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均衡分析_养老保险论文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本养老保险论文,我国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作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和先行者,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改革对整个养老保险体系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也将为事业和机关单位甚至农村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提供参考。我国一直在积极探索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方法,1991年国务院第33号文件提出要建立三支柱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金、企业补充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1995年国务院第6号文件提出两个模型供地方建设基本养老保险选择,两个模型都强调分别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1997年国务院第26号文件提出本世纪末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也就是所谓的部分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与完全积累制的区别在于前者仍然保存一部分现收现付制;2005年国务院第38号文件再次肯定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将执行部分积累制。因此我国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存在是否能够达到代际平衡——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是指每代人经过生产率增长率调整后向政府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减去从政府获得的养老保险金的精算现值相等,简言之也就是每代人在养老保险方面从政府获得一个相同大小的账单,这个账单可正可负——的问题,如果能够达到代际平衡,则现有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是公平和可持续的;而如果不能达到代际平衡,那现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将受到怀疑。

Auerbach et al.(1991)提出代际核算(generational accounting)方法是现在分析代际平衡问题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自从1991年被提出后,现在已经有近三十个国家采用。美联储、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美国管理和预算办公室、日本银行、德意志银行、挪威财政部、意大利银行、新西兰财政部、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家和组织都采用这套核算体系来分析财政政策。其中Auerbach et al.(1992),Banks et al.(1999),Agulnik et al.(2000),Gál et al.(2000,2001)分别用代际核算方法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匈牙利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任若恩等(2004)用这种方法分析了中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并分析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整个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养老保险体系是整个财政体系中代际转移特征最明显的一部分,他自身的代际平衡问题也很重要,整个财政政策的代际平衡状况和养老保险体系的代际平衡状况不一定一致,即使整个财政政策是代际平衡的,不代表养老保险体系就能够实现代际平衡;而养老保险体系虽然有可能是代际平衡的,可由于其他财政政策的影响使得整个财政体系无法达到代际平衡。因此本文旨在将代际核算方法用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探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自身的代际平衡问题,并且为事业和机关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二、方法分析

代际核算方法的基本依据是政府的代际预算约束式,即政府将来所有的消费的现值减去政府现在的净财富必须等于现存所有代的社会成员在其剩余的生命周期内所缴纳的净税支付总额的现值与未来所有代的社会成员在生命周期内缴纳的净税支付总额的现值之和,这里同一年出生的男女为一代,净税支付总额指政府征收的各种类型税收与政府各种转移支付的差。简单地说,代际预算约束式是指政府所有的消费必须由现有财富及现在和未来社会成员的净税支付来共同分担。用公式表示为:

是k年出生的一代在t年的代际账户(generational accounts),即k年出生的一代在t年以后(包括t年)所有剩余生命周期内净税支付额的精算现值。D是定义的最大寿命。因此(1)式等号左边第一项是现存所有代的代际账户和,第二项是未来所有代的代际账户值,等号右边第一项是政府所有将来消费在t年的现值,第二项是政府在t年的净财富。(1)式很好地反映了财政政策的零和性,任何一项财政支出必须由现存代或者未来代来承担,因此用这个式子来考虑福利及支出在不同代际之间的分配是比较合适的。这样我们可以在现存的财政政策的框架下①,求出现存各代的代际账户值,如果政府未来消费的现值也可以获得(在一定的假设下是可以做到的),政府的净财富也可以得到,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未来所有代的代际账户和,如果假设未来各代的代际账户值按生产率增长速度增长,我们就可以求出未来各代的代际账户,将其与现存代(最好是t年刚出生一代,因为t年出生一代在t年的代际账户值是完整生命周期的,如果和t年以前出生的各代比较就需要回溯计算)的代际账户值比较,就可以知道社会负担和福利在各代之间分配是否公平。

我们现在将政府代际预算约束式的思想用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如果不考虑政府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资助,那么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现存代的养老金缺口将由未来代来承担,用公式表示如下:

是企业中k年出生的一代在t年的基本养老保险代际账户(generational pension accounts),即k年出生的一代在t年以后(包括t年)所有剩余生命周期内净缴费(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减去获得的基本养老金)的精算现值。因此(2)式等号左边第一项是企业现存所有代的基本养老保险代际账户和,第二项是企业未来所有代的基本养老保险代际账户值,等号右边第一项是政府未来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支出在t年的现值和,第二项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在t年的净财富。如果我们假设右边的第一项为零,就可以分析政府未来不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任何资助的情况下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代际平衡状况:我们假设企业未来各代的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按生产率增长速度增长,就可以求出企业未来各代人均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将其与企业现存代(最好是t年刚出生一代,因为t年出生一代在t年的代际账户值是完整生命周期的,如果和t年以前出生的各代比较就需要回溯计算)的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比较,可以知道在没有政府资助的情况下,我们现行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是否能够实现代际平衡。

三、假设和数据计算

为了构建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核算体系,我们需要预测未来100年分年龄、性别的企业职工(不包含乡镇企业,因为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体系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不同)情况,需要预测未来分年龄、性别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和基本养老金的支付情况,在预测中涉及的指标的假设我们在表1进行汇总,并分别进行解释。

(一)人口预测

为了建立代际核算体系,首先需要对我国未来分年龄,分性别以及分城乡的人口进行预测。我们采用成分法(cohort component method),以2000年为基年对中国未来102年(2001-2102)分年龄、性别的城乡人口进行预测。成分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一种预测人口结构数据的方法。我们用2000年普查的人口结构数据作为预测的基础数据。根据成分法,可以用每一年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和死亡率得到下一年分年龄、性别的人口数,用育龄妇女的人口结构和生育率获得新生儿的数量。最后考虑迁移情况,在预测中国的人口情况时,国际迁移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需要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迁移,即城镇化的情况。

(二)生产率增长率和贴现率

生产率增长率是代际核算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参数,我们假设工资按照生产率的增长率增长,基本养老保险保险金的增长速度也和生产率增长率有关。本文按照代际核算的传统作法:选择一个生产率增长率作为基准假设,再对生产率增长率进行敏感性分析。我国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根据这个目标,我国21世纪前二十年的GDP增长率要保持在7%左右,由于我国在前二十年人口还是正增长,因此基准假设中我们取2020年前的生产率增长率为6%,2020年到2050年为4%,2050年后保持在2%。

贴现率也是代际核算方法中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如果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养老金支付的时间和数量是确定的,那么理论上我们所用的贴现率应该是政府债券的利率。但这些项目显然是不确定的,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一个高出政府债券收益率的贴现率。但是社会保险又是受到一定的法律或者预算的约束的,因此一般他们的贴现率应该低于资本收益率。各国在应用代际核算方法时一般采用一系列的贴现率,但是基准的贴现率往往定在政府债券的利率和实际的资本收益率之间。因此本文假设代际核算体系中的基准贴现率比同期的生产率增长率高3个百分点②。

(三)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预测

1997年国务院第26号文件提出本世纪末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体系,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入个人账户的部分),个人缴费的比例1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1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根据2005年第38号文件,2006年起个人账户比例缩小为8%)。为了得到分年龄、性别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我们需要得到分年龄、性别的企业的人口数、不同类型企业的参保率、分年龄、性别的工资水平等参数,人口和参保率变量我们已经在表1中作了说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表1-64公布了2001年各年龄段的工资情况,全国妇联2001年第二次妇女地位调查结果表明,1999年城市女性与男性工资比率是70.1%,这一数字在农村是59.6%。本文假设2002年职工工资在不同年龄之间的比例关系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2》表1-64提供的2001年的比例关系一致,并且企业女性的工资是男性的70.1%,未来各年的工资矩阵在基年基础上按照生产率增长率增长。得到了各年分年龄、性别的参保人数后,再乘以分年龄、性别的平均工资以及收缴率和缴费率,就可以得到分年龄、性别的养老金缴费情况。

《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表11-27公布了2002年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为9 090.3万人,我们假设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构成与职工的构成一致,我们采用上述工资矩阵,可以求出理论上2002年企业单位应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是2634.5亿元,而2002年企业单位实际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2 239.4亿元(《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3》表11-26公布了2002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3 171.5亿元,其中当年征收2 551.4亿元,财政补助408.2亿元,而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收入为2 783.6亿元,我们假设政府1999年后给每个参保人员的补助相等(这个假设是不精确的,但对结果的影响很小),计算出企业2002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为2 239.4亿元)。而实际值和理论值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企业没有按照工资总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由此计算出2002年养老保险的收缴率为85%(如果按照平均工资和参保总人数来计算,我国2002年养老保险保费的收缴率应该是81.1%,本文由于采用的人口结构数据,所以计算出来的参保率会和按参保总人数计算出来的收缴率有些出入)。

(四)企业基本养老金预测

为了预测企业基本养老金的支付,我们需要将退休人口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根据国务院1997年的26号文件(以下简称26号文件),在此文件颁布前退休的人为“老人”,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执行养老金调整办法。我们假设“老人”领取的退休金按照生产率增长率增长。根据国务院1997年的26号文件,在此文件颁布后参加工作的人为“新人”,“新人”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或地(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账户储存额除以120。2005年的38号文件对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标准都进行了修改,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由于我们计算是企业所有参保人员的养老金收支,所以不考虑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和平均缴费工资的差别,这样可以获得的基础养老金的年份就与缴费年限有关,我们假设参加工作年龄为23岁,并且持续缴费直到法定退休年龄退休,这样男性可以领取的基础养老金为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7%,女干部为32%,女工人为27%。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城镇男性的人均期望寿命已达到74.01岁,城镇女性已达到78.3岁,这样男性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平均余命为14,女干部为23,女工人为28,为了计算简便,我们忽略利息因素的影响。我们根据“新人”职工的分布,考虑死亡率,得到新人退休人员的分布。国务院1995年6号文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额按“养老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这里的保值率不是银行实际利率,而是一种为最终计算养老待遇金额所设定的“虚拟利率”,其确定区间大致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养老基金保值率≤平均工资增长率”,我们这里假设个人账户增长率也按照生产率增长率增长③。这样我们可以求出未来新人的退休金支付。在26号文件颁布前参加工作,颁布后退休的人为“中人”,“中人”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2005年的38号文件对“新人”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也进行了调整,计算方法和“中人”相同。另外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确定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基金中解决。过渡性养老金各省、市和自治区的方法不同。由于在设计“中人”养老保险过渡办法时,力图能和“老人”及“新人”的养老金有较好的衔接,另外过渡性养老金在不同省市的计算差别较大,计算比较困难,因此我们假设“中人”与同年龄的“老人”的养老金相等④。

(五)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净财富

2002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是1 608亿元。由于1999年起才有事业机关单位和其他人员加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因此1999年前基本养老保险的累计结余都应算作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的累计结余。我们假设政府1999年后给每个参保人员的补助相等,这样1999年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占总累积结余的比例等于企业参保人员占所有参保人口的比例,这样我们求得2002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积结余是1 447.88亿元。

四、核算结果及分析

在上述预测的基础上,我们利用Matlab软件建立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核算体系,我们以2002年为基年,2002年已经存活的人为现存代,而2002年以后出生的人为未来代。

(一)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和养老金预测计算结果

图1描述了我国未来一百年企业退休人数的变化,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企业退休人数逐年上升,从2002年的3 116万上升至2072年的7 890万,之后由于我国总人口下降的影响,企业退休人口才开始下降,2102年降到7 200万。其中退休“老人”不断下降,而退休“中人”开始不断上升,2025年的时候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退休“新人”在整个退休人群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图2描述了企业从2002-2102年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和得到的养老金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21世纪的前六十年企业由于覆盖面的扩大,企业养老保险基本可以做到收支相抵,但是21世纪后期,覆盖面扩大的负效应开始显现,养老金支付开始超过了养老保险缴费,并且差距不断加大。2102年时,企业养老金支付达到120710亿元,但是企业养老保险缴费只有103 600亿元。

(二)未来代的负担

我们把2002年存活的人口作为现存代,2003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口作为未来代。表2给出了基准假设下(变量取值如表1所示),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的人均代际账户值。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2年出生的城镇企业男性职工的代际账户值是46 758元,也就2002年出生的城镇男性如果以后在企业就业并参保,他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获得的退休金的差额的净现值是46 758元,而同年龄段的女性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明显偏低,这和我国女性工资和劳动力参与率较低,而退休年龄又过早有关。平均来说,男性企业职工从40岁开始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领取退休金的差额的净现值变为负值,也就是40岁的男性企业职工在剩余的生命周期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现值小于获得的养老金的现值。而城镇女性平均来说从30岁开始代际账户值就转为负值。城镇男性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的最低点出现在55岁,而城镇女性出现在45岁,这和我国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偏低有关。

我们把2002年存活的人口作为现存代,2003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口作为未来代。表2给出了基准假设下(变量取值如表1所示),城镇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的人均代际账户值。从表2中可以看出,2002年出生的城镇企业男性职工的代际账户值是46758元,也就2002年出生的城镇男性如果以后在企业就业并参保,他所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获得的退休金的差额的净现值是46 758元,而同年龄段的女性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明显偏低,这和我国女性工资和劳动力参与率较低,而退休年龄又过早有关。平均来说,男性企业职工从40岁开始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和领取退休金的差额的净现值变为负值,也就是40岁的男性企业职工在剩余的生命周期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现值小于获得的养老金的现值。而城镇女性平均来说从30岁开始代际账户值就转为负值。城镇男性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值的最低点出现在55岁,而城镇女性出现在45岁,这和我国女性职工的退休年龄偏低有关。

倒数第二行表明如果现行的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持续下去,未来代的人口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会面临的代际账户值,最后一行表明的是未来代的代际账户值是2002年新出生一代的代际账户值的比例,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代城镇企业男性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和领取退休金差额的现值和为36 546元,仅为2002年出生人口的78.159%。这表明,我国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是对现存代(现在被这个制度覆盖的人)是不利的,按照1997年26号文件的规定,现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参保者既要给自己积累,又要支付已经退休人的退休金,面临了过重的养老负担。当然也说明我国1997年26号文件提出的通过扩大覆盖面和部分积累来解决养老保险问题的政策如果能够执行,对缓解政府的养老保险压力是有效的,但是这也是以让现存代的人口承受过大的负担为代价的。

(三)敏感性分析

1.贴现率和生产率增长率

代际核算方法是一套面向未来的长期方法,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账户是未来养老保险费和养老金差额的净现值,因此生产率增长率和贴现率的取值非常重要。传统的代际核算方法都需要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如果未来代的代际账户值和2002年新出生一代的代际账户值的比对这两个参数的取值过于敏感的话,这套代际核算方法就无效了。因此本文也需要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3和表4给出了我们进行敏感性分析的结果。我们从表3和表4的模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生产率增长率和贴现率的变动,未来代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均代际账户值于2002年新出生一带的比例虽然变动,但变动幅度并不大,不会改变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更不利于现存参保人员这个结论。

2.养老保险保费的收缴率

养老保险保费的收缴率是实收保费与应收保费的比率,它是反映保费征缴力度和效果的直接指标。近年来,虽然很多地方严格执行社会保险登记和缴费申报制度,强化社会保险稽核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但保费不能足额收缴的难题仍将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存在,实际上我国2002年以来养老保险保费的收缴率在不断下降,因此我试图模拟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保费收缴率的变化对其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表5给出了不同养老保险保费收缴率情形下未来代和2002年新出生一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之比,我们可以看出当收缴率下降到78%左右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可以实现代际平衡,而如果收缴率达到100%,未来代和2002年新出生一代的人均代际账户值之比会下降到0.4414,这样对现存代更加不公平。这也进一步反映出我们现在的企业养老保险缴费率偏高,对现存代不太公平。

3.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

本文构建的代际核算体系的结果显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不能实现代际平衡,她对现在的参保人员更不利,这可能是由于现存养老保险的缴费率过高,而替代率与缴费率不匹配引起的,因此我们下面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和养老基金保值率进行模拟,探讨是否可以通过调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和养老基金保值率来实现代际平衡。表6给出了我们对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进行模拟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下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可以实现代际平衡,也就是这样一套制度对不同代是公平的,不会通过盘剥现存代来给未来人口创造财富。当企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由20%下降到18%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实现代际平衡;当企业职工个人基本养老保险缴费率降为6.25%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本也可以实现代际平衡。

表7是我们模拟的几组养老基金保值率情形下未来代与现存代的基本养老保险代际账户值之间的比例。国务院1995年6号文件规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储存额按“养老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这里的保值率不是银行实际利率,而是一种为最终计算养老待遇金额所设定的“虚拟利率”,其确定区间大致为“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定期存款利率≤养老基金保值率≤平均工资增长率”,我们基准假设中假设个人账户储存额的增长率按照生产率增长率增长,由于我们同时假设工资也按照生产率增长率增长,因此实际上在基准假设中我们假设养老基金保值率按照政府规定的上限——平均工资增长率增长。我国很多省市的社会统筹基金已经出现了收不抵支,因此个人账户基金被挪用的现象非常严重,我国的个人账户至今为止还是“空账”,而各地政府为了减轻自己以后的负担,基本都将“养老基金保值率”定在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表7可以看出,如果养老基金保值率低于3%的话,现在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将现存代更加不公平。但是如果养老保险保值率能够达到6%,现在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就能够实现代际平衡了。因此我们应该考虑在缩小个人账户规模后,尽快将个人账户成为实账,通过提高养老基金保值率来激励单位和个人参加养老保险改革,缓和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不平衡状况。

五、结论

1997年26号文件提出我国要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2005年国务院第38号文件再次肯定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将执行部分积累制,并且政府还在不断鼓励事业机关单位和个体工作人员加入进来,因此这套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养老金制度应该是我国养老保险的发展方向。在构建养老保险制度时,合适的缴费率非常重要,如果缴费率过低,无法应对养老金的支付;而如果缴费率过高,对现在参保的人非常不公平,并且也会降低他们的缴费积极性。

本文利用Auerbach et al.(1991)年提出的代际核算体系来分析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状况,结果显示我国现行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无法实现代际平衡,在不同的生产率增长率和贴现率假设,未来代的人如果进入企业就职,他一生中养老保险缴费和养老金差额的精算现值是现存代的69.799%到95.173%。这套没有实现代际平衡的养老保险体系虽然可以减轻财政的负担,但是却是以加重现在参保人员的负担为代价的,这也影响了企业人员参与基本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本文还模拟了可以实现代际平衡的途径,如果单位缴费率降为18%或者个人缴费率降为6.25%,这套企业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可以实现代际平衡。另外,如果养老基金保值率能够上升至6%,也可以实现代际平衡,因此尽快作实个人账户,提高养老基金保值率是改善这套养老保险体系的公平性的有效途径之一。

注释:

①代际核算方法最初提出时,假设现存代面临的财政政策是不变的,即各项税收和转移支付每年仅按假设的生产率增长速度增长。但后来这些假设被放宽,现在对社会保障等可以预见有显著变化的项目不再仅按生产率增长速度增长。

②有关这部分的详细解释请看:蒋云赟和任若恩(2004)及蒋云赟的博士论文。由于篇幅原因,我们这里不能赘述。

③实际上大部分省市都将“养老基金保值率”定在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因此后面我们还要进行“养老基金保值率”的敏感性分析。

④这样假设和实际会有出入,但是对结果的影响不大。作者未来还将根据中人养老金计算的研究成果不断对代际核算研究结果进行修正。

标签:;  ;  ;  ;  ;  ;  ;  ;  ;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代际均衡分析_养老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