答。第四,第三产业发展现在占GNP比重比较小,还不到30%, 而且发展速度比GDP 的增长速度还要慢,这不符合现代经济的发展趋势。如何针对现状加速第三产业发展,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都需要我们软科学进行研究,提出对策。此外,如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比如污染问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人口控制问题等都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科技及其他许多方面密切相联,也可认真进行研究。

3.咨询业是相当大的一块阵地,我们有这个信心,关键是看我们能否把握时机,能否把握正确的方向,找到正确的途径。各地有各自不同情况,不同经验,如果软科学界统一认识,齐心协力,咨询产业作为一个新的产业很快就会兴起,这是对国家发展功德无量的事业。要根据国家科委《关于推进科技咨询产业加速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研究推动本地咨询产业发展的具体实施。

4.为软科学研究自身提供理论、方法和工具。从现在来看,科技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中先进的成果,软科学界要善于运用,使之为软科学研究服务。以前建立的一套理论基础,方法体系,现在看来还是不够。随着下一步软科学大发展,随着软科学为决策服务的份量的加重,很多的理论问题、方法问题、工具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解决。要切实加强软科学自身的建设,想用刀解剖其他东西,首先刀要磨锋利。

5.要抓好软科学和咨询产业队伍的建设。目前据初步统计,全国软科学机构1200多个,人员3万多人, 但这个队伍比起我们全国科技队伍远远不够。现在搞专门研究的虽然就这么点人,但我们有强大的后备军,因为软科学研究是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力量有机地集成和综合,所以很多的自然科学专家、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专家我们都可以利用。在队伍建设方面,我们一方面要为他们的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有利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在发挥现有人员力量的情况下,要注意新生力量的培养。要善于组织和利用其他社会科学专家,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专家的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就需要软科学管理部门多做工作。另外,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的作用。软科学研究很多是创造性的劳动,绝不是某种意义上写个文章,写个报告,建一个模形就完了的事情。没有新的思路,没有宏观上大胆的设想、在各方面的创新,软科学就没有生命力。可以说,如果创新是科学技术的灵魂的话,那更是软科学的灵魂。很多老同志有经验,但是要真正创新,还要靠年轻人的力量。所以我们要注意发挥年轻的研究工作者的作用,注意年轻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在我国,每一个省、市、区形成一支软科学研究大军,形成我们的基本队伍。

当然,队伍的培养和机构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要抓好一批软科学机构的建设和软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建设。咨询产业的队伍建设也需要我们下功夫来抓。我们要搞咨询产业,光凭咨询企业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发动现有科技人员队伍,特别是一些老科技人员队伍,他们在技术方面、管理方面有很多好的经验,要发挥他们的余热,在全国形成一盘棋,形成一个人才网。

三、努力提高软科学研究和咨询水平

1.加强选题的针对性。如果说在前一阶段软科学研究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的话,很多东西需要探索,那么现在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比较成熟的经验。下一步研究重点是整体战略性问题,要根据党委和政府决策的需要,认真选准题目,这是研究工作上新台阶的基础。能不能选准题目,这是对软科学管理工作者的考验。对我们的知识体系、管理经验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关键在于能不能站在党委和政府的高度,来把握你所在的地区、省、市乃至整个国家发展的趋势,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这既需要我们有科技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我们有经济方面的知识,不但需要对科技发展了解,也需要对经济、社会发展了解,甚至对政府决策过程的程序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使研究成果真正起到作用。

2.注重研究工作的科学性。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在于客观性。对情况、形势的分析判断要准确,既要注重应用价值又要注重学术水平。研究应该做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有机的结合。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就微观上搞一个模型算一算,得出几个数据就完了,要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要有效地组织,科学地设计,从理论、方法、实施等方面形成一个系统工程。要敢于说真话,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甚至过去定的一些问题,要敢于给以否定。当然,方案接受不接受是决策者的事,敢说不敢说是软科学工作者的事。敢讲真话,实事求是是我们研究的根本立足点。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对于我们所研究的问题给予剖析,给予各方面论证,最后提出科学的方案。针对性有了,选题很对,方法很对,最后结论不可取也不行。要显示成果的价值,必须注意科学性、客观性和实效性。

3.注重前瞻性。前瞻性就要基于对现状的分析,准确把握未来发展趋势。如果没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没有科学预见,那么软科学研究价值也将下降。这是每个软科学研究者、组织者和管理工作者要具备的战略眼光。

4.注重时效性。软科学研究,为决策服务,时效性非常强。因为形势变化很快,如果对一个问题已经研究几年还没有一个结论,决策方案早就出台了,研究结论早就时过境迁,宏观上没起什么作用,这方面已取得的成绩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如果没有大量辛苦有成效的工作,现在软科学发展就不会有这样一个局面。但也有教训。譬如,围绕组织结构调整、人才分流的改革,软科学研究也提出了一些方案,结果是国家科委的文件已经发出很久了,软科学还在搞目标设计,比文件都晚,这有什么用呢?好比某一个地区搞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研究,战略方案已经实施很久了,研究还没上去,这种情况一定要改观。

5.要注重功效性。功效性是前四项的综合,就是指每一个软科学研究成果都要体现其价值。除前面几点外,还要力争软科学成果的“硬化”,不能把评奖发表文章作为软科学研究的一个目的,关键是怎么样使软科学研究成果硬化。譬如搞产业结构调整课题,就要把其成果列入国民经济发展纲要性计划上。搞产业发展战略,最后就要变成产业政策,变成可实施的方案,真正在决策中发挥软科学的作用。如果软科学研究不能硬化,也就失去其价值。现在软科学因为名称叫“软”,引起许多议论。如果软科学变成“有你没你都行”,软科学就没有生命力了,就真的“软”了。所谓“硬化”,就是把软科学研究成果,把专家智慧的集成,把科学方案体现在决策上,体现在实践中,并用于指导实践,才能真正产生实效。这个方向是很重要的目标。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软科学研究的课题,从立项开始,就要给以关注,特别是注重抓住重点,不要搞得太分散,不要来什么照顾性课题,好象软科学就是谁都能搞。要把主要的经费70~80%,集中在重点课题上。这就象打仗一样,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真正做出一个为党委政府决策起到重大作用的课题,比搞几百个无足轻重的课题都更有价值。研究范围要适当收缩,研究力量要有效组织,这样才能使我们软科学研究上一个新台阶。

四、加强软科学研究和咨询产业发展的组织管理

从国家层次来看,从现实来看,软科学研究不像其他科技发展,有许多经费,有许多贷款。可以说软科学研究很穷。从1986年开始国家每年经费没什么增加,指望给大家很多赞助还不可能。但从宏观管理上还是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正在努力争取出台的“国家软科学计划”;将要定期制定的软科学发展纲要和指南,包括咨询产业发展计划;在创造条件上,制定一些配套政策,包括一些优惠政策。通过组织建设,比如软科学研究会的组建、咨询产业协会的组建。把政府、党委研究部门吸纳进来,政府、党委的政策研究室与专家顾问机构在政府决策制定上占据重要地位,要借助、发挥他们的作用,才能使软科学真正硬化。

要提高管理水平,除了选好题之外,要做好课题的总体设计,包括基本思路、框架、途径都需要我们做好设计。宏观上把握不住,课题做出来的效果就可能与开始时的预想功效不一样。总体设计之后,还要实行动态管理,加强过程控制。即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课题组,其实施过程中的工作都要及时掌握,才能把握住正确的研究方向,这方面在管理上也要加强。必要时候,该调整的就要调整,该滚动的就要滚动。这样,我们进行的软科学研究才能始终按照预期的方向前进。管理的科学性要提高,管理者知识面要拓宽。包括最后对课题的评审,都要把握公正性、客观性和科学性问题。

科学的评价要依靠指标体系。包括推动咨询业发展也要建立一套指标体系。在这种情况下,才能发挥我们的调控手段。这方面涉及到投入的问题,现在看来只能逐步调整,我们曾经提出了软科学经费占三项经费比例问题,5%左右可能小了,大家可以讨论。提个比例有好处。 提个比例,经费的投入增加不少。再一个方面,要开拓一个新的途径,比如搞研究发展基金,搞咨询业资格认证,都要考虑,光搞虚的不行,也要搞一些实的,要有一些调控手段,包括奖励手段,有效地促进软科学事业发展。

国家与各省、市、区以及各省、市、区之间要加强协作。软科学研究有许多共同课题,为了把力量有效集中起来,为了把成果共享,我们需要从全国上下,包括各地之间进行有效的协作。协作有几个方式:第一,国家要发布重点课题指南,国家科委对有些跨部门、跨地区的研究进行有效的组织。第二,必须加强软科学、咨询产业网络的建设。下一步我们准备建立全国的软科学研究信息网络,使有些成果可以共享、根据这些网络的建设、人才库的建设可以实行信息共享,成果共享,把力量有效集成起来。比如农业一个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出来,其他地方可以借用。要改变投入分散的状况,需要管理部门首先从思想上树立大协作的观念。管理部门先要集成,然后是研究力量要集成和成果集成,这样软科学事业形成全国一盘棋,力量集中起来,才能大发展。联络会议的形式很好,建议全国各区域之间、各片之间也可以建立这种联络制度。在研究方面有些课题可以搞协作,提倡大协作,真正把软科学和咨询业搞上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据尚勇同志在’95宁波全国软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经本人修定成文发表)

标签:;  ;  ;  ;  ;  ;  ;  ;  ;  ;  ;  

努力实现“九五”期间软科学的大发展_软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